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从日本过盂兰盆节看中国如何"保卫"清明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海外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4-3 18:02:18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4月2日,“徽姑娘”王海英(左一)正在教游客制作“清明饺”(图源:中新网)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2018年清明节将至,作为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对民族文化根脉的延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清明节是古代上巳节、寒食节与清明三个时间上极为相近的节日合而为一的,融合了众多传统习俗。 从历史上来看,清明节原子春秋时期的一个传说,晋文公为了纪念“割肉奉君”的忠臣介子推,将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不论是吃寒食、祭祀祖先,还是踏青、扫墓,“追思先人、教育后人”的理念始终是清明节的核心,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但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清明节其本身的深刻历史内涵似乎正在消失,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清明“小长假”更像是一个假期,相较于此,扫墓、祭祀祖先等行为似乎成为少部分人的行为,有学者也曾担心,这些传统习俗正在慢慢消失。 日本各地举行各种活动迎接盂兰盆节(图源:新华网) 不少观点都认为相较于中国,日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留更加完整。日本的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许多传统节日都是由中国大陆传入的,但日本并不是“拿来就用”,而是沉淀形成自己本国特有的文化。日本有众多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法定的“国民祝日”和“传统祭日”的统称。二战之后,日本明确了“文化立国”的战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日本民族十分重视传统文化,长期以来,日本政府对传统民族文化、文物、艺术等进行了有计划的发掘、保护与利用,较完整的保护了传统民族文化艺术。 同时,日本人非常强调“形”,因此他们更看重传统节日的“仪式感”。 日本的盂兰盆节也是“追祭祖先、祈祷冥福”的节日,是由隋唐时期的中国传入日本的习俗,在每年的8月15日前后。作为仅次于新年的最盛大的节日,在盂兰盆节这一天,日本各地都会举办盛大的祭祀活动,在这一天,人们会跳起当地特色的舞蹈,通过各色各样的仪式来缅怀祖先。通过这种盛大的仪式,用更为具象的符号推广其传统文化。 在知乎上,“为什么日本传统文化的保留和传承做的比中国好”、“日本的传统文化是如何保存至今并发扬光大的”等类似的问题都得到了不少的关注和回答。其中有用户回答认为日本是“通过不断赋予其当代的意义,来保留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比如在工业设计和现代艺术中对传统文化的保留,古风音乐和动漫中的古风元素深受年轻人的青睐,将传统文化的元素与现代化方式不断融合,并得到更好的推广。 与此类似,中国的传统文化近年来也在不断以现代化的方式焕发新的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就拿清明节来说,通过互联网提供的便利,一些创新性的祭祀方式也正在受到更多人的欢迎,用新型的祭扫方式,让年轻人,特别是身在远方的游子也能通过这种方式来追思故人。 传统节日经过时代的不断的变迁,表现形式会不断的随着时代而变更,无论用哪种方式,我们都不应该抛弃清明节的“仪式感”,保护好其中的精神内核,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综编/海外网介瑾) (综合凤凰网、人民网、网易、搜狐等相关报道)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