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其他 >> 正文
日本水乡人不用自来水





针江一户人家中的水池。(孙秀萍 摄)

    最近,记者来到了日本著名的水乡“针江”。这里独特的生活方式,还有居民与水、自然共生的原始生态,让记者耳目一新,久久难忘。

  家家水池涌清泉

  “针江”位于日本南部的滋贺县。这个只有200多户人家的小地区位于高山之上,虽然环境险峻,却得天独厚。记者走进村庄,首先看到了路旁潺潺流水的小河。河水清见底,水中生长的“梅花藻”清脆碧绿,露出水面的部分开着小白花。村人说,“梅花藻”只在干净的水中生长,而这些水都是从各家的“川端”流出来的。

  “川端”就是村民们赖以生存的水池,从水池中流出的水就相当于都市生活的下水。针江地区自古以来没有下水道,也很少用自来水。因为在村内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打下20米深的一个管子,就会有清澈的泉水涌上来。于是每家都在自家门前或屋后挖个水池,让泉水涌出,用来洗菜,做饭,洗脸。泉水常年水温在12度,冬暖夏凉,村民将这股泉水叫做“生水”。

  顺着小河往上走,就可以看到家家各有特色的“水池”了。走近一户人家的水池边,记者看到一股清泉自水池中心涌出。水池周围长满了绿色的苔藓,中央的一块大石头上摆放着一个松树盆景,让这里充满了艺术氛围。突然水面一动,只见一条巨大的锦鲤悠然摆尾,再仔细一看,还有很多大小不同的锦鲤在水池中。记者不禁好奇发问,主人回答,养鱼是为了让它们吃我们洗碗、盆等掉下的饭粒、垃圾。它们在这里,水就总是干净的。

  我问鱼长大了怎么办?房主笑答:“长大了也不吃,他们是我们家庭的一员,是水质的检查官。如果我们把水弄脏了它们就会死,所以我们在使用的时候会十分注意。这主要是照顾下游生活的人们也能吃到干净的水。”用水时,上游的人照顾下游的人是针江居民的传统,从没改变过。

  不用自来水曾感到自卑

  滋贺县知事嘉田由纪子是一位亲和的女强人,她说早在1965年,日本全国自来水基本普及,但是针江人却不肯放弃这天然的泉水。曾经很长一段时间,这里的人们感到很自卑,似乎不用自来水就脱离了文明社会。直到最近几年,人们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这才感到针江天然水池的可贵,针江人才敢于挺起胸来,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生活。

  继续前行,来到一条小河旁。这时一位女性村民顺手从河边摘取几株美丽的“水草”,拿到一个供饮用的水池中清洗几下,让我品尝。她说这种水草叫做“水芹”,既可凉拌生食,也可做成“天芙箩”。接过水芹,放在口中,独特的芳香便在口中弥漫开来。

  走出一条巷子,看到村里的人们正在田间劳作。一个奇特的景象让我觉得有趣:很多被削掉樱子的大萝卜,直挺挺地半截埋在土里。一打听,原来这些大萝卜都是被雪覆盖着的,只是这几天春雪消融,萝卜才都露出来了。一位和蔼的大娘说,针江的人冬天都这样保存蔬菜,萝卜埋在土里,上面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既保水又保鲜。放眼四望,果然到处都是萝卜朝天的田地。

  村子不大,很快就走完了。最后一站是村民三五郎家。三五郎已经76岁了,但十分精神。他可是这一带的名人:自从作为介绍针江生活的“模特”上了日本NHK电视台的节目,来他家的参观者就络绎不绝。他和老伴每年都要做最拿手的“咸鱼寿司”。这种“咸鱼寿司”是现代“寿司”的原形,很多地方已失传,只有在针江才能吃到正宗的。他每年制作的“咸鱼寿司”,第一次开封时都要与各家分享。

  告别了三五郎夫妇,记者却无法忘记在他家厨房中看到的那至少带着30多年前痕迹的厨具。这些锈迹斑斑的过时厨具与现代繁华的东京相差甚远。但哪一种生活更契合自然呢?来到针江方可顿悟,原来这里还有另外一个日本。(孙秀萍)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三十年前的日本人和今天不一样
日本人为什么好“色”:色到极致,便成为一种“道”
徐伟信:丑闻折射日本企业文化背面
“抱云堂吟草——言恭达书法艺术展”在日本东京举行开幕式
茶道表演、饭团制作、金枪鱼分解……从“吃喝”体验日本文化
“日本当代文化思想译丛”传播日本民众反战呼声
27000美元买俩甜瓜 揭秘日本“奢侈水果”文化
日本将向海外派遣园艺师 支援修复当地日本庭园
日本文化推广活动在北京举行 “工匠精神”得到宣传
中国古诗词浸润日本文化 "汉诗热"渐升温
阳明心学是对日本近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日本庭园火遍全球,可与中国园林媲美
现代日本艺妓真实生活 惊人一幕曝光
虹端和宿:在CBD感受日本传统文化
日本文化的那些事儿:日本学生制服
日本的特殊文化女仆日 众妹子齐穿性感女仆装
【日本零距离】独具魅力的日本活动偶人
日本男女混浴的历史与复兴
以平常心看待日本文化 
日本隐形“贱民”近300万 世代从事“不洁”工作
【犄角旮旯看日本】让外国人跌眼镜的日本“怪象”
涨姿势!“竖中指”在日本文化中指代兄弟
日本现代化的“个性”
中国媒体人:日本就像中国的一面镜子
日本的“千年神物”和纸 被细分成上万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