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茶道 >> 正文
恰好的茶气成就了日本江户趣味


尾形光琳代表作品《燕子花图屏风》


洁 尘(著名作家)


前几年,在网上搜逛,看到一则消息,北京的一家拍卖公司说是要拍卖《光琳派画集》。我来了兴趣。仔细看这则消息:这部一函一册的《光琳派画集》是日本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审美书院出版的,没有标明底价,除了封面,里面的内容也没有任何呈现,什么都不让那些只看不买的爱家(比如我)瞄一眼。抠门卖家和抠门爱家,倒也对路。我估计这书挺贵的,这个版本,虽然不是太早,但还是挺稀罕的了。


光琳派是江户早期的艺术巅峰派别。它之后,是江户中期的文人画和江户晚期的浮世绘。而一般所说的江户趣味,其实重点就在于光琳派的风格。光琳派是“宗达——光琳画派”的简称,这个派别的第一座高峰是本阿弥光悦,他首先将绘画的意境带入日常用具中,在绘画之外,还是漆器艺术家和陶器制作家,使得光琳派对日常生活和大众趣味施与影响和给予引导这一方向得到了确定;之后,表屋宗达的作品更进一步,赋予了更加明确的装饰性要素。到了尾形光琳,应该算是一个集大成者,从此,影响日本社会方方面面的“江户趣味”形成了。


什么是江户趣味?料理的品质、居家的细节、穿着的基调、人情来往的周详礼数,等等,一两句话真还说不清。有专家研究说,日本社会的人文形态到了江户时期就被定型且美化了,进而固化了。江户趣味这个说法,细化到视觉上,无论是纯粹的绘画作品还是陶器、瓷器、布料、纸品包装……有那种清简、淡雅、精致,充满了浓浓的日本味儿的风格,就可以叫做江户趣味。


我通过印刷品和网络,看过尾形光琳的一些作品。最喜欢的是他的代表作“红梅白梅屏风图”——金色的背景上,意境料峭且高妙的两棵梅花,一红梅,一白梅。树干上画有苔藓。两棵梅花之间是银色的呈现出复杂波纹的溪流。整幅画,古朴、典雅,装饰性也相当强烈。1969年,日本把这幅国宝级的作品印成了邮票,一套两张,齿孔把银色溪流从中间断开。估计很难有人舍得把这套票断开。这幅图如果直接上布印染,效果也是非常惊人的。据说,光琳派对和服面料设计的影响也非常大,其印记在京都“友禅染”上非常明显。我在京都看过“友禅染”,十分华美丰富,实在是让我这个布控走不动路。


冈仓天心说,“在我们的俗语中,如果一个人不能领悟人生亦庄亦谐的微妙意味,我们说他 没有茶气 ;而对无视人间悲苦,听凭感情冲动恣意放浪的唯美主义者,我们会责备他 茶气过盛 ”。


冈仓天心这段话特别有味道。我看过评论光琳派中坚人物表屋宗达的一段话,(他)“将浑身是劲的庶民文化底色,着上贵族艺术流丽洗练的彩衣,融合古典传统和近代造型,重现日本画细腻、纤巧又富町众智慧与生活感情的新大和绘。”仔细品味这段话,不就是恰好的茶气成就了光琳派,也成就了江户趣味吗?!而光琳派开山鼻祖本阿弥光悦就是一个杰出的茶人(茶道大师),这也是我在冈仓天心所著的《茶之书》里读到的。


(原标题:恰好的茶气成就了日本江户趣味)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杜尚与日本美术”昨起东京展出 首次呈现比较二者关系
大都会博物馆:自然之诗—日本江户绘画展
大都会博物馆:自然之诗——日本江户绘画展
日本人讲规矩,只是个美丽的误会
源自中国的樱花,怎么就变成了日本国花?
日本消防员 展示神技庆新年
日本工匠精神:从传统到现代
为何日本的“三国热”长盛不衰
开在寺庙里的幼儿园,给日本带来了全世界最高的识字率
日本女性为何主动给丈夫买春钱?
【日本】去日光访古探今
那些“低俗”不“低级”的日本文化
东京将办“大江户啤酒祭2015” 200余种啤酒齐聚
和果子背后的故事:将军与樱饼
日本江户时期的汉字书法
奏响浓浓江户风千叶县佐原大祭
中日两国胡须文化大不同
日本民族特色的艺术奇葩:浮世绘
日本消夏三宝之日式风铃
深入日本歌舞伎
春游日本不可错过的著名樱花树
日本樱花的主要种类及赏樱地点
在千叶县房总村探寻日本农妇的生活
日本江户时代兴起的独特民族特色艺术奇葩:浮世绘
日本人传统的消夏三宝之一:日式风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