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日本与西洋的初遇之美,台北故宫呈现神户文物与“南蛮艺术”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6-8 10:30:13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原标题:日本与西洋的初遇之美,台北故宫呈现神户文物与“南蛮艺术” 6月6日,“交融之美—神户市立博物馆精品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院开展。16世纪至19世纪的日本,虽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是长崎作为其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在不断地吸纳来自中国及西方国家的贸易与文化。而文化的交融,让日本在绘画、瓷器、浮世绘等方面产生了很大变化:如苏州版画对其浮世绘的影响,沈铨绘画对其将军幕府御用样式的影响,以及“南蛮艺术”对于日本绘画中西洋元素的融合。另外,《东印度地域图》、《坤舆全图》等多款地图的出现,也慢慢改变了日本对世界的认识。 “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从台北故宫博物院获悉,展览分四个单元,共展出180余件精品,包括浮世绘、屏风画、绘画、瓷器、版画等,其中展出神户市立博物馆馆藏精品155件。为了配合此次来自神户的展品,台北故宫博物院也精选馆藏,并从荷兰国家博物馆、荷兰德夫特王子博物馆等借出展品,一起呈现日本在16至19世纪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精彩故事。 展览现场 神户市立博物馆馆长大谷幸正表示,“在日本融合西洋元素的作品通称‘南蛮艺术’,而这些‘南蛮艺术’是神户市立博物馆馆藏的核心,此次出借155件精品展件中,狩野内膳的代表作《南蛮屏风》是日本法定的重要展品,生动地描绘了16、17世纪日本与西班牙、葡萄牙间传教与贸易的情景。由于构图卓越且质地鲜艳细致、保存完整,这些作品看不出已有400年的历史。” 狩野内膳《南蛮屏风》 此《南蛮屏风》共有一对,一幅描绘的是船离港(可能是果阿或澳门),另外一幅描绘的则是船抵达日本港登陆情景,南蛮船偌大船帆迎风而立,南蛮人服装色彩鲜艳华丽。屏风上随处可见基督教意象,如一身黑袍的耶稣会士、赤脚穿着灰色长袍并绑上腰绳的方济各会士等,也可看五花八门的交易商品,如虎皮、豹毛皮、孔雀羽毛、南蛮帽子、华丽的绢织品与的陶瓷器等,还有如象、虎、鹦鹉、麝香猫、灵缇犬、阿拉伯马等引进日本的动物,呈现当时融合“传教”与“贸易”的南蛮贸易特色。 狩野内膳《南蛮屏风》之一 狩野内膳(1570~1616)自幼习画,后前往大阪,师从狩野松荣,18岁时得冠“狩野”姓,成为丰臣秀吉家的御用绘师,活跃于桃山时代至江户时代初期。目前,有狩野内膳落款、用印的《南蛮屏风》已知有5件,分别由神户市立博物馆、旧川西家、文化厅、里斯本国立古美术馆、美国个人收藏,本件手法细致、构图卓越,完成度相当高,为狩野内膳的代表作之一。 南怀仁 《坤舆全图》 “启航!前往新世界”、“长崎:交会的人与物”展览单元中的《东印度地域图》及《坤舆全图》等多款地图,是当时人们认识新世界的有趣视角。耶稣传教士南怀仁(1623~1688)于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在中国致力于传播基督教与近代西洋科学,而《坤舆全图》是其留下最著名的功绩之一。《坤舆全图》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出版,是木版的大型世界地图。本图总共有8幅,包括呈现两半球世界地图的6幅,与两端说明天文学、地理学等知识的2幅。两半球图采平射投影法,东半球在左侧、西半球在右侧。在两半球世界地图中,布劳的世界地图十分有名。不过布劳将东半球配置在右侧、西半球配置在左侧,而以大西洋为中心。