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屏风的中国元素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北京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5-29 16:13:44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桧木图屏风(局部)


桧木图屏风(局部)


▌谢田


每年的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所以每到五月,中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的博物馆,都会举办大型特展。日本的东京国立博物馆正在举办一场名为“纺美,日本美术的名品,从雪舟、永德,到光琳、北斋”的特展,展期为5月3日至6月2日。笔者日前参观了该展,鉴赏了众多精美的文物。


这个特展是日本文化厅、宫内厅、读卖新闻社的联合项目“Tsumugu(纺) Project(项目)”的一环。该项目开始于2018年,旨在保存和继承日本的珍贵文物及皇室宝物。特展的第一件展品,就是日本皇室收藏的名宝,狩野永德的《唐狮子图屏风》。狩野永德(1543年至1590年)是日本绘画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他不但家学渊源深厚,更是才华过人,人们说他是“携带五彩画笔出生的”。狩野永德生活在日本从战乱走向统一的时代,而他的主顾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正是统一日本的诸侯。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家族统治的时间都不长,从1573到1603年,但就在这30年的时间里,日本艺术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期,史称安土桃山时代。


丰臣秀吉出身贫寒,掌权之后极为喜欢黄金和豪华的事物。他大兴土木,建立了聚乐第和大阪城等华丽建筑,里面装饰巨大的黄金壁画,时人形容其为“豪华绚烂”。当时日本画坛的主力就是狩野永德及其率领的团队,他们在几乎没有成本限制的情况下绘制了大量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也让日本艺术走向成熟。可惜的是,由于战乱频繁,桃山时代的宫殿建筑全部被毁,作为建筑附属的壁画屏风等也都被付之一炬,只有个别作品遗留下来,现在都是艺术史上的珍品。


《唐狮子图屏风》是一对,右面一扇是狩野永德的亲笔。这个屏风大得出奇,高2.2米,宽4.5米,折为六曲,上面以金粉为地,画着两只漂亮的“唐狮子”,也就是中国狮子。中国没有狮子,不过皇宫门前有石狮子,被当作权力的象征,所以日本人以为中国有狮子。日本自古崇尚中国文化,以唐物为尊,唐狮子就是统治权力的象征。


古代日本人没见过真狮子,日本本土的猛兽只有野猪,被称为“田里的狮子”,中国人也没见过真狮子,所以日本的唐狮子是在中国式幻想狮子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狩野永德笔下的唐狮子好似传说中的神兽,獠牙外露,火焰型卷云毛、还有圈状斑纹等,都是独特的设计,风格豪快雄壮。这件尺寸超大的作品原来属于丰臣秀吉,1582年,在秀吉进攻广岛的领主毛利辉元的时候,京都发生了政变,织田信长遇刺,于是他迅速回军平叛,然后将这个屏风赠予毛利家作为媾和的信物。


屏风原本应该是一双,但是只流传下来一面。1639年,毛利家的领主去江户(今东京)觐见幕府将军,带去了《唐狮子图屏风》。狩野永德的曾孙狩野常信(1636年至1713年)尽其全力,创作了另一面,将屏风补齐成一双。狩野常信的画风以稳健出名,但是这幅唐狮子线条粗壮,笔势抑扬顿挫,以超水平的发挥,完成了与曾祖父的合奏,成为艺术史上的佳话。1888年,毛利元德将这对屏风献给了皇室,作为新宫殿落成的贺礼,然后由皇室收藏至今。


东京国立博物馆在特展上也拿出了一件狩野永德的名作,日本国宝《桧木图屏风》。这件作品是四曲一双的屏风,原本是障子画,也叫袄绘,就是在拉门上绘制的壁画,画面上还能找到金属门把手的痕迹。


《桧木图屏风》来自八条宫殿。1589年,丰臣秀吉生了一个名叫鹤松的儿子,于是他和养子智仁亲王解除了关系,然后为智仁亲王设立了八条宫家并兴建宫殿,宫殿的装饰画由狩野永德负责。由于肩负的工作量极为巨大,狩野永德于1590年8月因过度劳累去世,同年落成的八条宫殿也就成了一代宗师最后的作品。


这幅画的背景和唐狮子图一样,以金箔装饰,作为主题的桧木虽然是植物,但是巨木粗枝肆意伸展,撑起了整幅画面,气势逼人。画家简化了背景,减少了用色的种类,使用类似稻梗制的硬毛笔,粗放地描绘树皮,再用大蛇般扭曲的姿态,让桧木强韧的生命力跃然纸上。这种强烈的气概和豪放的审美观,是狩野永德独创的“大画样式”,是日本艺术的成就之一。


狩野永德之后的传人,都奉行了一条原则,就是为统治者画画,这样至少能保障家族兴旺。狩野永德的孙子狩野探幽(1602年至1674年),十几岁的时候就成了江户幕府的御用画师,众多宫殿的壁画都出自其手,这确保了狩野派在江户时代持续二百年的繁荣。这次的纺美特展上,展出了日本皇室收藏的《唐子游图屏风》,画的是一群中国小孩做游戏,特别可爱,是狩野探幽晚年的名作。


古代日本的人物画喜欢以中国为主题,反映本土乡土生活的反而少见。狩野探幽弟子久隅守景的《纳凉图屏风》,就因为其罕见的主题,在日本艺术史上有了一席之地。


《纳凉图屏风》全称《夕颜棚纳凉图屏风》,是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日本国宝文物。这件二曲屏风为纸本淡彩墨画,画了一家农民在葫芦棚下赏月,颇有云淡风轻的感觉。场景主题来自于女诗人木下长啸子的和歌:“房檐边,葫芦藤下乘凉,男子着轻衣,女子裹贴身裙,这是天下至乐,有谁能如此呢?”


这幅画内容很休闲,画面上的农夫及其家人在朦胧月光下于葫芦棚内纳凉。农夫粗壮的手腕以粗墨线画出,女子的身体以流畅的细线描画,使其肌肤显得非常白嫩。小孩子露出半边臂膀,紧挨在农夫身旁。三个人的脸部描绘细致,表情悠闲,而葫芦瓜叶和稻草屋顶描线甚粗,往往以快笔一气画成,笔法的差异突显了人与物的不同。此画留白极多,用淡墨简笔,轻巧淡泊,时代特征极为明显,是江户前期狩野派水墨画的代表作之一。


久隅守景是狩野探幽门下最杰出的弟子,号为无下斋。生卒年月不详,现存最早作品到1634年,最晚到1698年。他在中年的时候,由于子女的不良行迹而被逐出师门,去了加贺前田藩的金泽当画家,这幅作品就是那时候的,大概是应官员或者领主要求而画的,表现当地农民的幸福生活。有人认为画上三个人的原型就是作者和他的子女,表现了作者梦想的生活状态。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仔细看就会发现,农夫的面容不像下地干活儿的,倒像是个画家。


1952年,这幅作品被指定为日本国宝,因为它是非常罕见的日本农民画,还是名家名作。此外,纳凉图的休闲主题,展现了江户初期战乱终结,安享太平的景象,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又符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