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刘迪: 中国可以从日本的超高龄社会学到哪些经验?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字体:宋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4-27 11:02:03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本文作者刘迪系日本杏林大学综合政策学部及研究生院国际协力研究科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毕业,早稻田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博士。文中所述仅代表作者观点。)



【编者按】老龄化问题目前已为成为全球性问题,在中国,最近几年二胎政策、各城市争抢人才等话题大热,凸显了老龄化时代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而日本作为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国家之一,在反思、应对老龄化问题上可以给中国提供不少启发。本文作者长居日本,系比较政治学教授,对老龄化有自己专业、独到的观察,这是他就老龄化现象为界面撰写的系列文章之一。在以后的系列文章中,刘教授还将从比较福利社会角度,探讨养老模式及老龄社会资源分配问题。敬请关注。



目前,高龄社会悄然降临中国,其影响正在蔓延,侵蚀社会,但整个社会,对其威胁之严重并无普遍认知,更无完善应对方案。笔者与国内亲朋好友联系,总有一些事情无法释念,如某亲属患足疾,诸病缠身。他最渴望入住电梯房,可供轮椅自由上下,但很遗憾,这种住房对于退休已久人员,却无力购买。另一高龄亲属,一次起夜摔成骨折,竟在冰冷地板上躺了一夜,直至次日家人归来,才得送诊。


在农业时代,人们把老年描写得过于“玫瑰”。西塞罗在《论老年》中将老年形容为“舵手”,说他们虽然不如年轻船员灵活,但其地位却非常重要。他批评那些认为老年无所作为的说法,强调老年人“干的是更重要、更关键的事情”。古希腊诗人梭伦也曾说“自己年龄,每天随新知增长而增长”。但现代社会,已从农业时代的“经验社会”转入后工业时代的高速知识创新社会,老年人,面临更大社会知识与经济压力,这让许多老人,无法衷心赞美老年时代。


现中国正迅速接近高收入国家,但同时老龄社会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老龄社会问题,已然造成社会经济沉重负担。如何正确估算老龄社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尽量降低其压力,是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今天,人类面临的老龄社会,是人类史从未经历过的重大现实课题。人类文明的知识储备,难以应对这种重大事态。即使在很早即着手应对这个问题的发达国家,问题也层出不穷。这是因为,人类平均寿命正在空前速度增加。例如在1950年,日本人平均寿命(注:“平均寿命”指调查当年出生的0岁儿童,平均预期可存活的年数)男性为58岁,女性为61岁,但2017年,日本男子平均寿命达80.98岁,女性达87.14岁。依此速度,今后,“人生100年”不会很遥远。



今天,许多国家都要认真面对“百岁人生”时代。最近,一本口袋书《百岁人生之生存启示》在日本很火,作者五木宽之,是著名小说家,现年85岁。这本书成为畅销书的背景,是因为今天“超高龄社会”(依WHO定义,65岁以上人口超过整个人口21%,即属“超高龄社会”,日本早在10多年前即超过这个标准)已给日本社会带来众多严峻问题。


好的社会,是政治追求的目标。每个时代,都有好社会的标准。在“百岁人生”时代,一切标准、一切价值都要重估,一切制度都要重建。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构建一套适应全新社会的基础设施体系乃至价值观呢?


20多年前,笔者曾访问一日本教授寓所,发现其别墅虽仅两层,却装有电梯。当时笔者不解,以为多此一举。但今天回想,那是未雨绸缪。许多发达国家,在多年前就开始制定法律,建设“无障碍通行”社会。不论公寓、公共设施还是道路、桥梁、交通工具,均可轮椅通行。我们看到,一些国家公共汽车车门设计得很低,很多过街天桥、地铁,都设有电梯,如此便于轮椅乘坐者。许多公共设施,有轮椅乘坐者专用厕所,不少医院普遍安装扶手,防老人跌倒。


商品设计已普遍考虑老人需求。老人肌肉衰退,无法打开普通饮料瓶盖,无力拉开易拉罐,这部分产品已然重新设计。老人目力下降,无法阅读小号字体,各种报刊书籍,普遍增大字号。老龄食量减少,多数商品包装设计改为小包装。食品开发,厂家开始重视老人,强调“健康”“易食”。老人尿频,各种厂家推出老人用“尿不湿”,免除他们如厕尴尬。老人存在“加龄臭”,药妆店消除“加龄臭”商品畅销。制包业推出众多适合老人携带的书包,轻量精巧。另外,老人很少正装出行,如何让老人穿着得体,时髦?不少设计师重视老年需求,推出“老顽童”系列,那些老人时装特集,清晰告诉人们,消费潮流在变。


高龄社会呼唤新价值观、新世界观。现代社会中,60至80岁的群体,价值观在转变。他们对食品追求“产地直寄”,追求“具体产地”。老人追求更高层次消费,追求高品质商品。他们对“物”的兴趣下降,出现消费“脱物”倾向。老人希望剩余人生时光分分秒秒充实,他们或开始学一门外语或一种手艺。许多老人不再花费时间做繁杂日常家务。他们愿将时间投入公共事务,参与社区事务,或参加志愿者活动。在高龄社会中,家庭中夫妇关系将从“孩子爹”“孩子妈”这种“子女中心”重归“夫妇中心”。这种回归,也导致高龄社会诸多设计重新调整。


对于政府来说,如何延长老人“健康寿命”,削减医疗费支出赤字,是非常重大的经济政治课题。这种努力,不但需要医学界合作,也需要社会、社区合作。政府提出许多课题,要求社会科学学者共同研究,集思广益。许多大学,把“志愿者学”纳入课程,并给予学分,发动同学参加地区老人院看护实践。利用社区网络、大学研究者及大学生社区奉献,缓解老龄社会压力,这值得提倡。


有人提出,在“人生百年”时代,人类应改变目前的生命模式。目前,人类生活模式建立在工业革命基础上,依照一线性轨道,“学习-工作-退休”。但今天以及未来,这个模式将转为双向运动,变为“学习⇔工作⇔退休⇔学习”模式。人生,可自任何阶段开始。进入老年,人拥有经济力量、时间、经验以及知识,可以获得更大自由。


中国目前处于老龄社会入口,但今后这种趋势将高速发展。不论从社会政策角度,还是从经济发展角度,都需要政治迅速做出应对,建构人生百年的社会模式。在这方面,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经验,或对中国当今或未来的福利政策建构具有启示。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