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从“阿尔法狗”看日本文化的东进西行

作者:秦超 文章来源:文汇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4-29 15:30:24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作者:刘火


“阿尔法狗”是英文“AlphaGo”的汉语音译。“阿尔法狗”战胜中、日、韩围棋顶级国手的事已成旧闻。不过,此文的故事,从另一角度展开。笔者无意中得知,“AlphaGo”的“Go”是日语围棋的意思,便把中文的“围棋”放入在线的谷歌翻译,得日语“囲碁”,检其读音为“爱狗”,英文拼写为“Igo”。“Alpha”的词源为希腊语,意为“第一”,“go”是日语围棋的读音。在围棋还没有东渡到日本之前(大约7世纪)时,围棋只是中国的国粹。随着近代日本经济的崛起,仅就“囲碁”一词的西传,可看到日语对当代文明的影响。


从“浮世绘”到“俳句”里炼化的灵感


19世纪后期,“浮世绘”进入欧洲,一批试图改造欧洲古典绘画的艺术家如高更、塞尚、梵高、莫奈等,特别是梵高,学习借鉴浮世绘的构图、色彩、线条,进而大胆用于自己的绘画实践,从而改变了欧洲的艺术传统。德国科隆TASCHEN出版的英文原版Hiroshige(《广重传》),集中介绍的是歌川广重(先名为安藤广重)的《名所江户百景》。《名所江户百景》是广重晚年的精心之作,共120图,依春夏秋冬四部,描绘江户风景、风物和人情百态。《名所江户百景》的表现力和影响力,几达到浮世绘的巅峰。梵高的名画《开花的梅树》《雨中大桥》等都临摹自《名所江户百景》。


文学也类似。日本近世的文学得益于欧洲,是一事实。但当日本文学译介到欧洲时,也一样影响了欧洲的文学。美国出生成年后定居英国的埃兹拉·庞德有首诗《在地铁车站》(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全诗只有两行: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


人群中这张张脸庞难见的奇观


黑树枝上湿漉漉的一片片花瓣(罗若冰译)


据考,这首诗,最先是30行,半年后,诗人觉得太散,减为15行,还是觉得太散。一年后,得益于俳句的两行,于是改成了英语诗歌史上的著名诗篇。俳句的灵感来自唐诗的五言绝句,自不当言。叶渭渠的《日本文化史》认为俳句大约出现在安土桃山时代末期与江户前期(即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初期),以“空寂”为特征,展示出日本诗歌的独有形式和美学成就。西方学者还认为,松尾芭蕉的俳句,不仅影响了庞德等“意象派”,还影响了金斯伯格等“垮掉派”。


由于日本语言文学艺术近世的输出,其文化的影响超过了比日本文化和日语更早熟的汉文化和汉语。新近,台湾东吴大学英文系主任曾泰元在《文汇报》上载文《英文里的“禅”》,对其《剑桥高阶学习词典》抽样,认为西方认识“禅”或“禅宗”不是从禅宗(中国化的佛教)的发源地中国和汉语输出的,而是以日语输出的。这本词典里的13个关于禅的英文词词源都出自日语,而且具有“系统性”。日语“禅Zen”进入英文是1727年,比汉语的“禅Chan”早了整整两个世纪。


日本文化“西征”提供的参照


与其说日语对英语的影响远胜于汉语对英语的影响,还不如说是日语对汉语的影响远大于对英语的影响。晚清的衰败和辛亥革命,都与日本相关。日本称雄亚洲是以打败清帝国开始并确立的,历史的吊诡在于,日本却为中国的改变与新生提供了两支极为重要的力量:一支是以孙中山黄兴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一支是以陈独秀鲁迅等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干将。前者,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的第一个共和政体;后者反礼教反旧文化、倡“德先生”“赛先生”,参与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纪元。这两支重要力量的背后,是日语对汉语的影响。


唐宋之前,以汉语为载体的儒家文明,对东亚(还有东南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汉字到器物、从儒学到佛教,从绘画到建筑、从服饰到茶艺等几乎无所不有无所不包。从今天看,汉文化东传日本影响最深广最久远的,除了佛教也许就是汉字了。从9世纪到11世纪,日文完成了平假名的改造与创制(日本学者不认为日文和汉文同文),至今常用汉字2000余个。19世纪,日语反馈汉语。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汉语外来词词典》一书,共收古今外来词10000余条。如在“C”大条里,收外来词近200个,日语外来词有36个。像乘客、宠儿、抽象、出版、处女作、创作、刺激、催眠、错觉等这些我们今天耳熟能详并广为应用的词汇,词源竟然不是汉语词汇(至少不是现代汉语词汇)。除佛教之外,近古之前的外来词许多已死,日语外来词却生机如初。这些日语词汇,一为日语的原词,如“見習”(日语音为Minarai),一为转译英语意译后的日语,如“间接”(日语意译英文indirect)。这两类词汇,又以英语意译为最多。仅此一点,可看到日本近世与西方文明的接触、接受,在现代知识、现代文明方面,比中国早,还比中国活学活用。


从汉语词汇的发展史上来看,有两波外来词大潮:一波是中古(从公元一世纪到七世纪)的佛教词汇,再一波便是近现代(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的日语、英语(也包括法语、德语、俄语等)词汇。后一波外来词至今依然行进着,如计算机及现代科技方面的英语,如动漫及现代生活方式方面的日语等。保护民族语言是任何一个现代国家的文化政策。但是,无论“他者”的改变,还是“自者”的更新,适应变化而不是一味复古,重向前而不是重回望,应是社会发展的常态和正道。同属东亚的日本,从近世开始的一系列文化“西征”,为后来者提供了一种经验和参照。从中国的历史和当代看,也应如是观:中古时期(汉唐宋)中国文化和文明,通过陆路和海洋向朝鲜半岛与日本东进,以及随丝绸之路西传;今天则随着中国经济在上世纪末至本世纪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的不可逆,汉文化的传播、现代汉语为更多的人知道和使用,逐渐地开始成为一种现象。(刘火)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