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土耳其与日本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5-21 16:47:0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土耳其西北地区于十七日凌晨三点零二分,发生芮氏规模七点四的强烈地震,夺走逾一万人的性命(二十一日报导),伤者也已高超三万人。来自全球各地的国际救难小组,虽然已经陆续抵达土耳其,进行救助生还者活动,但是灾害救助的铁则是:「黄金的四十八小时」,意谓人能在废墟瓦砾中生存的时间最长是四十八小时。因此,随着时间的消逝,数以万计依然被埋在瓦砾堆下的失踪者,生还的机会也就越渺茫。

土耳其于一九三九年也曾经发生过三万三千人丧生的大地震。日本最近一次的强烈地震是一九九五年凌晨发生的阪神大地震,当时死亡人数是六千四百多人。

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国家,全境有火山二百多座,其中活火山占三分之一,故地震频繁,全国平均每天发生约四次,有「地震国」之称。土耳其的地形与日本类似,国土大半以上是山地,也是「多震国」。此外,土耳其北部面临黑海那一带是全球三大大雪地带之一,日本西部日本海那一带,也是全球三大大雪地带之一(另一是北美五大湖四周)。二者均是自然环境相当严苛的国家。

土耳其有许多「亲日派」,国民最向往的国家正是日本。现在仍有人为自己的孩子取名时,特地取为日本名。不过,他们的心理跟一般其它国家的「哈日族」不同。根源在十九世纪末的「Ertugrul号遇难事件」。

十九世纪末,日本明治新政府成立当时,土耳其共和国的前身奥斯曼帝国,立场正跟日本完全相同。对内要进行改革,对外又得防备欧洲列强趁势宰割。于是,奥斯曼帝国派遣了总数六百五十人的特派使节团,搭乘「Ertugrul号」千里迢迢远赴日本谒见明治天皇。使节团花了约一年时间,于明治二十三年(1890)六月五日抵达横滨港。一行人上陆后,当然受到盛大欢迎。

使节团达成目的后,于九月十五日起程回国。这个时期,正逢台风季节,日本有关人员均苦苦劝阻使节团改期,可是团长奥斯曼‧帕夏提督却满怀信心地说:有阿拉真主的守护,我们才能渡过印度洋的怒涛恶浪而来,所以请放心。

结果,大船在驶往神户途中,遭遇台风,于和歌山县大岛附近海面遇难沉没。此时的丧生人数,包括提督,总计五百八十七人。只有六十九个生存者,被大岛村民们给救起了。

对于这宗大惨案,所有救援行动、照顾负伤者、搜寻牺牲者遗体与遗物,以及打捞遇难船等善后措施,日本方面是官民一致诚心诚意地尽了最大力量。不但全国各地都有募款活动,大岛村民们更为牺牲者建立了纪念碑,官方并派遣军舰「金刚」、「比叡」二艘,护送生存者返国。

伊斯坦堡海军博物馆内,现今依然陈列有「Ertugrul号」的遗物与日本赠送的追悼歌乐谱。

想想,一百多年前日本所做的事,于情于理不过就是人道救援所应当做的,结果却让土耳其人感念至今,这种因道义而来的情谊,实在令人感动。

今天报上刊载出有个十九岁少女与九十五岁女性被救助出来的报导。算算时间,她们在瓦砾堆下不吃不喝达四天以上。这也是「女性的生存能力比男性强」的证据之一吧?!

虔心向上帝祈祷:请发挥您的力量,多创造些奇迹,让其它仍在瓦砾堆下奄奄一息的人,也有得救的机会。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