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资讯 >> 正文

日本文化的“红与黑”

作者:未知  来源:新浪网   更新:2009-8-26 19:35:16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近年来,每值“六一”国际儿童节,家长们为孩子选购图书作为礼物时总会发现,在中国图书市场畅销的青少年图书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外版书。而日本的动漫作品和电子游戏更是占据了中国市场不小的份额。前不久,日本外相曾公开宣称,要通过外交部全力推广日本动漫和其他流行文化,以改善日本在亚太各国的形象。这一言论引起了许多国家政府和
有关人士的警惕和担忧。从而也为“日本为什么在外交中大打文化牌”做了注脚。

  模仿美国发起文化攻略日本很早就注意通过打文化牌,对外推销、灌输自己国家的政策和价值观。在军国主义时代,其文化产品是和侵略大军一起进入亚太各国的,甚至刺刀未及,“文化”已到,成为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先锋队。李香兰的音乐、电影,以及《春江遗恨》等一大批影片,正是这种文化攻略的典范。

  二战的失败使这种文化攻略无疾而终,但作为战后新兴工业大国,日本不论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仍然想获得世界各国的好感和认同,文化牌成了惟一选择。这次,日本人把宝押在了动漫上。这一灵感来自美国。与日本人当年扶植李香兰的劳民伤财相比,一只小小的米老鼠,竟然不动一刀一兵就把美国的价值观轻易地传播到世界各地,不但极大地改善了美国人在当地的口碑,影响了各国的价值标准、审美情趣甚至生活习惯,而且在经济上也赚得盆满钵满。日本对美国的这种文化战略心服口服,并立即发挥模仿的特长,开始了自己对世界的文化攻略。

  随着国力的增强,日本逐渐步入“经济援助+资本输出”的新阶段,这一时代推向世界的卡通形象也随之改变。其所代表的已不仅是一个商标,或一种特定的产品,更多的是日本一种独有的生活方式,和他们引以为豪的国家面貌和社会环境。且不说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一代很难忘记《机器猫》、《七龙珠》、《宠物小精灵》等带来的欢乐,即使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日本漫画还在吸引着包括成年人在内的大批读者,就是一个不小的奇迹。单就十年前的作品《EVA》(新世纪福音战士)来说,十年来一直排在畅销书排行榜前列,据说在全球有两亿人宣称自己是其忠诚读者。这样的成就,关键在于《 EVA》中深刻的哲学思考,这部26集的作品也成为一部划时代的杰作。自此,日本漫画摆脱了纯儿童路线,致力于深邃理解和诠释人性与世界这两个永恒的主题。

  正视日本文化的

  兴盛之路

  战后相当长的一个阶段,日本人以“世界工厂”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那一代日本人所想的,是让世界接受、喜欢日本产品。那时的动漫攻略也就带有强烈的商业色彩,如著名的《铁臂阿童木》,几乎就是日立公司的形象代言人。这个“十万马力、七大神力”的机器人所到之处,很快就会掀起日立产品的推销狂潮。另一著名卡通人物“桃太郎”,则是日本大米的代言人。桃太郎的饭团和美国“大力水手”的菠菜一样,在当年很多亚太青少年心中成为力量的代名词。如今在日本,重视文化对下一代人的影响恐怕是其它任何国家都无可比拟的。各种文化活动在日本更是方兴未艾。

  设立“儿童读书日”。给孩子朗读童话故事,是日本随处可见的一道风景。2001年12月,日本推出了关于儿童读书的新法律,将每年的4月23日规定为“儿童读书日”。这一天,日本各地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推动儿童读书的宣传活动。

  日本的少儿读物不仅受到父母的重视,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普遍重视。各地图书馆都设有专用的儿童书阅览室。这里的书架比一般成人书架矮,还都是脱鞋进入。孩子在这里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可以拿着书席地而坐。有的图书馆还定期为孩子们举办公开朗读会。图书馆也十分重视少儿读物的补充。如静冈市立图书馆已经有馆藏儿童图书4.8万多册,但还计划每月至少要购买8本少儿读物。

