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切入,分析台湾,内地,日本目前收视最高的娱乐类谈话节目的节目形态,解读其成功的要素,并且对比它们之间的异同,对于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下如何制作出受欢迎的谈话类节目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台湾 内地 日本 谈话节目 娱乐
当今的电视荧屏上,谈话类节目可谓是异常红火。从严肃类的《高端访问》到煽情类的《艺术人生》,从知性类的《鲁豫有约》到温情类的《真情》,各种形态的谈话类节目都在各个电视台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一个成功的谈话类节目不但能够反映电视台栏目组的深度和内涵,还能造就出一个成功的主持人。
当然,由于节目的定位不同,谈话类节目的收视群体也有很大的不同。上述几类的节目的收视群体基本上集中在年纪偏大的观众当中,比如商人和家庭妇女。但是真正能为电视台带来直接利益的,是年轻的收视群体。高收视率带来的广告费的水涨船高,以及主持人逐渐明星化带来的周边经济利益,贡献最大的就是年轻人。他们消费能力强,容易受广告的引导,喜欢追逐明星,是各个营利性机构的主要目标。电视台想要获得高额的广告利润,就必须大量吸引年轻人来观看自己的节目。除了播放各种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之外,电视台自办的栏目则是最有力的武器。于是,当早期的谈话类节目因无法满足年轻人的需要而渐渐流失这一重要收视群体的时候,娱乐类的谈话节目就应运而生了。
娱乐类谈话节目,顾名思义就是以娱乐为主打,娱乐至上的栏目。邀请的嘉宾多为娱乐界的明星及其他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公众人物。主持人的提问方式是热情中带着真诚,活泼中带着调侃,一点一点地为观众们展示嘉宾们不为人知的那一面。总之,现场的气氛一定要轻松,活跃,笑声不断,尽量不要冷场。
目前在台湾,以《康熙来了》为首的一系列娱乐类谈话节目异军突起,迅速风靡两岸三地。而内地也不甘示弱,《超级访问》,《东方夜谭》等新兴的谈话节目同样抢占了大量的收视份额。另外,在另一边的岛国日本,娱乐类谈话节目更是有着长久的发展历程和固定的收视群体。本文将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切入,以个案分析的方法解析内地,台湾和日本当红娱乐类谈话节目的成功秘诀。
一、文化多元的台湾谈话节目
《康熙来了》是台湾中天电视台的一档综艺谈话类节目,名称取自主持人蔡康永与小S徐熙娣名字的一个字而拼成。自04年1月5日开播以来,每晚收视率为1.2%-1.3%,每周吸引了超过500万观看人次,是台湾收视率最高有线电视台综艺节目。首播时间为周一至周五的22点。首期的嘉宾是以敢说敢做闻名的学者李敖。在中国著名的门户网站新浪网的影音娱乐版块,有这样一个问卷调查:您看过《康熙来了》吗?以及您如何评价《康熙来了》?目前已有58233人参与了这次调查。其中,有60.76%的人经常收看《康熙来了》,有89.67%的人认为《康熙来了》是个“不错的节目,我喜欢”。可见,其受欢迎程度还是相当之高的。
《康熙来了》的成功应该归根于台湾文化多元并存的格局。首先,台湾自古以来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有着和大陆一脉相承的文化根源。这种原汁原味的古老文化渗透在台湾社会的各个方面。台湾的电视节目中表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某些习俗,甚至比身在内地的我们还要传统。因此我们在观看台湾节目的时候,总是有着浓浓的亲切感。他们对中国历史考究的态度,也拉近了海峡两岸电视观众的距离。