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300万贫困女性,华丽的背后是腐朽的味道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hexu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2-5 16:15:58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日本一部纪录片,揭开日本300万贫困女性的残酷真相。也许从一出生,命运就决定了。


作者:冰山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这是大多数人,在谈起日本生活时想到的画面,安静恬淡,没有过多的世俗打扰,只需要着眼于眼前事。


然而对于生活在日本的人来说,起码300万的女性(15~34岁),无法认同这句话。


因为她们每天为了生计奔波,真实的生活环境是桥下、公园、免费的餐吧和不足2平米的网吧。



封建时代看得见的层级在这里隐形存在着。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为生活所迫,艰难度日。


关于她们的生存环境,NHK(日本公共媒体机构)拍摄了一个纪录片《女性贫困:“新兴连锁”的冲击》。在这部纪录片里,我们将会看到一个华丽外表下真实的日本。



01


看不到的明天


日本东京新宿,晚上9点。


有许多年轻女孩拉着行李箱,陆陆续续地出现在街头。这些打扮精致的女孩,有的已经交不起房租,只得在通宵营业的店里徘徊。




从外地来东京的夜间巴士上,下来了这么一个姑娘,她是伊藤夏木,19岁。



为了挣大学4年400万日元(约24.5万人民币)的学费,她从老家爱媛县来到这里打工。


在她12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从此她跟着妈妈一起生活。



伊藤夏木和妈妈(左)


她的妈妈已经43岁了,还干着几份兼职,从凌晨5点一直忙到晚上9点,一个月的收入加起来也不到15万日元(约9200元人民币),而这些只够凑合过一个月。



为了省钱,夏木住进了网吧。


谈起以后的打算,夏木不知道。


她只想要一份工作,“有工作真好啊”。



夏木住的网吧,是一个不到2平米的小小隔间,只够一个人蜷缩着休息。



但是如此逼仄的环境,这些年来却很有市场。


这里的寄宿者越来越多,最多能住64人,其中有70%都是长期居住的女性。


因为费用比较低,2400日元(约147元人民币)一天,而且如果连续住满1个月,还有优惠,费用可以降为1900日元(约116元人民币)。


虽然总体算起来性价比不是很高,但这已经是她们能拿出来的极限了。



住在这里时间最长的是19岁的彩香一家人,她和14岁的妹妹小萌,以及41岁的妈妈在这里生活了2年多了。


与夏木短暂的停留不同,彩香的小小空间里塞满了她的生活用品。在她看来,这是目前唯一能够给自己带来安全感的地方了。



为了生活,彩香高中没毕业就辍学了,妹妹本该上初三,但已经半年没去学校了。


彩香在一家便利店打工,一个月大概有10万日元(约6121元人民币)的收入,加上妈妈给的几万,刚好维持姐妹俩的生活。


虽然只是一天一餐,一餐只有一个面包,两姐妹还要分着吃,而她们已经很满足了。




看着吃得很香的姐妹俩,记者问:“现在想吃什么呢?”


“唔,火锅吧。”


“因为以前家里经常吃火锅,妈妈也经常做火锅给我们吃,还是小时候的事情了,好久以前了。”



而她唯一想要争取的,便是妹妹能够上学。


早上5点,19岁的鹫见千寿枝已经收拾妥当,出发去便利店上班了。



她曾经也是一个爱睡懒觉的小女孩,但是她一年级的时候爸爸去世了。


自此爸爸的花儿落了,变成了经受风雨的枝干。



为了照顾家里,鹫见放弃了最想去的全日制高中,初中毕业就开始打工。



为了挣到更多的钱,鹫见选择了起早贪黑的早班和晚班,因为这两个班的工资更高。


但即使这样,家里“能吃上饭就算不错了”。



对于以后的打算,她说能够不用上早晚班,正常上下班就是自己最想要的生活。


不能一直靠在便利店打工养活一家,为了更好地生活,她选择了一条看起来比较划算的路——保育员,她打算去高等职业院校的夜校学习保育专业。


关于学费,她准备靠助学贷款。



但就算能够靠着入学贷款进入大学,未来真的会好吗?