此图的配置与其相反,而以太平洋为中心——这一点继承了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坤舆全图》上的中国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方海面附近,南北狭长,与我们熟悉的台湾省十分相似。其中,北回归线通过岛屿中央,纬度位置大致正确。 《阿兰陀人持骆驼渡来》长崎版画 19世纪《阿兰陀人持骆驼渡来》长崎版画,画的是长崎在16世纪时,荷兰人运来一对波斯产的单峰骆驼,双双对对、甜甜蜜蜜,当时的日本人只见过双峰骆驼,这种单峰骆驼还是第一次看到,一开始被认为是假骆驼。另一幅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额摩鸟》,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鹤鸵(又称食火鸡),但对当时人们来说,是何等奇幻。因此,当这些珍禽异兽随着贸易的传入,中、日画家对其都充满了好奇。 荷兰设计的《港景盘》 中国景德镇制造的《港景盘》 日本有田窑制造的《港景盘》 当年风靡全球的瓷器也有跨国合作精彩案例。例如景德镇窑与有田窑都根据荷兰普隆克的设计稿而烧制《伞下仕女纹盘》,同样的构图却有不同的风格与韵味。值得一提的是,来自荷兰德夫特王子博物馆的《港景盘》,则有荷兰德夫特、中国景德镇窑及日本有田窑所制造的三款形状一样、内容一致的《港景盘》;乍看相同,但细看却有绘画技巧的不同,可以说这是比较早的“荷兰设计”、“中国制造”、“日本制造”的先例。 展览现场 “中国画风及西洋风”单元介绍了黄檗宗之普及,以及南苹画派精细写实的工笔画风对日本绘画的启发。沈南苹《狮子戏儿图》、郎世宁《画仙萼长春册》之《牡丹》及多组主题画作对照,可见其中联系;利用线条强调空间透视感的“苏州版画”则影响日本浮世绘风格发展,观众不妨随着展览动线仔细品味,仿佛用无人机空拍的苏州版画及浮世绘始祖《见两国桥夕凉》等作品的视觉趣味。 郎世宁《画仙萼长春册》之《牡丹》 沈南苹(1682~?)为浙江省吴兴人。本名沈铨、字衡斋、南苹,擅长模仿北宋院体画风,描绘手法精致、色彩饱和的写实花鸟画。沈南苹在中国绘画史上可能名不见经传,但对日本绘画史却极为重要。沈南苹于1731年12月3日前往日本长崎,一直到1733年9月18日才离开,在日本停留了一年10个月。沈南苹赴日,与江户幕府八代将军德川吉宗(1684~1751)对中国绘画的强烈关心有关。德川吉宗对外国文化深感兴趣,包括开放进口基督教相关外的书籍等,也很熟悉南宋牧溪、玉涧、陈容等中国画家。1725年,德川吉宗命令长崎奉行临摹明代以前著名画家的作品,由南京商船的船长费赞侯负责。此事并不顺利,于是邀请擅长模仿古代画家的沈南苹赴日。当时沈南苹入住唐人宅第,能接触的日本人有限。通过曾直接受其指导的熊代熊斐,日本全国才开始流行南苹画风。对于习惯狩野派、土佐派作品的日本人而言,南苹风格栩栩如生的花鸟画十分新奇。 沈南苹《狮子戏儿图》 展览中这件沈南苹《狮子戏儿图》描绘了狮子一家站在瀑布流经的岩石上的场景。大狮子的两耳有白色的细长鬃毛、尾巴前端蓬松,身旁有两只打闹的小狮子。大狮子为墨绿色鬃毛、小狮子鬃毛则以褐色为主,并以泥金线细密描绘,象征狮子的特殊性。以细皴表现岩石肌理、土坡施以点描、并强调浓淡变化等,是南苹画风的特征。描绘大小狮子,即有“太师少师”的吉祥主题。这种以谐音呈现吉祥寓意的手法,深受江户时代的人们喜爱。画面左上有落款“乾隆丙子秋南苹沈铨写”,推测是沈南苹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返回中国后的作品。 《摄州神户海岸繁荣图三联作》 “从异国情调迈向现代世界”单元则呈现了欧亚艺术在日本本土化的结果。去过神户的人,对北野异人馆的特色建筑应不陌生,《摄州神户海岸繁荣图三联作》中让人得以想象神户1868年作为国际港湾城市的繁华景象。素胎上施以白化妆土再以蓝彩(青料)描绘图样的“京阿兰陀”软陶,则是从荷兰德夫特陶器得到灵感,此类作品在当代陶艺界也很受到喜爱,《蓝彩西洋风景图刀架》是目前已知结构最复杂的作品。 《蓝彩西洋风景图刀架》 据悉,此次展览分为两个档期展示,第一档展期为6月6日至7月21日,第二档期7月26日至9月8日。 (图文据台北故宫博物院)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