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其他 >> 正文
日本福岛核电站技术与AP1000技术差别

福岛第一核电站是上个世纪60年代设计,70年代初投入运行的早期沸水堆型核电站,其设计和安全标准满足当时的要求。

    AP1000型的核电站应用的是第三代核电技术,采用的是二十世纪的最新设计。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充分吸取了美国三厘岛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事故教训,借鉴了几十年来世界核电站运行的经验反馈以及大量的研究成果,其设计优点不言而喻。

    堆型上的差异

    福岛沸水堆核电站属于两回路设计,通过反应堆堆芯的一回路冷却剂直接变成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包容带有放射性冷却剂的一回路与最终热阱只有一道屏障。同时,两回路设计使得一回路放射性的冷却剂与外部环境也只有一道屏障。AP1000属于传统的三回路设计,主冷却剂回路与二次侧蒸汽回路是相互独立的,从放射性物质的包容角度来看,相比沸水堆型核电厂多了一重屏障。在事故工况下,放射性物质释放到环境中的可能性相对更小。

    最后屏障安全壳设计上的差异

    福岛核电站安全壳为双层安全壳,内层安全壳为钢安全壳,外层为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安全壳,钢制安全壳的内部总容积仅数千立方米,事故情况下,一旦反应堆内释放出高温高压介质时,其升温升压进程会较快,短时间内即可能达到其设计的承压极限,导致安全壳内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的可能性加大,由此可以看出,其在事故期间对放射性物质的包容性相对较弱。而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外层安全壳,承载能力相对较差,与先进压水堆的钢筋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相比,在事故情况下,其失效风险相对较高。

    AP1000核电站安全壳采用了当今最先进的双层安全壳,内层为金属安全壳,外层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安全壳,内层金属安全壳的内部总容积达7万立方米,由于其内容大,在事故情况下,当反应堆内释放出高温高压介质时,其升温升压进程较慢,达到其设计承载限值的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在事故期间,安全壳内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对放射性物质的包容性较强。而作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外层安全壳,其承载能力相对较强,事故情况下,其失效风险较低。

    安全设计上的主要差异(部分)

    对外部电源的依赖性

    福岛沸水堆在丧失全部交流电后,不得不依靠堆芯隔离冷却系统(RCICS)来实现堆芯冷却和堆芯注水,该系统由蒸汽驱动。这个系统最重要的动力源是需要蒸汽驱动汽轮机,带动一个水泵。蒸汽在堆芯产生,经过顶部的汽水分离器,进入主蒸汽管线,然后驱动这个汽轮机,带动水泵,把上方的冷凝水箱的水,注入到堆芯中,以此达到堆芯冷却的目的。

    AP1000核电站主要采取非能动的设计理念,在事故情况下,堆芯余热的排除不依赖于外部电源实现,而是靠重力补水及最终建立堆内自然循环来实现堆内余热的排除。

    事故情况下,安全壳的降温降压措施也是靠非能动手段来实现的。安全壳顶部设置的贮存水箱的水,依靠重力沿安全壳外部向下流动,在外壁形成水膜,从而达到降低安全壳内部温度压力的目的。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东日本大地震1年内引发7247次余震
日本大地震撼动地球的七种方式
NHK在日本大地震的最初六小时
日本2000余搜救员震后压力大 心理健康堪忧
临近地震一周年 日本媒体制作节目考虑儿童心理
东日本大地震赈灾捐款总额超过5000亿日元
日本地震海啸幸存者:重建带来希望
日本一渔民为探望早产儿子请假 幸运躲过大地震
丰田等日企高管纽约演讲介绍日本灾后重建情况
日本海啸幸存者重忆灾难 亲耳听到福岛核电站爆炸
日本大地震周年:搜寻失踪者“一个都不能少”
3·11大地震:海啸袭来前的爱情短信
日本海啸灾区四成民众睡眠有障碍
日本地震一周年 核辐射影响未真正消除
伦敦举行日本地震一周年图片展
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认为福岛事故是日本的转折点
日本地震周年海啸垃圾处理缓慢难觅对口援建
日本七成民众认为“3·11”震后重建毫无建树
日本震后一年生活变化多 灾民举办土特产特卖会
日本地震受灾城市装点千纸鹤祈愿
日本专家谈东日本大地震1年后的日本经济
日本3月11日巨灾给世界留下的五大启示
日本11日将举行“311地震”全国追悼会
地震无情拆散主人与忠犬 缘分难断九个月后再相逢
日本拟专为大地震设置标识牌以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