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后继无人,日本地方传统文化活动渐渐“失踪”——贯通日本文化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风俗 >> 正文
日媒:后继无人,日本地方传统文化活动渐渐“失踪”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刘雅婷】由于人口减少,日本一些地方文化活动陷入难以传承的困境。日本《每日新闻》对47个都道府县的政府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31个都道府县包括祭典节庆在内的102项传统文化活动因后继无人,已被取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格,或处于暂停活动状态。

据《每日新闻》11日报道,日本国家和地方政府会将特别有价值的传统祭典等文化活动指定为“文化遗产”并进行保护。自1975年设立“指定文化遗产”制度以来,有9项活动因人手短缺或难以传承被取消文化遗产资格,如千叶县已失传的“伊能歌舞伎”。此外,有93项传统祭典虽被保留了“指定文化遗产”资格但无法举办庆典活动,因而处于暂停活动状态,其中多数在2000年以后被暂停。从数量上看,熊本县暂停的项目最多,达11项。受访者称,暂停的主要原因是少子化和人口流失,尤其是随着年轻人外出求学或工作,难以培养长久的年轻一代接班人。此外,活动还缺乏资金支持。

不过,日本各都道府县仍在积极尝试维系祭典活动。例如在日本茨城县潮来市8月举行的潮来囃子祭典活动中,“五丁目区”山车队伍里的演奏乐队有41名成员,其中只有三四个人是五丁目当地居民,其他人大部分是从周边县市前来支援的演奏人员。在同样存在人员短缺问题的周边地区,举行祭典活动时演奏人员也会互相“出差支援”。潮来地区官员表示,尽管面临人手和资金短缺等挑战,仍希望能将传统传承下去。

日本国学院大学民俗学教授小林稔认为,指定文化遗产制度对保护日本传统文化起到积极作用,因为它让地区有了保护遗产的动力。但由于传统祭典节庆大多由日本老年人主导,代际差距导致年轻人难以融入其中,祭典传承面临挑战。因此,小林表示,通过代际间的对话来弥合差距尤为重要。他还表示祭典“消失”的原因还涉及多种因素,除资金不足、人口减少和少子化等原因外,在社会观念转变方面,近年日本社会开始出现“为何一些地区不允许女性参与某些传统活动”的质疑声。

此外,面对人口减少的趋势,许多地区需要在继续举办或停办祭典之间作出艰难抉择,外界对此也有不同的意见和争论。对此,小林表示,祭典的存续应由当地居民自主决定,而不应受外界干预。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日本骑车须在机动车道左侧骑行
伊势神宫推出夜间参拜,复兴神社文化
俳句复兴运动席卷日本,数字化推广全球
歌舞伎推出互动演出,吸引年轻观众重拾传统
盆栽艺术全球热潮,东京举办国际展览
有田烧陶艺节创新,吸引全球游客体验日本传统工艺
日本乡村“一日庄屋”体验复兴传统文化
秋田竿灯节引入无人机表演,创新传统祭典
和服品牌推环保设计,引领传统服饰现代化
尺八复兴热潮,传统音乐吸引全球年轻乐手
大阪世博会2025宣传活动在法国展开,乌克兰确认参展
日本传统建筑获文化财认证,引发保护热潮
日本大学学生助力外国儿童学习日语,推广文化
日本盂兰盆节引入现代元素,吸引年轻一代
日本动漫《Obocchama-kun》席卷印度,掀起文化热潮
京都文化博物馆举办新国宝展览,吸引全球关注
日本传统节日“盂兰盆节”创新,融入现代元素
日本歌舞伎传承计划启动,吸引年轻观众
日本传统工艺品面临传承危机,年轻一代兴趣下降
北海道阿伊努文化博物馆升级,吸引中国游客
日本文化厅资助和纸工艺复兴,吸引中国艺术家
冲绳首届“琉球文化节”开幕,吸引中国文化爱好者
东京能乐堂推出全球直播,推广能乐与歌舞伎融合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惊艳亮相
大阪世博会开幕 13日正式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