24岁的村上悠,已经大学毕业2年了,却没有找到一份正式的工作。



她想从事旅游行业,也曾留过学,但现在她却靠着合同工、兼职维持生计,拿着跟大学时一样的工资。



镜头下的她此时正在一家餐厅忙碌着,因为家境问题,村上的学费是贷款的,总共借了516万日元(约32万人民币)。


“以前想着毕业后能作为正式员工,卖力地工作,还能拿到奖金,职位也能不断晋升,还打算用奖金、津贴还贷款,但是……”


连基本生活都成问题的村上,时不时就会翻看自己的欠款和余额,债务的重压让她喘不过气。



年轻的贫困女性为了学业、工作焦虑着,而单身妈妈则是为了孩子担心着。


尽管单身妈妈在进修期间,政府会予以补助,但这些补助是根据当前的收入来定的。也就意味着,如果你在补助期间有其他收入,那么补助金额就会降低,相当于自己也没存多少钱。


28岁的广田敏枝打算通过再学习考取保育员从业资格证,本以为有了补贴,自己可以多打些工凑齐380万日元(约23万人民币)的学费,但是政府得知她的实际收入后,补贴金额下调了3万日元。



面对这样的状况,广田很心酸,“更加努力工作之后,结果却过得比之前还辛苦。”


单亲母亲的困窘,让很多人决定把孩子寄养,一个民间组织仅一年就要处理1300件收养事务,相当于1个月就要至少处理100件。



2014年日本寄养孩子数据/来源(2009.10.01-2014.10.01)的社会福利设施等调查、家庭福祉科调查、和3月发布的福利行政报告


看了这么多案例,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日本社会是怎么了,年轻女性为什么越过越穷了?


那些曾经的希望,怎么就变成了无法触摸的星光?


02


治标不治本的扶持,脆弱不堪


日本,人口不足2亿,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是人均GDP排名却在27,贫富差距悬殊。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指出,日本收入最高的10%群体与收入最低的10%群体,差距达到10.7倍,高于成员国的平均水平。贫困人口占据15.7%,并以每年1.3%的速率增长,而资源和经济发展都不如日本的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的贫困率都才为6.5%和7.2%。


日本女性的贫困一直是日本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在1999年推行了男女共同参与社会基本法之后,还在公共层面积极推动女性就业,2018年9月,日本发布消息称,15~64岁的日本女性就业率达到了70%。


但是就业不代表着有支撑生活的收入,而且这些女性有至少60%是以派遣工或打工等非正式的工作。


正规雇佣和非正式录用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稳定的终身制,有社会保障,而后者却是签订固定期限的合同,有的甚至没有合同。在日本,正规雇佣的员工一般看不上非正式工,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些都是体力劳动。


但就是这些体力劳动,却有很大一部分是女性完成的,根据日本发布的“国民生活基础调查综述”,有55.8%的女性是非正式工。




15岁及以上员工的定期和非定期组成比率(不包括高管,自雇人士,家庭工人等,女性)(2017)


在经济稳定时期,一个日本家庭的丈夫是有稳定收入的,妻子打零工只是为了贴补家用。


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转变(日本经济停滞近30年),以及家中的变故,比如丈夫去世、夫妻离婚等原因,女性必须承担起家庭开支,加上女性的工资普遍低于男性,自然入不敷出。



而日本低于贫困线年收入不足200万日元的女性(15~34岁),多达300万人。


在这样的就业环境下,对于单亲母亲来说,摆脱贫困成了遥不可及的事情。


根据日本卫生部“全国单亲家庭等调查”显示,2016年,日本有大约有142万“单亲家庭”,其中近90%的单亲家庭是母子家庭。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曾对单亲家庭的贫困率做过调查,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其他国家是没有工作的单亲家庭贫困率高,而日本相反,恰是有工作的单亲家庭贫困率高,达到了54.6%,高居榜首。



