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
[瑞典] 林西莉 著
三联书店
2009年10月
艺术
《古琴》重在概述琴史琴情,作者以西方观念学习中国文明,写古琴亦不忘将琴与书法、与绘画合为一谈,别开生面。
□ 杨小洲
多年前听过一回古琴,可感空谷足音与余音缭绕之趣,颇受震撼,遂对古琴大有好感,前年三联书店出版王世襄《自珍集》,述其古琴收藏。后又见中华书局线装本《操缦琐记》,作者张子谦为广陵琴派的代表人物,上世纪三十年代与查阜西、彭祉卿等共同发起“今虞琴社”,在现当代琴史上影响深远。去年得到《杨氏琴学丛书(四十三卷)》,为辛亥八月雕版,影印了收在精装的《湖湘文库》甲编内,作者杨宗稷号九嶷山人,生活在清末民初。近闻有王迪先生《弦歌雅韵》出版,然暂未见到此书,所知王氏师承九嶷派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当得管氏心传。说到管平湖先生,早年曾拜杨宗稷为师,后游苏州天平山遇悟澄和尚,经指教而琴艺大增,晚年撰《古指法考》,惜未见出版。
前些日子得到一册《秋籁居琴话》毛边书,为古琴演奏师成公亮所著,书中第一部分论述多位古琴家与第二部分《打谱——古谱的复活》颇可一读。近得瑞典人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所写《古琴》一书,记其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中国学古琴经历,师从王迪先生,又得管平湖、查阜西指导,对古琴演奏与研究皆有心得。作者十年前曾出版《汉字王国》谈中国文字,对中国文化了解深刻,因此在写《古琴》时,多引历代关于古琴典故,展开的故事情节为古琴添加高雅与神秘。古琴传承至今约有三千年,是文人雅士及贵族的精神寄托,所谓高山流水,绝崖幽兰,万壑松风,表达修养之外,还见苍然旷达,又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优雅。是书分作五编,唯第二编《乐器》与第四编《桃源梦》读之颇有趣味,《乐器》实谈古琴,详解琴体与名称,有《九宵环佩》、《各种琴式》、《十四种普通的琴式》用数语配图阐释,简洁明了。
古琴有独奏和弹唱两种表现方式,前者为琴曲,后者为弦歌,现存琴谱中琴歌遗存尚在,惜少有整理。《古琴》非专业琴谱,重在概述琴史琴情,作者以西方观念学习中国文明,眼光自与我们有别,很容易作出文化比较,寻到相互之间的差异。再因作者曾研究中国文字,写古琴亦不忘将琴与书法、与绘画合为一谈,别开生面。写《幽兰》古曲谱为正仓院所藏一事,又述正仓院藏隋唐古琴为存世最佳,所作描绘:“那张收入正仓院、现存于东京国家博物馆的古琴,从各个角度来讲都是独一无二的。一般来说,隋唐时的琴都少有装饰雕琢。琴后的题文,或许在山岳处有个漂亮的玉嵌,仅此而言已。但正仓院的古琴却是金银镶嵌,琴面被两幅吉祥的画面占满,让人想到法式挂毯上的那些天堂。”作者又言:“在这个时期从中国引进的奇物之一便是唐代的宫廷乐,作为雅乐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至今仍在日本宫廷的各种重大仪式中演奏,一成不变,想必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正宗的管弦乐”的描述,得以感受现代日本保存的中国古物情趣,使人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