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和纸】和纸的特点 和纸的发展 和纸的做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chinapaper.net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0-31 17:47:07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纸没有私欲。它未憎恨世上某个特定的对象。于是,纸张有股亲切的特性。


2014年,“日本传统手抄造纸技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元五至六世纪,造纸术传入日本。如今,正仓院仍保存着八世纪初制造的用来记载户籍的国产纸(美浓纸)。在长达1300年的日本纸“和纸”历史中,造纸技术不断发展,日本各地制造出各具特色质地的和纸。


和纸的特点


和纸(日本纸)的特点是比洋纸的纤维长,质地虽薄,但更坚韧,且寿命更长,手感也很好。但因为产量低,所以价格高。


和纸被用于全世界的文物修复方面,利用其能保存上1000年以及强韧柔软的特性,被用于日本画、木刻等许多特殊的用途。


同时也作为部分工艺品的材料、家具的材料等使用。


江户时代在日本大批量生产,除了门窗隔扇外,还用于和服和寝具等,在日常生活中被用来做纸币。



和纸的发展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造纸技术发展很快。这个时期中国造纸术开始外传,一般是三条路线:东边从朝鲜、日本传出去,大概在公元300年到600年之间,据说是鉴真和尚把中国造纸术带了过去。南传之路,至越南、印度以及东南亚国家,西边是通过丝绸之路到中亚、西亚、北非,最后传到美洲和大洋洲都是很晚了。至17、18世纪才传过去,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后得到了很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些性能甚至超过了中国。比如和纸在书写的细腻程度比较好,高丽纸强度比较好,他们的纸发展得好,跟至上而下的重视有很大关系。日本圣徳太子、朝鲜琳圣太子都亲自参与研究造纸术。



和纸的做法


日本的和纸在制作结构上分为‘表面层’‘背面层’以及‘中间层’。‘表面’和‘背面’层与宣纸相同,将纸浆荡入竹帘中,经摇荡,使纤维沉淀于竹帘,水分从缝隙流失,如此反复,直到理想的厚度;而‘中间层’为了保证纸浆的均匀以及纸的韧度,会在充分摇荡之后,扔掉余下的纸浆,再荡入新的纸浆,直到所需的厚度。


先蒸煮楮皮、结香、雁皮等材料,去除表皮后取出纤维并进行打料,将水和黏性黄蜀葵混制成纸浆原料,用抄纸帘把它们从纸浆池中一张一张抄出来。在抄纸帘上让纸浆和植物长纤维错综交织,使制造出的纸张坚韧耐用。



从抄纸帘上取出纸浆膜,一张张堆成纸胚


用抄纸帘抄起纸浆,缓慢晃动,制成厚薄均匀的纸张


传统的抄纸工艺是严冬季节与冷水打交道的艰苦作业


虽然造纸工序日本全国都是一样的,但各地水质、风、湿度和温度等气候风土不同,因此生产出的和纸各具特色,质感也有差异。据说,过去的和纸鉴定师仅凭看和摸就可以判断产地。



手抄和纸的制作方法,一般认为是七世纪上半叶从中国传入日本的。这种造纸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然原料自身的强度,基本工艺一直延续至今。另一方面,西方传入的“洋纸”,则使用机器和化学药剂来提取纸浆,根据纸张用途不同,通过加入添加剂来调整颜色、光滑度和触感。这样的造纸法成品率高,适合量产,但药剂破坏了原料纤维,使纸张容易发生劣化。


明治时代初期,伴随着洋纸的进口,日本人开始把自己生产的纸称为“和纸”。日本人逐渐养成西式的生活习惯,再加上洋纸价格低廉,使手抄和纸一路走向衰落。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和纸仍顽强地幸存下来。比如,越前的手抄和纸“鸟子纸”,据称已有千年“寿命”。一撕就破,沾水变皱,遇火则焚烧成灰,这便是人们心目中的纸。要说它延年十个世纪,大概谁让人不知所云。



江户时代中期的百科词典《和汉三才图会》(1712)中,对“鸟子纸”是这样描述的:“此纸温润,易于书写,坚韧耐用,可谓‘纸王’”。


被誉为“纸王”的鸟子纸,是一种光润的雁皮纸,坚韧结实,曾供日本朝臣和武士阶层使用。


然而“鸟子”这个名字却很奇妙。让人感到似乎有什么缘由……。但实际上,好像只是因为它的颜色近似鸟卵色而得名。后来,这个颇具古风的名字与手抄工艺一起保留了下来。



福井县今立町大滝是越前和纸的故乡。沿着山涧清流,分布着一家家手抄纸作坊,村落的居民自古就以造纸营生。


在岩间平三郎造纸所,我参观了“鸟子纸”的制作过程。在这里,除了鸟子纸之外,还以楮皮、结香为原料制作其他各种手抄和纸。


在江户时代,作为“御用纸职”,这里为将军家族制作手抄和纸。明治政府发行的纸币和1955年以前使用的百元纸币,用的也是今立町的手抄和纸。


有关人员介绍说,“清澈的软水和严寒的气候,成就了独特的越前和纸。只有在和过去一样的环境中,才能抄出优质和纸”。福井县是雪国,最多的时候一个晚上的积雪可达一米厚。在这样的低温严寒中生产的手抄和纸坚韧耐用,品质上乘。用大锅煮木皮,然后入水清洗,让纤维变得光润丝滑,再仔细地除去灰尘。之后将其打散,混入黄蜀葵制成纸浆原料。



原料的除尘处理需要特别仔细。“如果在这道工序上偷懒,就不可能造出好纸”。在水中去除混夹在纤维里的杂质、树皮和瑕疵。他们屈身弯腰,整日蹲在水桶前清洗手中的木料纤维。


“哗啦、哗啦、哗啦”……,水声响彻整个安静的抄纸作坊。天窗射进来的昏暗光线,将抄纸工们化作剪影画中的主人公,他们脚穿橡胶靴,腰围橡胶围裙,卷起袖子,在严寒中呼出白雾般气息,一丝不苟地投入到劳作之中。


两个抄纸工拿着大型帘纸帘,上下荡动乳白色纸浆,配合默契,大张纸就这样一张张抄了出来。


“如果开灯,就看不清楚纸的厚度了。”抄纸作坊里光线昏暗,抄纸工根据透光程度进行判断,抄出厚薄均一的纸张。微妙的色调,非自然光线无法准确分辨,抄纸工们依靠的是透过磨砂玻璃映照进来的外部光线。


除了炭炉上的热水可以温暖冻僵的双手之外,没有其他取暖器具。只有在这种严寒环境下,才能制造出优质和纸。



如果是大张纸,一天可制作60至70张。在越前,自古以来,整日站着抄纸都是女人的工作。现在,男人也加入到了抄纸工作中来。在寒冬的冷水中,双手冻得通红,隐约冒出热气。


“如果不接触纸,手就会变得干硬粗糙。”虽然光着手从事严寒季节的水中工作很辛苦,但这句话却传达出抄纸工的气魄。正是经过多道精心的手工工序,才使树皮变成了“纸王”。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