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滨中华街(资料图)
人民网东京3月2日电 2月19日,在热闹的鞭炮声中,日本横滨中华街迎来了2015年的春节。舞狮队伴着太鼓和铜钹声沿街走进每一家店铺,一张一合的“狮口”拂过店员和顾客们的头顶。
“被狮头拂过。来年就可以健康顺利”,一位中餐厅的工作人员说。
这是一家创建于明治时期的老字号,一直坚守着横滨中华街的老传统。秘传酱汁烧制的叉烧肉自不待言,店内古旧的餐具彰显着老店的自信。然而这位老员工却略带失望地叹道“横滨中华街变了很多”。
不少“中华街粉”们也表示出同样的感受。
“老店越来越少了,以前的名厨都离开中华街在外边开店了,便宜又好吃。我自己也基本不去中华街了。”一位常年在横滨工作的市民说。
曾经在横滨居住过的一位男士时隔20年再次来到中华街,看到满街都是自助和小贩,“相当震惊”。
后继无人 传统中华料理店变身自助餐厅
500米长的横滨中华街上大约聚集了550家店铺,其中有一半为中餐厅。中华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横滨港开港的1859年。二战后,在日的一些中国人开始在这里经营餐厅,逐渐有了现在中华街的雏形。大约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中华街以其独特的异国风情以及地道的中国味道闻名在外,成为日本有名的美食街。
据当地人介绍,曾经提起横滨中华街,都是美食家大快朵颐之地。而如今能够禁得住咂摸的餐厅屈指可数,,能称得上“代表性”的最多也不过10家。
从十年前开始,横滨中华街上的店铺更迭变得频繁,一些老店悄然消失,自助类的新店不断涌现。为了争夺客源,一些店往往会采用华丽而露骨的招牌,甚至直接上街拉客,很招路人反感。当然,味道也很一般。据悉,很多菜品并不是现做的,而是冷冻食品。
为什么昔日的美食大街逐渐失去了原本的味道?一位老字号的工作人员分析说:“现在是新旧交替时期,很多年轻一代放弃了继承店铺的经营。即使有年轻人接手,但餐饮店的经营很复杂,雇佣职员、处理日常纠纷等都不容易解决。这是中华街老店共同面临的问题。”
“摆在老店面前的只有两条路,或者关门,或者盘给其他人经营。近几年,以福建人为主的‘新华侨’参与进来,他们把‘自助’等一些新的经营形式带进了中华街。”
“新华侨”可以说是中华街的救星,至少把中华街从“快餐化”的边缘中挽救过来,但是对于他们的方式,遭到一些老经营者们的反对,他们认为“这种生意是靠价格扰乱市场”。
这股新兴势力还推出了“边走边吃的美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游客走进传统的中华料理店。横滨中华街的卖点在于“正宗中国味道”,而目前“正统派”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
中华街成观光胜地 生活气息荡然无存
对于横滨中华街的变化,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当地的居民。一位在此居住的第四代华侨感概说:“近几年这条街越来越没有生活气息了”。现在很多店都是由日本企业经营或者中国的投资企业接手,个人经营的店越来越少。以前基本是一楼店铺,二楼住宅。现在完全商业化了,到了晚上就变成一片黑暗的空城。
同时,横滨中华街的宏观大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周边的交通更加便利,中华街的客源不只来自横滨,还逐渐扩大到首都圈。随着羽田机场直通巴士的开通,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走进中华街。原本以日本人为对象的横滨中华街变得更加多元化。
即便对于横滨市的观光业来说,横滨中华街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随着“未来港”(MINATOMIRAI)等新兴区域的崛起,中华街也面临着激烈的客源之争。怎样在维持中华街传统味道的同时,保证每年2000万人次的客流量不流失,这是中华街乃至横滨市今后重要的课题。
中华街将坚守中国味儿 “不会变成主题公园”
1972年,“横滨中华街发展合作工会”成立。对于今后中华街的发展,理事长李宏道先生说:“中华街至少不会变成主题公园。主题公园的话,街道就会消失。横滨中华街将会继续遵循先辈们留下的传统,在这里传承中华文化。”
如何留住传统,李先生首先提到的是“规则”。“协会内的成员必须贯彻执行制定的规则,首先是遵守日本的法律法规,比如上街揽客等都是杜绝的”。
工会还制定了“中华街宪章”,提出了美化街道、维护治安等目标,同时还会为成员提供培训机会,对菜品的开发、客源培养、保健卫生等给予指导。另外,为了保持中华街的传统,对新店的开设也会进行筛选。
李先生还解释说,每年的中国传统节日,这里都会举行舞狮、放鞭炮等活动,考虑到扰民问题,所以不能在中华街建住宅。
为了准确地传播中华文化,中华街工会还成立的“礼宾部”,只有接受完培训,考试合格之后获得了金色的勋章才能在中华街就业。
斋木真二就是获得了金色勋章的一位老料理人,在中华街工作了近十年。对于中华街的传统文化,斋木说“汉语中有句古语叫‘温故而知新’,横滨中华街就是一条温故而知新的街道。旧的与新的事物和谐相处”。
从生活空间发展为商业区域、从老华侨的领地到新华侨的家园,横滨中华街一路发展至今。是要成为“去一次就够”的地方,还是成为流连忘返的圣地,中华街今后的发展将面临着新的抉择。(据DIAMOND online报道整理)(编译:张丽娅 审稿: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