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别被“传说”误导 真实的日本其实是这样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5-29 16:13:04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原标题:别被“传说”误导,真实的日本其实是这样的 中日风水轮流转。 虽然日本自汉代到唐宋就以仰视学习中华文明而走出蒙昧落后时代,但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将清朝统治的中国打得一败涂地,标志着亚洲主导权从中国转到日本手中。 日本靠明治维新崛起,即便二战中被扔了两颗原子弹,也在美国扶持下于战后第七年就迅速恢复元气。仅用了23年,到1968年日本GDP总量就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只不过,谁也没料到,日本奇迹之后,中国崛起的奇迹更震惊全球。 虽然中国也曾在“暴风骤雨”中走过弯路,但不管是从计划经济靠国家力量走出积贫积弱,还是改革开放40年极大释放制度红利和市场力量,中国都在高速发展中追赶日本,以2010年GDP首次超过日本为标志,开启中日换位的序幕。 到如今,中国虽在GDP上拉开了与日本的差距,但正如《为什么我们依然要学习日本》一文所言,从经济质量到国民素质,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实力,日本仍有很多地方值得中国学习。 关于学习日本的三大问题 这其中,有三大问题需要厘清。 一、当下中国力图从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增长,日本是过来之人,有何可学之处? 1950年代初日本自二战后的萧条中逐渐恢复,依托重化工业等传统资本密集型产业加速追赶。 此后近20年,日本GDP以年均10%的增速高增长,直到1970年代日本开始面临经济转型压力,经济增速从追赶阶段的高增长转向转型阶段的中低增长。 而日本成功转向汽车、机械、半导体等技术驱动型产业,只花了约12年,就从中等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人均GDP从1973年接近3000美元暴增到1984年突破1万美元。 诚然,中国奇迹比日本奇迹更具爆炸性,但日本产业历经“劳动驱动-资本驱动-技术驱动-创新驱动”的升级,让日本基础更扎实,学习“日本转型”自是题中之义。 二、当年美国对崛起的日本发动贸易战,当下中国如何借鉴? 要知道,当初若无美国扶持,日本不可能如此快速崛起,这让美国顿觉“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尤其上世纪70年代后,两次石油危机让美国年通胀率高达8.7%,以致里根上台后不得不抑制通胀,提高利率,结果让美元升值,出现严重的贸易逆差。 1985年美国贸易逆差1485亿美元,仅日本就占了1/3。美国在贸易和财政“双赤字”下自然拿日本开刀,并以压倒性优势主导美日贸易战。 美国不是在钢铁上让日本自愿限制钢铁出口,就是在半导体上强行打开日本市场。可这均未遏制日本经济崛起与产业升级,直到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大幅升值,才真正把日本这个世界老二打趴下。再加上,日本自身产业战略失误,如此内外失衡终究让日本跌入“高收入陷阱”。 三、当下中日关系融冰,朝鲜半岛一扫战争阴霾,中日韩重启自贸区谈判,崭露东北亚和平迹象,未来东北亚一体化的前景究竟如何? 2018年不单韩朝领导人跨越“三八线”发布《板门店宣言》,从金正恩密集访华到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八年后首次访日,再到“特金会”,都无不把东北亚从战争边缘拉了回来。 毕竟,全球都聚焦经济发展,放之东北亚同样绕不开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所趋。 真实的日本 对于这三大问题,福卡智库去年曾走访了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双日综合研究所等智库机构,并与日本原经产省官员、日本经济专家等就中日经济、贸易摩擦、东北亚一体化等问题深入沟通交流。通过交流研究,我们得出几个结论。 一、日本经济并未如想象那般停滞萎靡。 在宽松货币政策下,日本GDP增速从2016年的0.9%升至2017年的1.7%,连续八个季度正增长,是日本28年来最长的一轮增长。 不过,2018年经济增长呈现波动走势,一季度出现九个季度以来的第一次负增长,日本28年以来的最长经济复苏被打断,随后二季度增长回升,三季度再次出现负增长。 但不可否认,GDP长期横盘似乎让日本经济相对而言处于超稳定时期,其好处是总体稳定,没有一惊一乍的异常波动,其负面在于经济略显呆滞,创造力、活力不足。 从“三驾马车”看,日本内需不济,不单在完成现代化建设下投资不振,就连占比GDP六成以上的消费也因经济前景不明朗而让居民消费相对保守。 虽然出口仍是关键,但还要靠中国需求。2018年上半年日本出口高达40.13万亿日元,同比增长6.2%,就在于半导体等相关产品对华出口暴增。 其实说到底,日本经济由于国土面积小、人口老龄化、资源禀赋不足等天然短板,决定了只能纵向运动,以相当发达的高端制造形成结构上的纵向长板,这也是为何日本企业多隐形冠军的原因。 虽然在WTO背景下日本就业被转移到中国,让日本职工收益相对下沉,但在日本牢牢占据“武藏曲线”中间及“微笑曲线”两端之下,日本企业效益长期高涨,并未呈现颓势。 二、日本城乡均衡发展,但人口与经济依然呈现高度集聚的偏态。 毕竟,日本山地占比高达71%,以致日本最优良的关东平原、浓尾平原、近畿平原,形成以东京、名古屋、大阪为核心的三大都市圈,成为日本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日本东海道城市群以31.7%的国土面积集中日本60%以上的人口,集聚2/3的日本工业企业,分布日本80%以上的金融、教育、信息和研发机构。 相较于名古屋都市圈是日本最大的重化工区,大阪都市圈聚焦消费品生产为主的大工业,仅东京这个弹丸之地就集聚日本1/3人口,作为日本的工业、商业、交通、政治文化和金融管理中心,成为东海道城市群的核心引擎。 这三大都市圈相对成熟,直观上至少东京比上海更为殷实,特别是在消费、旅游、文化体验等方面。上海倡导的四大品牌(服务、制造、购物、文化)似乎已基本在东京坐实。 三、日本虽然被低估,但日本真的看不懂中国。 在日本人眼里,中国经济是个快速膨胀的“怪物”:体量太大、增长太快,方式粗暴,效果直接,就连崛起都不按常理出招,有点让日本人难以招架。 尤其是中国“新四大发明”很“恐怖”,仅是日本人发明二维码,却在中国应用火爆,就让日本人错失移动支付时代,反倒为中国巨头做嫁衣,顺利攻陷日本市场。 因此,在福卡眼里,日本追求极致,偏向于纵向运动,却重技术过了头,导致与市场匹配度不足;中国则追求规模,重在做大体量,却在互联网转移财富为主中横向经济过了头。说到底,中国热衷于赚快钱,尚未完全走出红利期。 (作者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福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