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探寻禹王信仰 弘扬汉字文化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2-14 12:56:28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王敏教授接着从四个方面讲述了大禹案例与汉字文化。 首先是汉字文化与日本的联结问题。王敏教授认为,有七个原因有助于表现或者解释汉字文化之所以能在日本长盛不衰乃至成为本民族固有精神财富。其一,生活层面的汉字文化元素是“东亚共识”的坚实分母。汉字从未在日本人生活中消失,甚至在宇都宫市,还建有全世界唯一以饺子为主题的“饺子博物馆”,这种生动的日常生活,让汉字深深扎根于日本人心灵中。其二,民风民俗层面的汉字文化元素让日本人接受起来更为自然,比如在古代中国,夏日游莲池,品荷花酒是一传统习俗,如今这个习俗在中国已经式微,但在日本,还一直保留着,这一民风使得至少关于这方面的汉字文化能得以绵延。其三,民间信仰的汉字文化元素是形成“东亚共识”的一条通路,比如中国古时流行的三足乌信仰,在当今日本斑斑可见,奉为神鸦。其四,礼仪、祭祀中的汉字元素是梳理共识的枢纽,如今在日本各地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神农祭”,这有助于联结汉字的源头。其五,中国古典是东亚共同对话的源泉,四大名著不仅是中国的财富,也塑造了日韩的精神,如今在日本,以四大名著或者其中人物命名的饭店、旅社等等所在多有。其六,艺术表现形式中的汉字文化元素是贯穿古今的时尚指标,日本很多设计师都愿意从汉字文化中寻找灵感,比如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名句,常被许多设计师引以为时尚的符号,并在广告、服装、建筑等设计上体现出来。其七,教育是汉字文化元素传承的主要平台,如今日本的义务教育要求学生需要认识2300汉字,所以有文化有教养的日本人,对汉字一定是不会陌生的。以上七者,将日本与汉字文化仅仅联结在了一起。 其次,具体以治水神大禹信仰为例,来看日本的“混成文化”。王敏教授以丰富的例证,展示了日本悠久的禹王信仰。据其介绍,到目前为止,全日本已经发现大禹信仰相关文物史迹共计133处,且随着考察的深入,这个数字还有可能继续上升。是可见禹王在日本民间的深厚影响力。自2010年起,日本各地举办了六次大禹文化节。2013年,民间乡土组织自发成立了日本“治水神·禹王研究会”,致力于日本大禹信仰史迹与文物的发现与研究。现在已经发现了众多祭祀大禹的庙宇,歌颂大禹丰功伟绩的古碑等,还有多地带有“禹”字的祭祀服装等等。其中不乏国宝级的文物。譬如1630年由德川幕府用纯金铸造的大禹像,如今保存在名古屋市的德川美术馆内。即便有民众不识“禹”字确切含义,但对这个字的字形却是不陌生的,这都表明大禹信仰的“混成文化”特色。 再次,王敏教授就着重解释了为什么一位源自中国古典中的圣人,却在日本受到了如此重大的欢迎。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一个是王室的尊崇与推动,另一个是日本自然环境和文化心理的驱使。 自王仁携儒家经典东渡日本,日本皇室全面接收到儒学教育。而儒家经典《论语》中屡屡提到大禹,其勤劳睿智的形象和治理水患的伟业,令皇室无比感佩和向往。在大禹精神的感召下,皇室亦奋起率民治水。据说1500年前,位于今天富井县的九头龙川泛滥成灾,应神天皇的后人率民治水成功,为人民爱戴,推为第26代天皇,即“继体天皇”,为纪念其功业,人民在俯瞰九头龙川的山巅,建立起祭祀天皇的神庙,并树碑歌颂天皇和大禹。由此,大禹直接和皇室联系在一起。宫殿中随时可见到大禹的形象。比如1641年,京都宫殿的隔扇画上就画有狩野派画家鹤泽探真(1834—1893)所作的《大禹戒酒防微图》,用大禹的形象来提醒当政者需要勤政爱民,防微杜渐,不可沉湎酒色,大禹在此又起到了一个道德楷模的作用。无独有偶,自1989年开始启用的“平成”年号,也与大禹相关,出自于中国古籍《尚书》,原文为“地平天成”,而载有词句的篇名,恰恰叫《大禹谟》。可见大禹对皇室的影响以及皇室对大禹的尊崇,在皇室的尊崇和推崇下,全日本上下都开始喜爱大禹,祭祀大禹。 至于自然环境和文化心理,也是趋使大禹信仰流行的重要原因。自儒学东传,古代中华典籍为日本各界的必修课程,典籍中大量的大禹传说给人们的信仰提供了源头出处。根据712年的《古事记》和720年的《日本书纪》这样的早期典籍记载,日本自唐代开始,确立国学以汉学为基础,这两部典籍中,亦多次提到了大禹,可见大禹在唐代已经备受关注,这是拜日中文化交流所赐。而日本自然环境本身,也给大禹信仰的传播铺垫了深厚土壤。日本自古自然灾害多发,海啸地震,水患频仍,人民在自然面前,往往哀苦无告,急需神来拯救。而大禹恰恰是治水神,其高超的治水技术和浓厚的人文关怀,使得人们本能地亲近于他,所以对他的崇拜和祭祀,最后已经成为人们自然而然的心理需求。此外,日本的祭祀传统,也使得大禹信仰长盛不衰,且在绵延过程中,更增强了人们对他的爱戴之情。日本特别注重祭祀,即便遭遇到各种各样的灾难和变故,祭祀活动仍是雷打不动的进行,这使得许多古老的传统得到承继,由此大禹已然成为了一个伟大的祭祀符号。从1894年至1972年,日本各地又新增了十八座大禹纪念碑。这段时期一般认为是历史上中日邦交最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