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4日,据国外媒体报道,博客网站Techcrunch周日发表分析文章称,2007年日本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56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网络广告市场之一。尽管社交网站对日本市场趋之若渴,但全球最大的两家社交网站MySpace和Facebook,却在日本市场几无建树。是什么造成了这一现象的出现呢?
根据Google网站分析工具Google Trends的曲线显示,日本本土社交网站Mixi的表现远远超出MySpace和Facebook。而根据Alexa的统计显示,Mixi是日本第六大最受欢迎网站,而MySpace排名第95位,Facebook连百强都未进入。尽管MySpace和Facebook在日本非常努力,但却为何没有取得成功呢?
文化的差异
在过去的一年当中,社交网站已成为了美国年轻一代文化的组成元素,它改变了交际方式和人们的交流方式。但是在美国的社交网站走向世界之时,它们必将面临大量文化差异问题。就MySpace和Facebook折戟日本的案例来看,社会和文化差异乃是最主要的原因。当MySpace和Facebook进入日本市场时,它们都抱着“在美国的模式一定适用于该国的态度”。交流在日本开始趋向于非言语的交流行为并不是一种模式化的观念。社会更为强调的是团体而不是个人,而且安全在日本人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可以解释为什么海外社交网站很难赢取到9000万日本网络用户的芳心。作为日本国内最大的社交网站,Mixi将自身定位为一种远程交流工具,通过提供日记和社区服务来满足用户需求,而不是用户自我展示或结交新友的平台。
一个最为显著的例子,便是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日前在东京曾表示,Facebook独一无二的卖点是使用真实姓名和照片。对Facebook或许是这样,但这正是日本网民所忌讳的。因为日本网民早有了非常值得信赖的社交网站Mixi。
失手于翻译
在美国市场运营3年之后,MySpace于2006年进入日本市场。Facebook也用了4年时间才推出日文版服务,翻译工作还是由用户完成的。而在此之前,Mixi在日本的发展没有遇到任何海外竞争对手。如今,Mixi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市值高达1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且遭遇到海外社交网站的竞争仍极为有限。
Facebook的翻译策略显然不够完美,网站翻译很业余,在这一点上MySpace的本土团队要比Facebook强的多。另外,由于不熟悉英语,Facebook的许多应用对日本网民毫无价值。没有吸引人的应用,Facebook自然不被网民所关注。而且,Facebook还遗忘了日本消费者认为社交网站所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博客。在一个博客盛行的国度,没有提供博客服务,无疑是Facebook最大的败笔。
或许MySpace和Facebook所共同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便是没有推出优化的手机版服务。目前,数百万日本用户都已习惯在上班或上学途中通过手机访问互联网。在日本,手机网络的规模要比PC互联网的规模大出许多。
成功的因素
对于海外社交网站而言,无论在哪个市场,在竞争对手强大之前,及时推出适合当地需求的服务至关重要,这是海外社交网站能否在海外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但由于在服务本地化时还要平衡风险与收益之间的比例,过度的采用本土化风格往往会使海外社交网站丧失原有的构想和构架。
日本互联网产业的经验显示,与本土公司进行合作是海外互联网公司在日本发展的最佳途径,这将有助于这些公司在日本市场可能遭遇到的风险。例如,雅虎日本是日本第一大网站,该公司便是雅虎同软银合资组建的公司。目前,在日本单独取得成功的美国互联网品牌只有五个,它们分别是:Wikipedia,Google,YouTube,Twitter和Amazon。而在这些公司当中,没有一家是社交网站。
MySpace在日本的物理存在被看作是一个长期承诺的标志。但是在日本,想要维护自身的自治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海外公司需要多年才能在日本创出自己的品牌,使消费者开始信任公司,才能建立起产业联系,这早已成为了公开的秘密。
尽管Mixi统治着日本市场,但这绝对不是说MySpace和Facebook在日本已被彻底击败。如果说数百万美国人不介意在多个社交网站上进行注册,那么日本人为何又要介意?在一些特定领域,海外社交网站仍具备着巨大的优势,例如LinkedIn正考虑进入日本市场,而在日本商务社交网站市场,LinkedIn几乎看不到任何的竞争。在这一点上,Facebook或许拥有着更大的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