走在东京谷中的小巷上,不禁在一户窗前停住了脚步。门廊前木制门牌上刻着主人的姓“织内”,一看就是平凡人家,没有院子和院墙。长宽1米左右的窗户上挡着的窗帘是可以保护隐私的唯一屏障。
停下脚步的原因是窗玻璃和窗帘之间30厘米宽的空间。这里整齐地摆放着三棵洋桔梗花、青色的台灯、日本童子娃娃、玩具熊、绣有花朵和英文“Spring”的布艺。显然这个空间是专为小街上的行人布置的,因为屋内的人根本看不见。“为什么给别人准备呢?”,考虑了许久之后,挪动了脚步。
在东京神乐阪小街上让我停下脚步的地方是挂着“佐佐木”门牌的一户门廊。三个《白雪公主》中小矮人正抱着花盆立在那。院墙前有两个长1米宽40厘米的小花坛,各种花朵争奇斗艳,院墙上还爬着几棵青藤。正感叹“日本人真是厉害”时,低头看到了精巧的石头小路。
小路是用比手掌还小的密密的石块铺成的。听说这条小路是江户时代的,那么它已经被踩踏了100余年了。但是,不但很难找到石头间的接缝、小路和院墙间的接缝,就连用水泥勾缝的痕迹也没有。
东京下町主要居住的都是些贫穷的老人。两旁都是黑色木制住宅的小街宽只有1米左右,窄得两个人都无法并行。地面不是石子路,而是水泥路,但也很难找到碎裂的痕迹,也没有厚厚的灰尘或岁月留下的污迹,没有平民区小街上经常散发出的另人不快的异味。
能有居民在生计很困难的情况下,还用心装扮小街吗?但很快就会发现,大部分居民都对此很用心。每次来这散步,都有人清扫小街或侍弄花草。
在东京,小巷比大街更有名。比如,经常散步的谷中、神乐阪、下町都是如此。虽然有地域和贫富差距,但它们都有着共同点,就是让人联想起古老的东京。小学生喜欢光顾的文具店、小杂货店、木板招牌、进出口及橱窗仍保留着20~30年前的“原汁原味”。这些都是在更换新的之前,每天擦洗干净、修补而保存下来的。没有“落后”的感觉,反而更让人觉得“古色古香”。
在这样的空间里,不仅是日本人,就连外国人也蜂拥而至。这里决不亚于六本木、丸之内等大规模的开发区。问他们为何不去六本木而来这里时,大家都回答说:“这里更有日本风情。”
然而,保存日本原貌的正是当地的居民。如果说开发区是企业和政府的作品,那么,很多人喜爱的东京的每一个角落都是由当地居民创造的,以前是如此,现在也是如此。将自己看不到的窗户空间装饰的漂漂亮亮的“织内”一家、在院墙外的花坛上种植各种花卉的“佐佐木”一家,以及每天打扫胡同小路的诸多家庭,都促使着东京这座城市每天都在进步。
偶然间,透过东京小巷发现了日本。虽然微不足道,但却是将日本造就成发达国家的极为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