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十分之一日本员工患了忧郁症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精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0-31 9:01:55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一种社会性的精神疾患正在东瀛蔓延并不断加剧,这就是忧郁症。
据不完全统计,日本的忧郁症患者人数占全国人口的5%左右,这要远远高于美国的1~1.5%。日本的忧郁症患者明显集在企业中,企业员工中患有此症的约为10%,而且患者大多是进入企业10年左右的年富力强者。这清楚地表明,日本的忧郁症与工作压力不断增强密切相关。厚生劳动省去年就接到30至39岁的企业员工要求认定为“精神障碍导致工伤”的283例申请,占到所有这类申请的三分之一以上,比2005年增加了15%以上。以至日本产业界认为,目前进入了“忧郁症时代”。 最明显的例子是,有些日本公司的员工刚结束在国外的工作回到国内没多久,就变得情绪低落以至于沮丧,只能暂停工作回家休息。然而回避社会现实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甚至可能适得其反。显而易见,日本的忧郁症迅速扩展与其特殊的社会环境有某种内在联系。皇太子妃就是忧郁症的突出受害者。她因难以适应皇室的清规戒律和数不胜数的不成文规矩,尤其是因未能生下儿子而使皇室一度面临接班危机,在巨大而无形的压力面前变得郁郁寡欢,甚至根本无法出席各种社会活动,以至只能让皇太子孑然一身出国访问。 忧郁症如不能得到有效的心理治疗,发展到极端就很可能发生悲剧。从1998年日本自杀人数首次突破3万以来,已连续9年在这一高位上居高不下,5倍于每年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成为全球按人口比重自杀率最高的国家。造成自杀的原因当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无法摆脱忧郁症的困扰,希冀由此得到解脱,无疑是重要因素。日本警察厅就将忧郁症列为自杀的第一位原因。 日本人有着强烈的争强好胜性格,凡事都不愿落于人后。如今日本企业的经营环境日益严峻,美国在高科技领域遥遥领先,日本企业很难取而代之。而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国对日本形成的冲击正在不断增强。企业欲生存下去,只能不断减员增效,从而使企业员工的神经已绷到不能再紧的程度。而那些在各企业重要岗位上担纲的骨干,其压力更远超其他员工。 日本大多数企业仍奉行终身雇佣制,一般绝不会因工作没有业绩而解雇员工,但问题在于社会氛围。日本的社会文化强烈崇尚强者,弱者则很难被社会接受和得到同情。一个拿不出像样的成绩的人,在日本社会是根本没有立足之地的,甚至连同事也不愿与其交往,他会明显地感到冷落和孤独。日本人的集体观念非常强,许多企业员工就是以企业为家,将自己与企业视为“命运共同体”。一旦不为自己所在的企业接受,他们就会感到莫名的恐慌,这种恐慌足以使人精神错乱,由此情绪一落千丈是很自然的事。还有些员工因无法处理好与上司的关系而使自己陷入紧张和不安之中。 对工作业绩下滑的员工,日本企业一般不会让其下岗,但却会改变其工作,从原先独当一面的骨干变成无所事事的闲人,甚至就让这些人坐在窗口,上班时别人都忙得不亦乐乎,然而这些人却看着窗外发呆。有着强烈上进心的人,谁能接受这样的安排而无动于衷?没几天闲坐下来,自然会心里发毛,然后紧张情绪不断加剧,在无法排解后忧郁症便不期而至。 患有忧郁症的企业员工在星期一这一症状尤为明显,而在长假的最后一天,忧郁症患者的反应最为剧烈。因为经过短暂的休息和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刚使低落的情绪有所缓解,一想到次日又要回到那个使其感到无穷压力的工作环境,就会感到不寒而栗。人往高处走,但患有忧郁症的企业员工却对提拔敬而远之。因为随着职务的提升,相应地要承担更重的责任,所面临的压力也会更大,这无疑会加剧其忧郁症状。当然,对忧郁症患者来说,他们对企业的人员压缩也极为敏感,每天都对自己可能成为压缩的对象惴惴不安。在这样的压力下,工作效率必然会下降,反而导致自己成为压缩的首选。另外,为了表现自己没有什么压力,这些人往往还得强颜欢笑,装作若无其事。他们脸上硬挤出的笑使人一看就不自然。还有的人则索性一言不发,每天在公司里埋头工作,只是上班和下班时与门卫打一个招呼。因为他们无法承受通过语言交流感受到的压力。 据日本社会经济生产率本部的精神健康研究所调查,最近几年日本的忧郁症呈高发状态。61%以上的企业人事负责人认为,目前精神疾患呈增加趋势。而在精神疾患中,将忧郁症列在首位的企业高达96.9%。 忧郁症完全是一种心病,心病只能用“心药”医。日本能找到这样的“心药”吗?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