  人人都能写童话。日本少儿读物十分兴盛,与其出版体制的灵活、选材的广泛等也分不开。日本的电车上经常有童话创作比赛的作品募集广告。很多公司出于公益目的,为童话创作者提供重奖。如GEMoney公司举办的童话创作大赏正在募集作品。这一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23届,仅仅2000字的作品即可获得30万日元(100日元约合人民币7元)。而且参与者没有国籍、性别、年龄等限制,人人都能写童话。

  日本儿童书的出版也十分活跃。各个出版社经常打出广告,呼吁人们把自己创作的童话出版。有一位童话作家,本来是一个国际非营利组织的成员。他在业余时间创作了一本叫做《大海龟》的童话书。故事通过海龟的眼睛,看到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从海龟的角度提醒人们注意环境保护。《大海龟》虽然价格不菲,2300日元一本,但很受家长们的欢迎。以此为基点,他还把国外的童话介绍到日本。最近,在蒙古留学生的帮助下,蒙古的童话被翻译成日语出版。由于故事内容健康、新奇有趣,这本书的销售很好。

  “纸戏剧”很受欢迎。日本还有一种叫做“纸戏剧”的儿童读物十分普遍,也格外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这种“ 纸戏剧”基本上和小报纸一样大,正面全是图画,背面印上根据画面写成的故事。大人可以让孩子看着画面,而自己看着后面的故事,按照人物特征讲解并表演,就像是在演戏一样,非常适合幼儿园、学校等孩子较多的地方使用。这种好像可以达到“ 演戏”效果的儿童读物比一般的儿童书更能吸引孩子们,更加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读书兴趣。

  如今,不论贫穷的非洲,还是保守的中东,都涌现了一大批因喜欢日本动漫而喜欢日本和日本人的孩子,这种印象正随着他们的成长而影响整个社会。但通过动漫等文化作品输出本国文化,改善国际形象的办法却值得他国深思。事实上,韩国已在积极仿效,并通过“流氓兔”等很快尝到了甜头。

  警惕兜售文化背后的威胁

  由于这些动漫作品形象生动、故事有趣,很快打动了各国观众。在此基础上,日本动漫开始尝试推销更深层次的日本文化理念,即日本人的历史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新的动漫作品不断涌现,《灌篮高手》、《名侦探柯南》……一部部风格各异、色彩纷纭,但无一例外都需长期连载的动漫作品,日积月累、一点一滴地把从江户时代直到秋叶原一族的日本文化,和这个岛国的众多侧面,在精巧的包装和粉饰后,不动声色地展示在各国观众面前。

  众所周知,由于对自己的历史责任至今没有做出负责任的反思,日本在亚太许多国家民众心目中的印象并不佳,要求其做出认真反省的呼声几十年来一直此起彼伏。在此情形下,日本政府推广兜售的“动漫化的日本形象”,着实不能不让每一个不忘历史教训的人费一番猜度的心思。去年下半年,又有两部漫画风靡日本。其中一部《嫌韩流》借一名日本少女之口声称 “韩国文化当中没什么值得骄傲的”、“若说韩国今天的成就是日本打造的也毫不夸张”;另一部《中国入门》则不仅为侵华战争掩饰和翻案,还认为中国的古代文化“毫无吸引人之处”。许多人士担忧,这些赤裸裸宣扬狭隘民族意识、为历史罪责翻案的漫画,会通过日本政府的着力推销,在亚太各国流行开来。

  应当看到,上面这些漫画内容虽然令人发指,本身太过暴露、肤浅,较易引起警觉,即使日本以政府的力量来推广,也易被日本以外的读者所排斥。日本漫画对下一代的危害和影响,主要不在于日本政府的推动,也不在于有限的几部极端作品,而在于整个日本漫画界用漫画这种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日本化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和是非善恶观念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各国青少年。

  必须看到,动漫的主要受众是青少年,日本动漫的大流行,成功地从少年开始,在各国培养起一个对日本人和日本文化有好感、感兴趣的庞大社会阶层。对于日本以外的孩子们而言,他们头脑中日本的概念,多半只能是动漫所灌输的概念,他们会认为禅学、茶道甚至筷子都是日本所发明的—因为动漫里就是这么说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原本仅限于漫画和影视的动漫造型,逐步扩大到游戏、玩具、音乐等各领域,其影响力更是与日俱增。许多孩子被漂亮的图画、有张力的对话和刺激的情节所吸引,对日本漫画达到废寝忘食的痴迷程度。不知不觉中,他们欣赏《灌篮高手》的好勇斗狠,认同《爱情白皮书》中的勾心斗角,甚至于许多人脑海里的中国文化,如西游、三国等的概念,更多是来源于日本的漫画和电子游戏。这种整整一代人的文化错觉,才是日本漫画对亚太各国青少年最大的威胁所在。

