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碰到“西方的冲击”问题,不断反复交替出现欧化主义与传统主义的思潮,不断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作出自己的文化的抉择。所以说,日本文化现代化的道路并不平坦,而是非常坎坷与曲折的。日本前近代,幕府实行了200余年的锁国政策,推行传统主义,在对待西方现代文化方面,借鉴西方技术的认识是一致的,但对待西方精神文明则基本上采取拒斥的态度。这一时期相继出现的“踏圣像(踏绘)事件”、“寺证制度”、“五人组制度”等排斥西方宗教的事件,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明治维新以后,为了推进资本主义现代化,恢复开国,提出“文明开化”的口号,并根据现代化的需要进一步吸收西方自然科学、技术文明,在表面层次上借鉴西方的文明,但是对西方精神文明的引进却严格限制在残存的封建结构和文化结构,以及政治的允许的范围之内,因而给日本现代化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在明治中期至昭和年代的政治环境下,在以政治化的天皇制为大一统的思想模式的影响下,日本企图通过保存国粹,实行所谓传统的神道国教化与国家的现代化相结合的政策,用神权来粉饰天皇制度,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治之”,建立和巩固天皇制的绝对主义。同时在思想界以三宅雄次、志贺重昂的政教社为中心,从批判明治初期推行的欧化政策出发,指出西方化的“非国家主义”,不符台《教育敕语》的精神,从而掀起一场反对西方现代文化的运动,并且提倡国粹主义,狂热地鼓吹狭隘的民族主义。以高山樗牛为代表的日本主义者则主张“君民一体,忠君爱国”,强调个人与自我单方面对天皇及天皇国家的绝对服从,以此建立所谓自我与社会的新关系,乃至在战争期间,以此作为日本文化的根本规范。
日本国家权力利用和强化这种传统一元论的思想模式,将日本的保守性、封建性推向极限。从日本文化现代化的经验来说,企图从日本传统的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对立中保守传统主义,往往是失败的。日本传统主义的发生,不仅是文化上的原因,而且是出于政治上的动机,企图通过文化上的传统主义与政治上的民族主义的结合,来实现其国家主义、超国家主义的目标。
日本走向现代的初中期,上述因素给日本现代化带来极大的局限性。但是,阻力还来自另一方面,那就是彻底的反传统。彻底的反传统必然直接引发出欧化主义,即“全盘西化”的这另一极端倾向。日本的欧化主义,只强调日本文化的现代意义,而忽视传统作为现代化的根基,即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是保证日本现代化具有日本特色的基础。日本反传统文化的欧化主义思潮始于明治维新,而贯穿日本现代化的不同历史阶段,尤其在明治初期和二战结束后初期,出现了两次反传统文化的欧化、美国化的风潮。
第一次的欧化风潮,发生于维新之后。国门打开,人们发现西方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民主制度等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就产生了极端的自卑感,在整个价值判断上以西方文化为基准,企图以欧化来解决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问题。福泽谕吉的“脱亚人欧”论,就是这一思维模式的典型代表。欧化论者发现西方文化对于改造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具有重要意义,这虽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他们未能在整体上正确把握传统文化也有其适应现代化的一面,因而主张完全摆脱传统文化,主张从科学技术到制度、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乃至生活方式等一切方面都要学习西方。天皇亲自穿西装、吃西餐为国民示范,森有礼主张将英语作为日本国语,有人甚至提倡日本人与洋人通婚以改良人种等等。
第二次的美国化风潮,是发生在二战结束,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美国占领日本,日本人从民族优越感猝然转向民族自卑感,以为日本传统文化比美国现代文化绝对落后,在反思和批判政治上、历史上、文化观念上的天皇制传统的同时,却又将日本传统文化一概视作封建的东西,主张全面否定日本的传统文化,企图用美国文化来替代日本文化,甚至有人主张与其进行种种不彻底的改造,还不如干脆让日本成为美国的一个州。
在日本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上述传统主义和欧化主义两种极端,是有其历史原因的。首先,这是由日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独特性造成的。明治维新是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在确立现代国家体制时,采用君主立宪制。明治宪法规定了天皇的统治权,其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保存着极大的封建性,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较大的可能固守传统的东西,加上传统文化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有其惰性,人们也容易接受传统的东西,而对相异于传统文化体系的西方文化多持怀疑的态度。而且经过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两次胜利,以及现代工业革命的成功,日本人产生了对本国和本国文化传统更大的盲目狂信,把传统文化中的封建性的东西也当作“国粹”来加以弘扬,企图从中找到足以自傲的东西来振奋“民族精神”,尤其是与政治上的国家主义结合,更是如此。但是,每当其传统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发生根本动摇或解体的时候,又发现其传统文化的封建性的落后一面,为传统文化背上沉重的包袱,对其固有的价值体系产生了怀疑和困惑,甚至企图全面借助西方文化来促进反传统,以全盘欧化来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问题。尽管如此,日本传统文化的封建性一面是比较根深蒂固的,在日本历史上出现的两种极端主义的较量,欧化主义就不及传统主义激烈和长久,对日本现代化的影响也不及传统主义。
