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一把日本指甲刀说起
最近,随着“工匠精神”成为举国上下的热议话题,笔者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把在日本购买的指甲刀——看似简单,却让笔者第一次切身体会到工匠精神的魅力,以及随之产生的经济效益。
今年1月,笔者赴日本出差,归国前走进一家普通的药妆店内,想买一些化妆品作为“手信”。货架上这把装在软塑料盒里、造型略显夸张的指甲刀引起了笔者注意,标价1100日元,换算成人民币将近70元。
在国内超市里,一把普通的指甲刀,价格通常只有几元钱。这把“日本制造”的指甲刀凭什么卖到70元?上网搜索后发现,国内有不少网友对这个品牌的指甲刀给予好评。笔者决定尝试一下。
回到佛山之后,一试之下,笔者很快发现了它的不同之处。简单来说,就是刀刃锋利,让人手操作剪指甲的动作感受十分轻松。再使用家里另一把指甲刀剪较厚的脚趾甲时,不时要加大手劲,并可能会产生迸溅。之前笔者一直以为,这是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但这把来自日本的指甲刀,在这样的位置却还是游刃自如,迸溅减少很多。这让笔者第一次萌生要为一把指甲刀写篇“用户体验”的冲动。
随后笔者发现,其在淘宝上卖到了120元左右。一些日本直邮的代购店还要在此基础上加收95元邮费。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人愿意购买,并在收货、体验后,给与好评。而同样在网店上,不少内含十几件工具的国产指甲刀“套装”也仅售20多元。
指甲刀这样一个看似早就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与高科技一点关系都没有,甚至与高级品牌和高附加值也基本无关的小小五金产品,为什么能让很多国内消费者甘心情愿花几倍、几十倍的价格去购买呢?
在几倍的价格差距背后,消费者选择日本指甲刀固然有冲动消费的原因,或许出于偶然性,但支撑这种价格差长期存在的因素中,也必然有用户体验、产品性能方面的原因。
有网友像写数码产品测评一样,图文并茂地为这款指甲刀写了“使用感受”。也有人说,自从在日本带回一个指甲刀后,几次到日本都有亲友托他代购。如果产品性能、用户体验的差异不大,这种情况可能很难发生。
笔者无法判断这把指甲刀采用了哪些先进的金属材料和生产工艺。但可以肯定的是,想要在指甲刀这个平凡无奇的领域制造出不平凡的产品,甚至吸引异国消费者加价购买,如果没有强大的工匠精神为产品做出支撑,那简直不可想象。
资料显示,这款指甲刀背后的企业已有百年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几十克重的钢铁材料在几代工匠们手中加入新的金属材料、锻造工艺、科学构造,不断被赋予新的生命,品质和名声传承至今,最终转化为产品价格层面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市场对工匠精神最大的回馈。
在佛山,我们也能找到不少企业凭借工匠精神在细分行业独占鳌头、在海外市场获得青睐的例子。从机械装备到水管、瓷砖,无论产品背后蕴藏着多先进的技术含量,都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打造。但也正是对于这样一座城市来说,一把日本指甲刀足以引发更多思考。
它所带来的一系列发问是:许许多多利润极低的工业产品,是否真的已经没有价格空间可以提升?这些产品在性能和用户体验、质量方面,是否也已经做到了极致?哪些内部与外部因素导致企业没有走向这个方向?
是否有更多追求高品质、高价位的个性化、小众消费领域,等待佛山企业进军?佛山能否制造更多超出市场平均价格十倍以上的产品?有多少佛山品牌能够以自有品牌而非贴牌的身份,受到国外消费者的追捧?
在笔者看来,虽然很多企业家口中有关工匠精神的故事,听起来充满浪漫主义和理想化,但实际上却是企业在优胜劣汰过程中,追求更高利润的一种生存方式。客观而言,工匠精神需要巨大的付出,却无法百分之百确保企业的生存;但当企业希望追求良好的产品附加值、长久的企业生命力时,就必须作出抉择。
在产能过剩、经济告别高速增长期的全新阶段,佛山制造业的发展空间,就是要向更高的产业层次、产品层次中寻求,创造“新供给”。无论是制造机器人,还是引入新技术对瓷砖、酱油、家具进行创新,都离不开工匠精神的坚持。在“过剩”的时代,这不是传奇式的行事风范,而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统筹:赵越 林佳 高绮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