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摒弃“闭门造车”观念
战后,日本经济从一片废墟上发展起来。在赶超欧美国家的阶段,日本企业推出的许多创新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日清方便面、索尼随身听、任天堂游戏机等,丰富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
战后的日本先后以“加工贸易立国”“技术立国”战略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日本奇迹”,成功跻身发达国家。在泡沫经济崩溃后,为了让日本经济走出低谷,1995年日本政府通过了《科学技术基本法》,从追赶模式切换到原始创新模式,迈出“科技创新立国”的第一步。
1996年7月,日本制定了为期5年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构筑新的研究开发体系。在第一期计划中,日本加大科学技术研究投入,提高基础研究投入的比重,在5年内投入超过17亿日元(1美元约合107.3日元)研发经费,此时,“产学研合作”的理念也被引入进来。新体系紧紧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主题,搭建转化平台、强化合作机制、实施绩效评估三大环节,明确了政府提供服务、高校致力转化、社会实施监督的分工。在此后每隔5年制定的科技计划中,日本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对研究开发系统、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机制进行深入改革。
创新对现如今的日本社会意义尤其重要。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进入经济增长停滞期。加之少子老龄化社会、劳动力匮乏的现状,日本若想恢复经济增长,除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别无他法,而提高生产率就必须依靠不断创新。
日本富士通首席研究员金坚敏对本报记者表示,日本企业的创新优势在传统大企业。在汤森路透发布的“2015年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榜单上,日本企业的数量约占40%。其评选主要基于4项指标:专利总量、专利授权成功率、专利组合的全球覆盖率及专利影响力,由此可见日本仍然占据全球创新引擎的重要地位。
然而,日本小企业并无创新优势。金坚敏指出,纵观全球各类初创企业排行榜,日本初创企业几乎无一上榜,而大企业更愿意与美国和中国的初创企业合作。究其原因,首先日本国内创业氛围不佳,民众对于创业态度消极。再者,日本大企业的创新优势阻碍了初创企业的蓬勃发展。
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顾问研究员能见利彦认为,在日本的研究开发中,产业界所占比重较高,特别是大企业集中了优秀的创新人才,这些企业对于开拓小规模新市场犹豫不决,而需要先进技术的市场初期规模较小,无法吸引大企业的投资眼光,这造成研发战略与业务战略不匹配的情况。中小企业的负责人善于发挥企业家精神,率先投入风险事业,但他们在资金与人才方面受限。因此,如何让日本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共同推进开放式创新是关键。
日本许多大企业也意识到目前创新模式的问题所在,开始摒弃“闭门造车”的观念。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索尼将启动一项新的举措,即公开开发初期阶段的试制品,在与外部研究人员和企业展开合作的同时推进商品化。索尼每年投入4000亿到5000亿日元的研发费用,但投入产出却不成比例。索尼2015年7月建立了公开新业务的创意,向消费者征询商品化利弊的众筹网站,推进与企业以及个人的合作。
日本政府正在通过《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布局物联网时代,提升大学及公共研究机构的研究能力,发力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研究,期待以此提高生产效率,加强日本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