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其他 >> 正文

福岛之痛福岛之惑

作者:佚名  来源:文汇报   更新:2015-3-5 16:07:40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原标题:福岛之痛福岛之惑


比史无前例的地震海啸更为刺痛人心--在许多日本人心中,如今的福岛就是这样一个存在。时隔四年,地震海啸带来的“伤痕”被渐渐抚平,福岛的春天却依然归期未知:核电站事故的阴影像若隐若现的薄雾,缠绕在人们心头。


福岛近日再次成为媒体热词,是因为将在享有高人气的英国威廉王子对日本的首次访问中留下“意义非凡的一笔”。2月28日,王子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一同走访了福岛。日媒的报道勾画了这样一幅图景,“威廉王子在福岛县郡山市磐梯热海温泉的老字号旅馆中度过一夜。日方用当地食材做成的日本料理和温泉招待王子,还让其穿上日式浴衣放松。”之所以在受灾地招待英国王子,是为了“向世界展示东北地区的复兴”。为将“福岛”拉回国人的“日常”视野,日本政府可谓用尽心思。早在2013年,安倍在施政演说中就称“每天都在官邸吃福岛产的大米”,呼吁“大家能不被谣言迷惑,品尝福岛安全美味的农产品和水产品”。


由于核事故,福岛的复兴之路显得更加漫长。美国摄影师杰克·普赖斯在日本东北地区停留了三年半,用镜头记录下了这场灾难对福岛地区的持续性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那些荒废的城镇,向世人证明了自然战胜了文明。”普赖斯在接受采访时说,“这里很美,但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因为它不是一场科学实验--而是生活遭到废弃的呈现。”尽管核电站事故清理工作已经进行三年多,但处理用于冷却反应堆和燃料的污水却成为一大难题。日常生活中,“福岛式歧视”更是处处存在:拒绝前往福岛,拒绝消费福岛产品,拒绝与福岛人结婚……


歧视的背后,首先是恐惧。灾难尚未降临前,位于日本东北地区最南部的福岛县,以美丽的雪景与怡人的温泉闻名。福岛第一核电站在“3·11”大地震和海啸中遭受重创,引发自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以来最严重的辐射泄漏。最悲惨的莫过于被划为禁区的核电站周边地区。“这里的居民更像是凭空消失了一般。路口的交通灯还在正常工作,街边小店里还堆放着2011年3月11日的报纸,再也没有卖出去。自动贩卖机的灯光依旧,丢进一枚硬币,还能吐出一杯温热的咖啡。”一名探访过福岛的记者这样描述见闻。


福岛真的安全了吗?如福岛核电站周边的许多城镇的“时间”仍停留在3月11日一般,人们对于福岛现状的困惑从未消散。充满正能量的复兴故事背后,人们也能从零零碎碎的新闻中嗅出几分担忧。比如,东京电力公司近日表示,福岛核电站多个传感器监测到高辐射污水泄漏,排放至大海,“原因不明”。再如,日本政府调查发现,福岛青少年癌症发病率异常偏高。


“福岛之痛”在整个日本社会的语境下,更演化为一场旷日持久的国民论战:日本是否应当继续发展核电?


自2011年灾难发生以来,日本民众屡次走上街头为“零核电”游行。在民意压力之下,日本自2012年5月进入“零核电”状态。不过日本政府另有打算。目前看来,在今年夏天重启川内、高滨核电站已经势在必行。安倍去年12月在鹿儿岛县萨摩川内市发表街头演说,就位于该市的九州电力川内核电站1、2号机组重启计划谋求民众的理解。他表示,“虽然安全第一,但提供低廉稳定的能源对于保障国民生活和大家的就业而言是必须的。”


“拥核电”、“弃核电”的论战之外,更深刻的追问来自一些有识之士。九州大学教授吉冈齐在一篇论文中试图回答“福岛核电站事故为何未能避免”。他认为,日本在危机预防对策和危机管理措施上都有疏漏之处。比如,在地震海啸多发国建设核电站、将多座反应堆建在同一个地方、对灾害程度预计不足、政府和企业的应对迟缓等。著名媒体人船桥洋一则认为,大灾难打破了“日本核安全神话”,日本人深信的和平安全的“漫长的战后”终于落下了帷幕,“日本建立起的'安全放心国度'的品牌丧失了”。神话崩溃的碎片之中,新的摸索即将展开,“最坏局面危机的应对、平时和应急两种模式的转换、领导能力有无的重要性等将成为热点话题”。


日本有一句名言,“天灾会在人们都已将它遗忘时不期而至。”在这个意义上,福岛之痛仍在继续,福岛之惑远未终结。(记者 吴宇桢)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文化:

  • 下一篇文化: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本百人寒冬泡冰水 祈新年身体

    日本的“混血”文化与“拿来主

    日本女来中国后被彻底征服 嫁给

    日本女孩冬天穿冬裙露大腿内幕

    各地的女生对爱人们的叫法,日

    16个在日本才能享受到的超人性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