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风俗 >> 正文
日本的风铃文化

    风铃源自古代中国,原本是用来占吉凶的,称作“占风铎”,大约在平安时代随同佛教一起传入日本。当时,贵族社会将风铃视作避邪物,喜欢将其悬挂于房前屋后,既用来测吉凶,也用于夏日驱逐暑气。
    
    18世纪中叶,玻璃从葡萄牙传入日本,出现了“江户风铃”。当时玻璃十分稀缺,工匠们却将其溶化吹制成各种形状的风铃,人们无不争相以收藏为荣,但由于价格昂贵,买得起的只是极少数富豪,普通百姓只能买票进工场欣赏匠人的制作技艺以饱眼福。江户时代后期,玻璃不再是稀罕物,售货摊上有种“风铃荞麦”极为流行,其内侧绘有民间女子在风铃下纳凉之类的图案;许多文人墨客把拥有风铃作为风流的象征。到了明治时代,制作工艺进步,风铃大量生产,品种层出不穷,除玻璃风铃外,又出现了铁器、石头、陶瓷甚至贝壳制作的风铃。每年七八月间举办的风铃节上,还会展出稀有的“达磨风铃”、“牡丹风铃”等,风铃这首“夏日的风情诗”成了日本特有的“消暑文化”。不过,进入昭和时代后,空调越来越普及,风铃曾一度“失宠”。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风铃再度流行起来,在郁闷烦躁的夏日,人们宁愿关闭空调走出室外,聆听微风叩击风铃发出的美妙音乐。

文化录入:suyang    责任编辑:suyang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日本东京:疫情中的夏日风铃展
日本卡哇伊风铃
日本夏季风物诗——团扇和风铃
日本消夏三宝之日式风铃
日本人传统的消夏三宝之一:日式风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