另外,台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又受到来自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先进文化的影响,使得台湾的电视文化显得非常时尚新潮,这一点也得到了大量年轻人的追捧。于是在多方面文化影响下的台湾电视文化便融商业性和传统性为一体,在具有鲜明特色的本土文化中加入异彩纷呈的流行文化,从而焕发出多姿多彩的光芒。台湾的电视节目以观众多变的口味为风向标,勇于创新,奇招迭出,内容多样。同样各个电视台之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这种竞争不仅繁荣了台湾的电视行业,也培养了大量的娱乐界人士。他们在多年的演艺生涯中锻炼出了出众的口才和表演功力,在各个节目中抛头露面,成为观众喜爱的电视明星。他们中的某些人并不唱歌,也不演戏,但凭借着自身良好的娱乐素质成为各大综艺节目的座上客。因此,即使《康熙来了》以几乎每天一集的速度密集播出,也能够每次请到不同的嘉宾。一年365天,肯定会有你喜爱的嘉宾出现,甚至连身为政治人物的连战也携妻子来参加节目的录制,而且反响非常不错。《康熙来了》就是依靠着台湾丰富的娱乐资源抓住了口味刁钻的观众的心。
在主持人方面,《康熙来了》也同样体现着文化多元的特点。女主持徐熙娣是台湾著名的艺人,唱歌演戏主持八面玲珑,在主持该节目之前就累积了大量的人气,因此《康熙来了》在开播之前就已经拥有了一部分固定的收视群体。徐熙娣在主持《康熙来了》期间,更是百分之两百的展现了她扎实的主持和表演功底。她的问题大胆犀利,性格开朗直爽,又极富搞笑天分,常常在节目现场格外投入地唱歌,跳舞,表演,一不小心就抢了嘉宾的风头。因此不少观众在收看《康熙来了》的时候,很大一部分是为了看徐熙娣如何搞笑和调侃嘉宾的。就像相声里有捧哏和逗哏一样,两个主持人一个负责搞笑,另一个就要组织节目进程,提出问题,并配合搞笑的那个制造笑料。于是,蔡康永的加盟便是理所当然的了。经常被徐熙娣戏称为“读书人”的蔡康永是台湾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和作家,拥有美国加州大学电影电视专业硕士学位,当过编剧,出版过多部畅销散文集,并且曾经主持过多个知性谈话节目。很明显他丰富的学识,理性的思维方式和徐熙娣泼辣的主持风格有着天壤之别。但就是这样两个人的默契配合,使得《康熙来了》既体现了充分的娱乐性,又不失深度的访谈内容,节奏轻快活泼,有张有弛。
二、双管齐下的内地谈话节目
在内地,娱乐类谈话节目的领军者无疑是由民营电视机构—东方欢腾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推出的《超级访问》。节目从2001年1月开播以来的五年间,已经在国内30多家电视台播出,且均占据了较好的播出时段。以北京电视台为例,该台首播《超级访问》的时间是每周六的20点05分,是绝对的黄金时间。“国内专事电视节目吸引效果研究的北京国报营销研究中心公布的调研表明:《超级访问》节目‘TVAE节目吸引效果’高于国内其它同类节目,在30分钟至50分钟的节目里,平均每分钟出现2.68次‘TVAE节目吸引效果’,在国内同类节目中是属于高频次的。(‘TVAE节目吸引效果’评定系统,是运用收视率调查的有关数据以及相关的调查结果对节目吸引效果进行的量化评估)”①。同样是新浪网上的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15093人中,70.26%的人经常收看《超级访问》,96.43%的人认为《超级访问》是个“不错的节目,我喜欢”。
常常看电视的观众应该会发现,内地的电视节目往往带有很重的模仿痕迹。从欧美到港台,不少的人气电视节目都被照搬过来。这使得内地的电视节目形式单一,风格雷同,很难满足挑剔的观众。而《超级访问》为何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内地娱乐类谈话节目的杰出典范呢?
