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浪江町码头 新华/法新 (1 /1张)
“昨天是“3·11”日本东北部大地震两周年,日本民众举行了多种纪念活动。两年时间过去了,福岛依旧垃圾满目,灾民也未能重返家园,孤独死、暴力事件激增……人们对未来难以乐观。”
大地震带来的核泄漏事故让日本社会“患上”灾难“后遗症”,也让重建与“复原”之路难上加难。
“后遗症”之一——核辐射
海鱼辐射超标5000多倍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3月10日表示,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方圆80公里内、地上一米的空间辐射量自2011年4月至2012年11月的约一年半时间内减少了几乎一半。
辐射量减少速度在这一年半内较快是由于雨水将放射性物质冲走所致。原子能机构认为“这比当初预测的速度更快,辐射量正在切实减少”。
但该机构同时表示,去年11月以来,辐射降低速度减慢,原因是铯134的半衰期为两年,衰减速度较快,而铯137的半衰期为30年,残留时间更长。
与此同时,据日本媒体消息,近日,核电站专用港口附近的海鱼身上被检测出超高浓度放射性物质铯,每公斤高达51万贝克勒尔,超标5100倍。这一数值,是迄今为止从鱼身上检测出的最高辐射量,相当于日本国家食品标准的5100倍。福岛核电站事故距今已经近两年,但被检测出核辐射严重超标的生物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后遗症”之二——灾民多
尚有30万灾民无家可归
截至2013年2月27日的最新统计,地震死亡15880人,失踪2694人,外出避难人数则达到315196人。受东日本大地震影响的宫城、岩手、福岛3县仅有56户灾民入住了灾害公营住宅,全国尚有30万灾民无家可归。另外,如何清理震后废墟依旧是日本政府和民众面临的难题。
据新华社消息,一些参与废墟清理的工作人员告诉媒体,当前废墟处理仅限于清理,如何处置垃圾尚不明确。在部分地区,成片的垃圾仍然堆放在废墟上。并且,清理工作缺乏适当监管,工作人员缺乏训练和合适装备。
另外,政府把清理合同分包给大型建筑企业,而这些企业将合同转包给次级承包商,导致有组织犯罪团体有机可乘。一些工作人员抱怨工资遭拖欠、安全保护装备不足,称自身健康受到威胁。
日本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大部分日本核电站处于停运状态。一些民众要求政府彻底抛弃核能并指责灾后重建工作进展缓慢。
《读卖新闻》日前对灾区42个市、町、村的长官就复兴进展情况开展了一项调查,有22人的回答是“比计划延迟”、“毫无进展”。《每日新闻》每隔半年在外出避难人员中开展一次关于 “移居还是返乡”的调查,每次调查表达移居意愿的人数都在增加。震后两年时,不打算返乡的比例攀升到了80%。这与震后复兴、重建家园的精神完全背道而驰。
“后遗症”之三——心理病
孤独死、家庭暴力激增
当灾区复兴工程因进展缓慢备受质疑之时,一些日本媒体指出,灾民们的“心灵复兴”似乎更显得遥遥无期:孤独死、家庭暴力等事件出现激增。
据日本时事通信社报道,在位于日本东北地区被指定为避难区域的42个市町村里,目前有29937名老人急需看护,比2011年同期增长了16%。两年间,仅被发现的“孤独死”灾民就有54人之多,其中更有不少四五十岁的中年人。
日本淑德大学副教授结城康博指出,长期的避难生活导致人们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再加上复兴进程缓慢,不少人心理负担愈发加重,这是导致灾区频现“孤独死”的重要原因。
此外,日本警方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向警方求助的家庭暴力受害者比上一年度增加了64%,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其中不少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为女性。另外,虐待孩子的案件激增76%。
警方分析称,造成灾民家庭暴力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三个:许多灾民在失去家园之后又长期失业,对人生前景变得悲观;一家人居住在狭小的临时安置房中,也很容易产生各种矛盾和压抑的气氛;一部分家庭因为受灾者夫妻处于分居状态,导致夫妻在沟通上出现矛盾,以及暴力问题的发生。
文/本报记者 岳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