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洲:日本在资产泡沫破灭以后,银行业积累了大量呆坏账。但和面临资产泡沫破灭的大多数国家不一样,日本并没有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至少表面上没有。这主要由于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国内居民储蓄率很高,在海外有大量的资产投资,日本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等一系列的条件。但事实上,资产泡沫破灭以后,当时日本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已经非常弱,企业借款能力也很弱,只不过危机没有通过我们经常看到的表征表现出来,直到2001、2002年左右资产状况、盈利能力才有所好转。这是一个漫长的结构性改革和恢复过程。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结构性改革和恢复创造了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
陈志武:长远来看,我倒觉得这恰恰是对于日本的经济不利的一些方面。为什么1990年代日本经济没办法增长,最近又是什么原因使它重新活起来?因为从整个全球工业革命发展史的角度来讲,19世纪初,世界主要的纺织业中心是在最初发生工业革命的英国,大约在二三十年代转移到美国。二战以后到1960年代,越来越成熟的工业生产技术从北美、西欧转移到日本,使得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能够利用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的国家,加之当时日本的敬业精神和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等特点,使日本在1960-1980年代初成为第一例亚洲国家推动亚洲经济增长的模式。这样一个背景使得日本在1980年代经济结构主要以制造业为主,而非其它的高经济增加值的金融服务业。但伴随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越来越开放,日本逐渐丧失了劳动力成本优势,必须要对经济结构做根本性的调整。我认为刚才提到的银行呆坏账等更多是方方面面大的结构变化产生的具体表现,而非问题的根源。
另外,我认为当初日本政府的干预,导致该破产的银行和企业不破产,对于日本的经济是一个长期的障碍。随着全球化进一步深化,日本靠制造业来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的潜力已经很小,更应该侧重在发展金融服务业、甚至整个第三产业。目前日本金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约23%,美国是37%;日本第三产业占GDP约70%,美国约80%,这都是很好的增长空间。但问题是,日本金融体系历来是以银行为主,而不是以资本市场为主。自1990年代起日本经济很难找到更强的增长点,本身就说明日本传统上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使日本企业效率和金融服务业的空间进一步的增长,资本市场发挥的作用应该越来越强。而日本的风险资本没有广泛存在,正是因为日本没有真正按照资本市场的原则去执行破产法,而是按照儒家的思想——不要那么认真、何必让这么好的企业破产等等,既妨碍了整个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也抑制了日本的创业精神。要知道美国的创业、创新文化之所以这么强,和其非常冷酷的资本市场、股权市场绝对分不开,当然美国的激励机制也非常重要。
施建淮:日本经济十年衰退后,等到现在才出现强劲复苏,有一定的必然性,因为结构性改革需要时间。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本支持战后高速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实际上不再适应新的国际形势的要求,因为当时日本经济规模已达到世界第二,而作为一个大国经济继续依赖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必然会导致贸易摩擦等诸多问题。日本十年的衰退正是由于它当时试图继续维持出口带动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于是过多的供给流动性以阻止日元进一步升值,结果导致资产泡沫膨胀,最终破灭造成的。当然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没有出现金融危机,说明这段时间日本央行和日本政府的政策比较成功,包括日本央行及时向金融机构注入足够的流动性、日本政府向银行提供公共资金用以处理其不良债权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