我认为,《超级访问》的成功依赖于当今社会的电视文化和观众审美心理的转变。2000年前后,正是电视游戏类节目的鼎盛时期。《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甚至是台湾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都是以“游戏+明星”的模式来娱乐大众。但是由于同类节目的大量模仿以及节目的创新空间有限,这种游戏类节目也渐渐导致了观众的审美疲劳。幼稚和庸俗的节目内容使得观众感到反感,从而彻底淡出了电视舞台。而《实话实说》,《艺术人生》之类的知性访谈节目,虽然有着丰富的节目内涵和较高的艺术格调,但是略显平实和单调,无法满足观众对娱乐性的追求。因此,娱乐元素和谈话元素的结合也成为了《超级访问》最初的创意来源,也是它成功的核心要素。
内地的文艺节目素以内涵深刻,教育性强著称。尤其是央视的几个栏目更是制作精良,意义深远,反响非常好。所以谈话节目就像一株栽种在肥沃土壤中的大树,有着坚实的根基,充分的内涵和深度,以及广阔的发展空间。因而《超级访问》在谈话方面的基础非常扎实。成功的关键是要如何把娱乐元素和谈话元素有机的结合到一起,既展现各自的魅力又能互相辅助使节目的观赏性大大增强。为此,《超级访问》的制作者从早期的游戏节目中吸取了精华,即和明星之间的互动,善意的调侃以及如何制造活跃的气氛。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超级访问》,既有传统的访谈内容(由主持人向明星提问的方式展示明星的真实一面),又有轻松搞笑的创意小环节(比如播放明星一些早期的影像资料,主持人和明星,甚至是现场观众一起做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它们互相结合穿插,使得节目张弛有度,创新不断,从而抓住了观众的视线。与台湾娱乐类谈话节目不同的是,《超级访问》并没有一门心思的追求搞笑的效果,而是经常适时地制造一些温馨和煽情的场面,加深了节目的内涵,也吸引了一部分喜欢看煽情内容的观众。
当然,节目的成功同样也离不开两位出色的主持人,戴军和李静。戴军最早以歌手身份出道,但因其出色的口才开始向主持界发展。而李静曾经在北京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主持过音乐综艺类节目,现在成立了自己的电视节目制作发行公司,自任制作人和主持人,是圈内公认的事业家庭双如意的女强人。两个人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娱乐圈发展多年,有很多朋友,拥有独特的明星资源。就像《康熙来了》一样,许多来上节目的明星同时也是主持人的好朋友,因此话题丰富,气氛活跃,连互相爆料也成为节目的一个可看之处。他们俩的分工虽然不像徐熙娣和蔡康永一样的明确,同时引导着节目进程,但李静的大方和俏皮使她在节目中担任着比较理性的角色;而戴军的温柔幽默,善于自嘲,喜欢联想则令他成为一个有些“傻气”的搞笑角色。两个人一个娱乐别人,一个娱乐自己,把节目的娱乐性发挥到了最大程度。就像节目的口号一样:“不一样的访问”,《超级访问》“不但给谈话节目的发展开创出一条有益的道路,而且给正在走下坡路的谈话节目注入了一针兴奋剂。”②
三、娱乐至上的日本谈话节目
再来看和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的电视行业。日本是一个偶像化非常严重的国家,不论哪个行业的人员,只要有个人魅力,都会被追捧成为偶像。比如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和足球运动员中田英寿,柔道运动员小川直也和相扑运动员小锦甚至参演过电视剧,出过唱片。因此,日本虽然是个小小的岛国,但娱乐事业异常发达,新人层出不穷,竞争自然也就非常激烈,昙花一现的情况相当普遍。为了能够在演艺圈有立足之地和更长久的发展,日本的艺人从不满足于在一个行业发展,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尝试唱歌,演戏,表演舞台剧,主持节目,设计服装,写书画画,几乎个个都是多面手。所以在日本,当红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都是这样的多栖艺人,他们节目的收视群体以及现场观众,绝大部分都是他们自己的支持者,再加上大批的流动收视群,收视率有很大的保证。比如最著名的音乐类访谈节目《UTABAN》和《HeyHeyHey》,他们的主持人有的是日本顶级的喜剧明星,有的是超人气演唱团体的成员,个个都是能说会道,善于表演,从不冷场,现场的观众也是笑声不断。像这样以主持人为节目绝对核心的节目,都是电视台强力打造的。根据一份调查报告的统计,日本连续几年都成为国民最爱看电视的国家,平均每天花在看电视的时间高达5小时,由此可见日本电视行业的高度发展。
