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资讯 >> 正文
细微观察日本文化


    我们乘坐观光电梯来到45层楼,这是政府大厅的最高一层,也是指定的观光场所。我走到窗前,俯拍高楼林立的街景。一位老者走过来,手指相机,又指对面的窗外。我不解,他又重复一遍,那样子执意让我们听明白。陪同我们的学者高桥走过来询问,才知道是推荐我们拍富士山,并热情地我们引领过去,热爱之情溢于言表。我举目远眺,远处的富士山不是很清晰,似乎被晨雾笼罩,别有一种如梦如幻朦朦胧胧的美。当时是逆光又隔着玻璃,不会有理想的拍摄效果。但老者期盼的眼神一直盯着相机,我选了角度,拍了两张,老者高兴地连连点头。
    转身不远处,我看到几排展板。我走过去,一胸带标牌的男士微笑着迎接着我,映入眼帘的是孩子的画和作文。这是世界联邦协会举办的美术作文展,我想应该是民间组织。在1——6年级学生中开展征文比赛,以“世界和平.地球环境”为主题进行创作,评选出来的作品进行展出。孩子们用童真的心灵构思,用期盼的情感涂色,用稚嫩的小手创作的一幅幅、一篇篇,让我驻足,让我品味,让我感到小学生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关注,还有对保护环境一些充满理想色彩的新奇想法。在我观看的过程中,那位身着笔挺西服、头发梳得一丝不乱的男士,一直与我保持适度距离地陪同我。既不影响我独自观看,又能在我需要解答的时候及时提供,我两次询问都得到较为流利的汉语回答。

 

 

 我们所到之处,不论是皇宫出售的纪念品、商场景点的各类商品,还是各种宾馆餐馆、公共场所,日本人都变着法地往上面加文化的元素,而且加的是那么随意,那么不留痕迹,让你忍不住赞叹他们的独具匠心。例如,扑克就是日本的浮世绘绘画。还有,只要能与文化沾上边的地面上的附着物,都要说明和保护。在我们下榻的宾馆所在街道,有好几处高耸的现代建筑群中,保存着类似中国亭子的低矮建筑。从颜色和外观看,也许有几百年的历史吧。在名古屋的主要街道上,我们看到路边一棵不起眼的小树上挂着一段文字,好像说七夕鹊桥的故事。民间的祠堂,凡是有些年代的都保存完好,且有郑重的说明。
    就拿日历来说吧。日本使用的历法是日本历。日历上有日期,但不说这个日子是星期几,而是把一星期的日子分别用日月火水木金土表示。咋一看,日历上五行学说在眼前晃来晃去,挺有意思的。查资料才知道,其实中国也曾采用过星期日作为一个星期的第一天。大约是在唐朝之前,中国从波斯引进了一种历法,叫做“七曜历”,一星期七天,分别用日月金木水火土表示。星期天是“日曜日”,星期一是“月曜日”,等等,后来唐朝政府禁止了“七曜历”。这个称呼中国不使用了,从欧洲引进了“星期”,但是“七曜历”被日本人延续下来了。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我看到日本现在使用着,有一种自己的东西被人家用的感觉。但转念一想,就释然了:唐朝之前,我们的先辈不也是引进的吗,日本大概是又从我们这引进而已。

 

短短的几天,我在不经意间在细微末节处,触摸着、感知着日本的文化,比较着自己对待中华文化的态度,思考着我们传播文化的方式……。滋养了我们民族,滋养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中华优秀文化,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如同一座绚丽多彩的宝库,如同一个取之不尽的富矿,传承在中国人的血脉里,呈现于当代的时空中。我们拥有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可我们还没有足够的珍视,还缺乏精心的传播。

日本之行,留给我的不仅仅是视野的开阔、思路的启迪,更重要的是引发了我一连串的关于文化关于传播的思考,更意识到沉甸甸的一份责任。

上一页  [1] [2]  尾页

文化录入:贯通编辑B    责任编辑:贯通编辑B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三十年前的日本人和今天不一样
日本人为什么好“色”:色到极致,便成为一种“道”
徐伟信:丑闻折射日本企业文化背面
“抱云堂吟草——言恭达书法艺术展”在日本东京举行开幕式
茶道表演、饭团制作、金枪鱼分解……从“吃喝”体验日本文化
“日本当代文化思想译丛”传播日本民众反战呼声
27000美元买俩甜瓜 揭秘日本“奢侈水果”文化
日本将向海外派遣园艺师 支援修复当地日本庭园
日本文化推广活动在北京举行 “工匠精神”得到宣传
中国古诗词浸润日本文化 "汉诗热"渐升温
阳明心学是对日本近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日本庭园火遍全球,可与中国园林媲美
现代日本艺妓真实生活 惊人一幕曝光
虹端和宿:在CBD感受日本传统文化
日本文化的那些事儿:日本学生制服
日本的特殊文化女仆日 众妹子齐穿性感女仆装
【日本零距离】独具魅力的日本活动偶人
日本男女混浴的历史与复兴
以平常心看待日本文化 
日本隐形“贱民”近300万 世代从事“不洁”工作
【犄角旮旯看日本】让外国人跌眼镜的日本“怪象”
涨姿势!“竖中指”在日本文化中指代兄弟
日本现代化的“个性”
中国媒体人:日本就像中国的一面镜子
日本的“千年神物”和纸 被细分成上万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