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其他 >> 正文
日本文化排斥彩铃

休假结束,从中国返回日本,有些不习惯的居然是在国内给朋友打电话习惯了听彩铃,到日本却只能听到千篇一律的嘟嘟声。有人会奇怪,日本的彩铃出来得不晚啊,你为什么会听不到?日本使用彩铃服务的人的确不少,但那多是签的一揽子合同,短信、股票、闹钟……很多人用了多年也未必知道自己的手机还有个彩铃的功能。用到彩铃的,学生居多,上了班还用这个东西的,就有点儿凤毛麟角了。

  有趣的是,相比于彩铃的不普遍,日本的手机接听铃声倒是很丰富的。原来,日本人生活空间狭小,手机普及率高,公共场合里响的频率自然也高,如果一听见周围有铃声就看看自己的手机恐怕要永无宁日,所以大家都有意设置有自己特色的铃声,这样一听就知道是不是自己的手机响了。

  彩铃不如接听铃声那么花哨,也挺符合日本人的性格。在笔者看来,日本人的性格一是呆板,二是从众。所谓呆板,就是思维僵化,缺乏想象力和幽默感。日本这个民族,骨子里教条得很,爱钻牛角尖,你让他死啃技术资料没问题,你让他讲笑话,肯定一半憋死,一半憋个半死以后往黄段子上靠,拉都拉不住。所以,一个中国人想出十个八个手机彩铃不算什么,这种幽默感存在中国人的骨子里,但日本人做不到。不过,日本也能做出好的彩铃产品。就像漫画一样,你得把它作为一项工作分配下去,那做事极端认真的日本人,就会很严肃负责地做出来,质量肯定不是一般的高,这和幽默感无关。笔者在东瀛呆了好几年,但看到日本人“拼命”幽默、“拼命”放松之类的行为,至今还是不能理解。

  从众呢?日本人的生活习惯是不愿意彰显自己的个性,在决定事情的时候特别喜欢随大流。日本人做人多半小心翼翼,低调处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此,彩铃这类个性十足、比较嚣张的东西,对日本人来说并不是太好的选择。说到低调习惯,也和日本的社会文化有关。日本社会等级森严,包括它的语言也很有针对性,同样的话,对上级、长辈是一种说法,对平级是一种说法,对下级、晚辈又是一种说法。所以,如果打电话时听见的是“嘟嘟嘟”,那也就罢了,如果听见的是一段“翠花,上酸菜”的彩铃,中国的长辈或许一笑置之,日本人的长辈就要产生相当不佳的印象了。

  其实,从笔者自己的感触来说,即便是接听铃声,对日本人来说也意义不大。在这个拥挤的国度,手机铃声对他人就是一种打搅。比如电车地铁上,加班过多的日本人多在睡觉,谁的手机叮铃铃乱响是很受人侧目的。这样一来,很多日本人把手机设置成“振动”形式。那样,多美妙的铃声,对日本人来说都是多余的。(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萨 苏)
  
     《环球时报》 ( 2006-08-11 )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三十年前的日本人和今天不一样
日本人为什么好“色”:色到极致,便成为一种“道”
徐伟信:丑闻折射日本企业文化背面
“抱云堂吟草——言恭达书法艺术展”在日本东京举行开幕式
茶道表演、饭团制作、金枪鱼分解……从“吃喝”体验日本文化
“日本当代文化思想译丛”传播日本民众反战呼声
27000美元买俩甜瓜 揭秘日本“奢侈水果”文化
日本将向海外派遣园艺师 支援修复当地日本庭园
日本文化推广活动在北京举行 “工匠精神”得到宣传
中国古诗词浸润日本文化 "汉诗热"渐升温
阳明心学是对日本近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日本庭园火遍全球,可与中国园林媲美
现代日本艺妓真实生活 惊人一幕曝光
虹端和宿:在CBD感受日本传统文化
日本文化的那些事儿:日本学生制服
日本的特殊文化女仆日 众妹子齐穿性感女仆装
【日本零距离】独具魅力的日本活动偶人
日本男女混浴的历史与复兴
以平常心看待日本文化 
日本隐形“贱民”近300万 世代从事“不洁”工作
【犄角旮旯看日本】让外国人跌眼镜的日本“怪象”
涨姿势!“竖中指”在日本文化中指代兄弟
日本现代化的“个性”
中国媒体人:日本就像中国的一面镜子
日本的“千年神物”和纸 被细分成上万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