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资讯 >> 正文

日本垃圾分类好在哪?可以读读这份报告

作者:佚名  来源:澎湃新闻首席编辑 冯婧   更新:2020-8-19 7:25:41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8月18日上午10:30,我们将进行一次新书分享会的直播活动,介绍书中的精彩内容及背后故事。欢迎届时扫描图中二维码或在澎湃新闻·上直播栏目进行观看。


去过日本的中国游客一定对日本的垃圾分类深有体会,澎湃新闻也发表过多篇相关文章。日本垃圾处理以焚烧为主,垃圾主要分为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鉴于日本人的饮食习惯,不会产生过多油水的厨余垃圾,也不把厨余垃圾单独分出来。因此,不少人说日本的垃圾分类经验不适合中国国情。其实,某种程度上,韩国与中国的饮食习惯更接近,采用的是食物垃圾分类并称重计量回收的模式。


然而,当我们在东京二十三区清扫一部事物组合的官网上下载到一份中文的清扫报告时,我才意识到日本的垃圾分类到底好在哪里。


阅读这个报告是我们在编著《垃圾分类的全球经验与上海实践》过程中,最受触动的一件事情,它告诉我们,要解决每一个具体的问题,离不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学严谨的数据。而除了专业和科学,如何把专业的语言转换成通俗易懂的公开信息,并清晰地传达给公众,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工作。这也是我们制作《垃圾分类的全球经验和上海实践》这本书时,希望达到的一个目标。



去年我们搜集资料时,网站上的中文报告还是基于2017年的数据,最近发现,已经出了2020年的新报告。


这份中文报告虽然只有15页(日文报告有42页),但结构清晰、数据详尽、内容充实。比如,里面有东京所有垃圾处理设施的分布、类型、功能和整个系统的运作流程;也公开了每年处理垃圾的收入和支出,以及处理每吨垃圾和每吨粪便要花多少钱;当然也少不了技术细节,比如垃圾分类不当如何导致焚烧炉发生故障。


以下将分享报告中的一些具体内容:



本文图片均来自东京二十三区清扫一部事物组合报告


报告的第一页——垃圾与资源的流程图——就让我们震撼了,这张图看上去似乎并不复杂,清晰地标出了从居民的家中产生的垃圾,如何一步步经过回收、中转、处理后,转换成资源的被重新利用,不能转换的被最终填埋到新海面处理场,每一个环节都有对应的具体设施和操作内容,这些设施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有名称的地点和空间。这让读者看到垃圾处理的全流程体系不是示意图,而是落实在现实中的一个个具体空间里。



而在网站上的另一份日文报告中,又加上了每个环节的具体垃圾吨数。



这张图介绍了从1927年起,东京的填埋处理场分布情况及不同时期填埋量。可以看到,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进,填埋的空间越来越少。同时,填埋空间的局促也在倒逼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不同于中国城市还处于填埋原生垃圾的阶段,东京填埋的是垃圾焚烧后的渣滓,以及不可燃垃圾和大件垃圾破碎处理后的废渣。



这张图则通过数据显示,东京在1989年达到了垃圾量的顶峰490万吨,随后垃圾量逐年减少。2018年,东京填埋的垃圾量为30万吨,比1989年相比降低了87%。



这张图上可以看出,东京23区每人每天排放797克垃圾,而垃圾每吨的处理费用为59073日元(约合人民币3900元),粪便每吨的处理费为114638日元(约合人民币7500元)。



这张图介绍了垃圾焚烧的流程图,即使像我一样之前对垃圾焚烧一无所知的读者,看完这个图,也能说出个所以然来。这样的科普图对公众了解垃圾分类的价值十分重要。受这张图的启发,我们也在《垃圾分类的全球经验与上海实践》中绘制了三张垃圾后端处理的插图。



在垃圾焚烧图的后面,报告接着告诉读者,如果不按照规定进行垃圾分类,会导致焚烧炉停止或故障。这就是在告诉普通居民,垃圾分类的必要性,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其实,在垃圾分类管理部门、垃圾后端处理设施的实施方以及公众之间,应该通过媒体等渠道建立良性的互动,表达出各自面临的挑战,这样才能让其他人了解,才能通过合作更好地解决垃圾问题。



这张图则介绍了垃圾焚烧厂能产生多少电量,这些电将被如何利用。2018年出售的电量相当于24.9万个家庭的使用量。有了这些具体的数据,才能让公众更加支持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只是起点,东京的最终目标是3R,也就是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简单来说,希望市民首先在生活中减少垃圾的产生,减少使用会成为垃圾的物品;其次,用完了也不要扔,尽量重复使用;最后,如果一定要扔,也要正确分类,尽量使垃圾成为资源。


以上就是东京一再推广普及的循环型社会的理念。介绍完理念,报告接着用插画介绍具体可以怎么做。比如,理性购物,买东西时尽量选择可以长期使用、有替换装或再循环的商品;购物时不要塑料袋;在丢弃物品时多想想。


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第一步,即减少垃圾的产生。而为了确保循环型社会理念的合法性,日本在法律层面进行了保障,除了环境基本法,还有一系列针对具体物品循环利用的法规,包括容器、家电、食品、汽车,等等。



即使只是浏览了一遍这个短短15页的报告,公众也能对东京的垃圾处理情况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不难想象,每一张图、每一段文字的背后,需要统计多少数据,需要调查多少资料,需要整合多少信息,需要了解多少专业知识,才能如此清晰而详尽地呈现出这份报告。除了中文版外,还有英文和韩文版报告。


不过报告唯一的不足是,没有专业的中文编辑进行校对,少数翻译不符合中文习惯。而且日语版(包括儿童版)都是彩色的,看起来更加清晰。



儿童版报告的封面图为东京23区的垃圾处理场地图,并问孩子们“知道垃圾去哪儿了吗?”


我想,这份报告及其背后付出的扎实的努力,以及开放分享的态度,才是我们需要向日本的垃圾分类学习的重点。


遗憾的是,目前我们还无法制作一本类似的报告,一方面,垃圾分类的全流程体系仍在建设中,城市及其居民仍在与垃圾分类的生活进行磨合;另一方面,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数据信息系统,很多数据仍未公开。当然,这需要时间,也需要更多专业人士和普通居民的积极参与。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文化:

  • 下一篇文化: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化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本人真可怕, 一颗草莓800元都

    日本网红垃圾场 却长得像童话城

    日本岩手县一关市举办寒冬“泼

    日本宅男X初音的婚后生活甜蜜 

    赤膊泡冷水,泡柚子温泉……日

    看日本企业撬动厕所革命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