在日本,电视文化的特点就是娱乐化。新闻节目娱乐化,体育新闻娱乐化,更不要说异常红火的娱乐节目了。比如日本五大民营电视台之一的富士电视台(Fuji TV)所打造的电视剧,动画片和综艺节目都获得了广泛的欢迎,因为大家认为“富士电视台真的很好玩” ③。
比如从2001年4月15日开播的《堂本兄弟》,至今已经播出了二百七十多集。在首播时间为周日晚23点15分——非黄金时段的情况下,平均收视率达到10%以上,今年2月份的一期创下16.8%的新高,不能不说做得相当成功。
《堂本兄弟》是典型的打主持人牌的娱乐类访谈节目,这从节目的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来。主持人由日本当红的偶像组合KinKi Kids担任,他们是两个同姓堂本但没有血缘关系的男孩——堂本光一和堂本刚。他们从1997年出道至今发行的24张单曲,全部登上了日本最权威的音乐销量榜ORICON的第一位,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另外,他们也一直参与电视电影和舞台剧的演出,是非常出色的全能型艺人。一个访谈类节目拥有这样的主持人的好处,首先是因为他们在各种工作中结识了非常多的艺人,有些即使不是很熟悉但也拥有共同的朋友,所以在做节目时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可以谈嘉宾的话题,也可以谈他们认识的人的话题,而由于主持人本身就是明星,所以他们的话题就更受欢迎。另外,现场的观众是从来信申请参与录制的狂热支持者中抽签选出的,能亲眼看到偶像是他们唯一的目的。因此,不管主持人有什么小动作,说了什么调侃的话,现场都能及时地做出热烈反应,不会造成冷场。有了丰富的话题和配合的观众,节目自然非常的成功和好看。节目有一组固定成员,都是有名的歌手或演员,他们加上主持人基本上有8人以上的阵容。多年演艺界的磨练使得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可以担任不同的角色,有的负责和观众互动热场,有的负责搞笑自嘲,有的话不多但一旦开口必定语不惊人死不休。另外,节目在各个环节上的设置也很巧妙。除了固定的“堂本一问一答”(对嘉宾进行一问一答式的“审问”)和“BEST HIT TAKAMI”(每次介绍一个音乐专题,并安排现场乐队和嘉宾一同演唱歌曲)之外,每次会根据不同的嘉宾增加各种新奇的小环节。比如嘉宾擅长做菜,就有“堂本料理道场”,让嘉宾现场下厨烹饪给大家吃;如果嘉宾喜欢画画,就有“堂本绘画道场”,定一个主题大家一起画,然后比赛谁画得比较好。诸如此类的还有猜拳,心理测验,表演小短剧之类的,内容非常丰富,观众也不会觉得单调。
与内地的娱乐类访谈节目相比,日本的节目是娱乐至上,绝不会出现煽情环节。另外,在台湾和内地节目中经常出现的嘉宾性格过于腼腆或者自我保护意识太强,访问一度难以进行或气氛不够热烈的情况,在日本节目中也是很少出现的。因为在日本竞争激烈的演艺圈,在节目上放不太开,不会搞笑的艺人是很难生存的。因此,不管在演戏唱歌时表现得有多柔情或多冷酷,在参加综艺节目时也会变得非常健谈和大方,甚至是出乎意料地擅长搞笑。这种反差也是观众特别喜欢看到的。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日本的社会文化最为开放,因此娱乐类谈话节目的娱乐程度最大,但是尺度也掌握得很好。不过,由于过于注重搞笑,导致谈话内容无法深入。一个节目通常在30分钟到45分钟左右,掐头去尾再去掉最后的表演时间,大部分都在现场众人前仰后合的大笑中度过,因此很难挖掘到明星的内心深处,作为谈话节目来说缺少一定的内涵和价值,比较适合年轻观众。而内地的文化底蕴最深厚,因此节目的内涵最为丰富,与内地早期的谈话类节目相比,可看性大大增强。但是由于内地的娱乐节目曾经走过弯路,新型的节目多少带有一些过去的痕迹,部分观众可能会一棍子将其打入“庸俗”的冷宫。台湾的文化融众家之长,谈话节目中娱乐元素要大于谈话元素,深受年轻人欢迎。但是有时过于注重娱乐,主持人和嘉宾为了制造话题,争取高收视率,容易走向低俗,比如经常能在网络看到某某资深艺人批评台湾电视节目的新闻出现,收视率虽高但口碑并不好。
尽管有以上种种不足,但这三个地方的谈话类节目,都在各自所处社会的文化中成长发展,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本身就是非常了不起了。他们各有所长,值得互相借鉴和学习。
参考文献:
①《名牌电视访谈节目研究报告》,翁佳 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P192
②《脱口成风—谈话的力量》,于丽爽 宋茜 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1月,P109
③《世界电视台与传媒机构》,唐世鼎 黎斌 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P265
作者:余忆雯 浙江传媒学院 电视艺术系 04电视编导本科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