因为工资太低,工作还没有保障,甚至有些单亲妈妈迫不得已走进了红灯区。


03


“妈妈,我是不是要穷一辈子”


这种贫困更会产生连锁反应,一代接一代地蔓延下去。


“很多女性都想凭自身的努力摆脱困窘的生活,同时也希望不要影响到下一代。可是也有不少女性感觉到在希望面前竖立着高高的壁垒。”



日本单亲妈妈平均年龄是35.6岁,其中超过54.7%因为学费问题从高中辍学,整体的教育水平偏低。82.3%的单亲妈妈经历了与丈夫的生离死别,而这些女性的成长过程中也没有得到父亲的支持,家庭中父亲/丈夫的缺位让这些单亲家庭面临贫困。


都说女性改变命运的捷径是婚姻,但生活不是童话,不在一个平台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要知道灰姑娘的父亲可是有爵位的。


日本武藏大学社会系的副教授林雄亮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在和低收入女性结婚的男性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是初高中学历。而与非低收入女性结婚的男性中,三分之二拥有大学学历。



想要依靠婚姻改变命运几乎没有可能,低收入人群结婚后依然维持着低收入的生活水平。


因为负担不了孩子的学业,下一代就会面临辍学,一旦辍学就意味这个孩子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办法成为签订合同的正式员工,因为这些都是有学历和资格证书要求的。


上一辈的贫困,因此蔓延到下一代。


“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的古言在阶级固化日益严重的日本,可能性越来越低,“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似乎成了最好的注释。



看完这部纪录片,很多国人都觉得自己过得不错,甚至还出现了让日本女孩来我们国家的评论。


但是我们真的比他们好吗?


还是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


纪录片里分析了女性贫困的原因,多是日本制度和经济下行大环境相互作用造成的,男女同工不同酬、女性更多地从事非正式工、日本女性的福利制度和救助制度都不完善。


但是在这些客观条件下,有一个致命的因素在作用,那就是日本女性的自我认知问题。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日本女性多是往贤良淑德的家庭妇女方向发展,她们从小就没有想过要成为女强人,在Google上搜索日本女性的理想职业,结果都是希望找到“理想对象”。



这一特点在日剧里也有体现,刚工作的女孩,更多的是想赶紧从公司找一个合适的老公,而不是想着如何提高职场竞争力。


日剧《大姐头》里,年轻的女派遣员工都在签订的工作期限内,擦亮了眼睛寻找下半辈子的依靠,就算是有人偶尔说出不靠男人的话,都会在最后一刻把自己嫁出去。



整个日本社会对于女性已经有了定向的认知。


现状的经济形势是,一个普通男性的收入刚好能够维持自己的生活,又如何能够承担一个家庭?而有能力的男性,他们的选择很多,这就导致女性结婚后极易被抛弃。


此时的女性能做什么?也许她很会家务,但是日本谁家缺保姆呢?


没有职场技能,打工成了她们唯一的选择。


而缺少独立思维的女性,导致日本女性在决策层没有发言的机会,从而使得一些治标不治本、表面好看的女性政策得以实施。


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国家也存在,整个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也还是停留在家庭主妇层面,主要体现在职业上的性别歧视,和家庭、朋友对女性的低期待。


“这个人都要生孩子了吧,不能聘用。”


“找个男人嫁了,安安心心过日子。”


“女人一辈子,最关键的是找个好男人。”


……


长此以往,又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女性自我认知的降低—社会期待的降低—婚姻的短暂高收益—女性自我认知固化—外界因素动荡—女性贫困。


潜移默化的观念是最可怕的,而日本女性的贫困现状便是前车之鉴。


现在看起来很小,但是日后的发展呢?


要知道热带雨林一只蝴蝶煽动的翅膀,也会带来一场风暴。


本文经世界华人周刊(微信号:wcweekly)授权转载。《世界华人周刊》致力于从世界发现中国,提供有广度的知识,有温度的立场和有深度的思想。转载请联系(ID:wcweekly)授权。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陆家嘴(600663,股吧)金融。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