  自身的差距更不容忽视

  青少年是最好奇、最喜欢新鲜事物、最能汲取知识的一群人,他们需要有意义、有价值、生动吸引人、有时代感和亲切感的,包括漫画在内的大量读物。但遗憾的是,亚太许多国家在这方面不是重视、投入不够,就是用僵化、保守、凝固的思维定势去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面对越来越聪明的本国青少年。它们所提供的漫画,不是数量不足,就是面孔刻板令人生厌,打着寓教于乐的幌子,却无法让青少年愿意读。“乐”且不存,“教”又从何谈起?日本漫画的大行其道,在很大程度上是所在国文化部门自己拱手让出了启蒙的钥匙。更令人忧虑的是,一些国家的出版单位因觊觎日本漫画的市场成功,开始成批炮制粗制滥造的仿制品,质量低劣不去说,其宣传的价值观却仍然是穿上各国外衣的“大和魂”,这对青少年的影响可想而知。

  反观中国漫画界,依然我行我素,故步自封,不求上进,沾沾自喜。前不久搞了一个漫画节,说是要让中国原创作品回到孩子们身边。好吧,那就请拿出几部大人小孩都爱看,并且都能受益良多的作品来吧,恐怕除了《宝莲灯》、《西游记》,诸位先生们连三都数不到。如今充斥在电视荧屏上的所谓“国产动漫”,不是粗制滥造急就章式的快餐,就是陈词滥调大人装小孩的玩意,或者只好靠祖宗吃饭,改编名著清汤寡水。一些东西连小学生看了都像我们笑话《无极》一样,何谈寓教于乐?更何谈“击而败之”?

  对于中国而言,这绝不仅仅意味着一个品牌的失败和一个产业的衰落,而更意味着中国拱手让出了通过漫画对本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施加影响的话语权,意味着中国国民失去了从漫画中学习本民族文化特色的机会,意味着中国轻易放弃了一张灿烂的民族文化名片。

  国内漫画界令人遗憾,不能吸引读者,无法在青少年中产生影响力,导致日本漫画轻而易举地占据中国市场,并把“ 日本化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和是非善恶观念”传播给中国青少年。如果长此以往,怎样才能把中国的、民族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和是非善恶观念更好地传播给我们的青少年?

  其实,中国漫画起步不晚、起点也不低,上世纪中期,万氏五兄弟及其《铁扇公主》、《哪吒闹海》等动画大片和一系列水墨、皮影、木偶等极富民族特色的美术片,题材丰富的“小人书”,不但是好几代孩子的最爱,也是国际艺术舞台上的奇葩。

  但近年来,中国许多人士片面理解“国际化”的概念,把精力放在对国外作品的模仿、引进,甚至转包合同上,大量人才流失,历史悠久的大批品牌被搁置。漫画作品不是打着“寓教于乐”的旗号,实则味同嚼蜡、粗制滥造,就是从故事情节到人物造型统统模仿洋货,甚至还有赤裸裸的广告宣传品,这一切都使孩子们远离中国漫画,从舶来品中寻求精神食粮。

  青少年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界,都非常注意用本民族的文化产品去熏陶、去影响他们,这关乎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日本漫画在其本国所扮演的,不正是这样的角色吗?他们不但塑造了一个响亮的品牌,赢得了丰厚的经济利益,用本国文化(这里不乏有一些历史观歪曲的内容)影响了自己的下一代,更将这种影响推广到海外,特别是中国,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和警觉吗?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拿出属于本民族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漫画产品,并在文化市场上对日本漫画战而胜之。这关乎中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文化录入:贯通编辑B    责任编辑:贯通编辑B 

  • 上一篇文化:

  • 下一篇文化: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本百人寒冬泡冰水 祈新年身体

    日本的“混血”文化与“拿来主

    日本女来中国后被彻底征服 嫁给

    日本女孩冬天穿冬裙露大腿内幕

    各地的女生对爱人们的叫法,日

    16个在日本才能享受到的超人性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