从思想的原因来看,这是因为日本人对日本传统文明缺乏自觉的认识,对西方文化缺乏足够的了解,同时对这两种异质文明传统也缺乏比较和深人的历史性的分析。这样就容易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盲目推崇传统,宣扬国粹主义,而忽视传统文明中落后腐朽的因素;在另一种历史的条件下又容易盲目迷信西方,赞美欧化主义,将一切西方文化都视作先进的东西。因此,日本现代化的过程,是不断地克服国民的劣等意识、民族虚无主义的过程,同时又是不断克服妄自尊大、惟我独尊的民族优越感的过程,即克服两种极端的思想的过程。可以说,只有自觉地认识日本传统文明,才能客观地对待西方文化;反过来,只有深刻了解西方文化,才能更好地引进西方文化,完善自己的传统的东西。日本现代化,就是在思想文化上克服上述两种极端的倾向,走向对传统文化也对西方文化的自觉。完成这一过程最重要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以及对西方文化的比较选择。这里就存在一个如何认识日本文化的价值,以增强对日本传统文化的自信问题。彻底反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会瓦解文化传统最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及挫伤民族的自信心。全盘继承传统文化,则不可避免地会盲目排斥外来文化以及丧失改造传统的力量。解决这个认识问题,自觉地克服明治以来所存在的将现代化等同于欧化,以及将现代化与传统文化截然对立的两种倾向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通过东西方文化的横向比较和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纵向联系,来把握日本文化的特质,这样才有可能完成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发挥传统的创造性的主体作用。
总之,实现现代化,文化的抉择是重要的问题。多种文化的存在,是进行文化抉择的基本前提。当然,这个问题不可能于一朝一夕获得解决,而是需要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甚至需要贯穿现代化的始终,即现代化的全过程。
日本发展现代化是在技术文明、民主主义体制和传统的再创造三个文化结构层面上交错或同时地进行的。从这一视点来考察,日本战前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主要理由:一是战前日本社会体制并未完全实现民主化;二是作为现代文化主体的自我并未真正确立。也就是说,在政治体制上、文化观念上存在根深蒂固的东方传统的专制主义,因而战前日本虽然技术文明达到一定的发达程度,但并不完全具备现代社会和现代国家的性格,即并不完全具备现代性的内在素质。
毫无疑问,日本现代化是从吸收西方的技术文明开始的。对现代化来说,技术文明是重要的,然而只不过是一种手段,没有民主体制上的保证,就很难完全运用这种手段。但是,如果日本现代化仅仅停留在这两个层面上,而没有立足于日本传统创造性转化的基础上,没有以日本文化传统的合理因素作为根本并发挥其主体作用,那么要完成日本式的现代化也是困难的。即使在技术文明和民主体制这两个层面上实现了现代化,也只能是西方式的现代化,即全盘西化。加藤周一就这一历史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日本现代化的模式:“日本的现代化,只能采取民主主义原则、技术文明和日本文化传统相结合的形式。” 日本这一现代化模式的重点,是强调日本文化传统应成为日本现代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是日本式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也就是说,日本式的现代化是以西方的民主主义作为基础,以高度的技术文明作为手段,以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根本,在经过创造性转化的传统的价值体系内实现的,从而确保日本现代化没有全盘西化。虽然不能说日本文化传统是日本式现代化的惟一推动力,但也不能低估其在日本现代化中所起的动力机制和导向机制的作用。
一般来说,物质文明是人类文明所具有的共性的一种反映,可以超越国家、民族、地域和政治体制的界限,为他国、他民族所接受和传播。尽管如此,引进西方物质文明也不能囫囵吞枣,而需要一个吸收、消化和改造的过程,最后使之为己所用。如果不考虑自身文化传统的特点,一味模仿西方物质文明,也可能产生南橘北枳的结果。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尚且需采取如此态度,学习西方的精神文明更是不能照搬,全部拿来。每个国家、民族部有其各自的传统,都有其各自的价值体系和精神文明,而目.受到各自不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制约。就是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不同民族间的文化结构体系也不尽相同,所以现代化只能在自身的价值体系范围内完成。
概言之,日本现代化的历史经验证明,现代化必须根植于传统,而传统本身必须现代化。日本现代化的发展,只能通过借鉴和引进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在对自身传统文化加以改造的基础上融合二者才能实现。如果不以日本的文化传统作为根基,丢掉传统文化,只学习西方的科技文明和民主主义,就只能建成西方式的现代化,而不可能建成日本式的现代化。但是,如果日本文化传统不以吸收西方文化作为先决条件,促进本身的创造性转化,完善日本传统文化的主体,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就会压抑西方科技文明和民主主义,成为(而且已经成为)现代化的绊脚石,或者导致(而且已经导致)现代化的畸形发展。可以说,日本现代化,首先受到“西方的冲击”——西方文化和现代化的诱发——从而学习西方的东西(包括科技文明和民主主义),加以消化,为己所用,成为日本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借助西方文化对日本文化的传统进行改造,并渐有创造,然后用其制约着西方文化,逐渐选择最适合于日本的现代化模式。用一句话来概括日本现代化的经验就是: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时,发挥传统文化创造性的主体作用,除了建立上述和洋文化“冲突——并存——融合”的文化模式以外,还要构建“西方民主主义、科技文明、日本文化传统相结合”的现代化模式,走自己独特的现代化道路。这就是日本文化走向现代化的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