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本正处在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初期阶段,这种变化最终将使日本重振经济。造成日本过去20年经济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是日本人口结构不平衡,高储蓄率的中年人数量过多,而他们现在正步入退休年龄。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一般的发展模式是这样的:工业化成熟以后,投资获利的机会减少,回报率降低,居民则相应减少储蓄,增加消费。这样,消费就取代资本支出成为该国新的总需求的主要来源。但尽管日本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达到工业化成熟阶段,私营部门储蓄率依然和节俭的发展中国家一样高,直到最近才有所变化。
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日本公司治理机制薄弱,无法迫使公司将收益转移给股东。相反,很多公司积蓄大量现金,直接导致企业界基本没有必要向住户部门筹借资金。第二,为数众多的日本人在80年代步入高储蓄率的40-64岁年龄层。
因此,在90年代后期,日本国民总储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高于30%,而欧盟的这一比例仅为20-22%,在举世公认大手大脚的美国,这一比例则更低。
世纪之交,日本第一批原先的中年工人开始进入退休年龄。相对于其消费而言,他们的收入有所下降,他们开始把更多的财产转移给相对挥霍的儿孙辈。因此,家庭储蓄率骤跌。由于企业厉行节约以求增加积累,降低负债经营的比重,这抵消了家庭储蓄降低对宏观经济所产生的作用。但是由于退休人口的不断增多,这迟早会使私营部门储蓄利率降低。
到2014年,日本将出现低利率高通膨的情况,而日本节俭的名声也将彻底成为奇特的历史现象。
新快报 2004年0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