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日本医疗体制的完善程度堪称世界一流。对此,曾在美国和日本居住过多年的早稻田大学临床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陈文权教授深有感触。
陈教授介绍说,加入了医疗保险的日本国民看病时只需自付30%的医药费,到诊所看感冒病再拿三天的药,一般花费大约1300日元(约合人民币100元),这相对
于普通日本人的收入来说并不算高。尽管日本不能像某些欧洲国家那样向国民提供近乎免费的医疗服务,但日本国民并不需要缴纳过高的保险费或消费税、日本政府也没有因为医疗支出过多而背上过于沉重的财政负担。
更重要的是,日本的医疗保险几乎覆盖全体国民,加上日本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总体水平比较高,在日本一般见不到“看病难”或者“看病贵”的现象。此外,由于日本没有像美国那样实行家庭医生的制度,因此所有患者都有权利自由选择到大医院挑自己信任的名医就诊。由于日本媒体的监督功能比较强等原因,日本也几乎不会发生医生收取病人红包的事。
不过,日本的普通国民或是为国民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生们也并非对本国的医疗制度毫无怨言。日本媒体就曾讽刺日本的医院“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在日本的大医院,排队也是司空见惯的事,只是不会像国内某些知名医院那样出现患者通宵排队等待挂号的现象。日本国民生病之后大都首先到附近的个人诊所就诊,如果确属大病需要综合检查或住院治疗,诊所会向患者推荐合适的大医院。
关于医疗费,日本舆论也存在着各种争议。此前日本国内曾出现过所谓的“医疗费亡国论”,意思是说政府为国民的医疗费支出的财政太多,长此以往将导致国家的灭亡。可能日本政府也意识到这一问题,于是在2003年将普通国民医疗费的自付比例从过去的20%提高到了现在的30%。对此日本的医疗界强烈反对,认为这么做并不能节约国家的医疗开支,因为国民在生病之后为了省钱往往不会马上去医院,结果导致病情恶化,需要花费更多的医药费。不过日本政府还是坚持提高了个人自付医疗费的比例,并同样提高了老年人的自付比例,这招致一定程度的批评。
日本医疗体制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应是医生不足特别是妇产科和儿科的医生严重不足。由于行医在日本一直被看成一个收入很高的工作,因此在上世纪70年代曾出现了医科大学或医学部激增的现象,为了防止医生过多导致医疗机构间竞争过激,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大幅削减医学专业的学生人数,这导致目前日本某些地区医生缺乏。日本的医生不足主要表现在某些地区不足和某些种类不足两个方面。与大城市相比,偏远的山村和小的岛屿由于生活不便等原因医生数量大多不足。而在外科、妇产科和儿科等领域,由于工作压力大、容易出纠纷等缘故也奇缺医生。去年东京就曾发生过一名孕妇被救护车送到几家医院的急诊部后均被拒绝最终丧生的重大事件。由于存在这些严重问题,就是在日本这个医疗体制完善的发达国家,医疗制度改革也一直是个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