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其他 >> 正文

日本品牌缘何“失落”中国市场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新闻网   更新:2008-1-3 17:18:54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日本文化相对保守而内敛,对外界环境的融入度低;日本和中国在历史过程中沉积的恩怨,两种文化在潜意识层面的冲突,一旦受外部事件刺激,很容易在市场上形成对日企的抵触情绪。这是日企在中国市场传播上存在的先天不足。

    而就日企本身的传播力而言,也存在较大的缺陷。

    日企不仅在传播技能上不思进取,在与媒体和相关利益者沟通的态度中,也显得轻率和傲慢。

    中国当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市场规则和法律上都大有需要完善改进之处。然而日企在这个市场上没有展现出足够的诚信与友善,相反,让相关利益者感触更多的是精明与算计。

    通信设备上盛势欺人,导致中国将需求转向欧美;东芝事件中钻法律空子,对美国消费者和中国消费者区别对待;松下与小天鹅合作走向终结,合资企业连年亏损,日企却数年内提取高达3亿的技术提成;倾销淘汰产品,质量门频出,消费者投诉集中……

    如此种种,加之疏于与媒体的有效沟通,日积月累,日企的企业形象与真实形象逐渐背离、模糊,取而代之的,就是在各种事件中曝光的企业不良姿态与形象。

    不善于营造受人爱戴的企业形象,亲和力弱,拥护不足,缺乏与利益相关群体的有效沟通并赢得支持,终将日企推至一个竞争不利的态势。更为不利的是,信誉的影响是长久而具有惯性的,好信誉难得,坏名声难消。

    中国市场还在继续膨胀发展,群雄逐鹿的场景将愈演愈烈,企业实质信誉力不进则退。

    与此同时,媒体也在加速膨胀,利益相关群体获知信息、分享信息的渠道空前增多,企业信誉的市场感知也比以往任何时候的波动性更大。

    市场与媒体助长了企业的信誉风险。对日企而言,市场可预见的信誉风险系数比欧美企业更大。

    我们注意到,2006年以来,日系企业对华投资策略正悄然转变,从制造业逐步向服务业倾斜。服务导向型市场对企业本土化程度,以及企业与利益相关群体的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日企是否能够扭转颓势,力挽狂澜?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页  [1] [2] [3] [4]  尾页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文化:

  • 下一篇文化: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本百人寒冬泡冰水 祈新年身体

    日本的“混血”文化与“拿来主

    日本女来中国后被彻底征服 嫁给

    日本女孩冬天穿冬裙露大腿内幕

    各地的女生对爱人们的叫法,日

    16个在日本才能享受到的超人性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