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还在崇拜日本制造?继高田气囊后神户制钢上演锈锈的“钢拳”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浪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0-18 10:41:14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一直以来,谈起日本制造,人们都不由得竖起大拇指,其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声誉享誉世界,相信大家都还记得两年前中国人在日本抢购马桶盖的新闻,虽然滑稽,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于日本制造的信任。“一颗螺丝撑起了日本整个国家的经济”,日剧《半泽直树》中的这句台词可以说精准的概括了日本制造对国家的贡献。


但是近年来,日本接二连三的“造假门”引起了人们对日本制造前所未有的质疑。继三菱篡改汽车燃效数据、高田篡改安全气囊测试数据后,第三家日本制造企业——日本神户制钢爆出篡改数据的丑闻。


东窗事发


2017年10月8日,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在记者招待会上承认篡改数据并致歉。神户钢铁称在8月份的公司内部调查时发现,由于无法按时满足客户的需求,集团下属4家事务所篡改了质检相关证明,伪造了强度和尺寸等数据,造假产品约占铝和铜业务销售额的4%,大约涉及200家企业。神钢高管承认,一些问题产品到了交易对象手中会再次加工并出售,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数目“很多,无法估量”。


还在崇拜日本制造?继高田气囊后神户制钢上演锈锈的“钢拳”


10月12日,日本神户制钢所在东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企业总裁川崎弓首次面对公众,会上川崎弓鞠躬致歉称:“让顾客和消费者担心,对此深感歉意。”川崎弓还向媒体表示,造假丑闻这一事件拖累了日本制造业,使企业信誉清零。


而随着调查不断深入,有越来越多的新问题产品曝光,包括汽车和机械等行业广泛使用的铁粉产品、汽车发动机等使用的线材,以及特种钢等。截至13日,已经确定篡改数据的问题产品共计13种,受影响企业从约200家升至约500家。


还在崇拜日本制造?继高田气囊后神户制钢上演锈锈的“钢拳”


一时间舆论哗然,在日本甚至全球引起轩然大波,神户制钢副社长梅原尚人承认问题产品“可能引发安全问题,我们也请客户进行检查。现阶段尚未发现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他同时表示,是“迫于按期交货的压力”才进行造假,且此事并非个案,部分产品从10年前开始就一直沿用篡改后的数据。他还认为此事并非个别人所为,而是获得管理层默许,是公司整体性问题。


日方车企忙应对


这一次神钢带来的造假风波,不由得让人们想到了高田气囊。日本高田公司生产的“死亡气囊”因存在数据操控和篡改的问题,导致全球多家车企被迫召回车辆达到数百万辆,高田公司也因巨额罚款和赔偿而最终走向破产。


这一次神钢造假,却涉及到更广的制造领域,作为工业材料主要供应商之一,神户制钢在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神户制钢拒绝透漏全部涉事企业名单,但是从公开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造假事件对整个产业链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而汽车制造业可以说首当其冲,目前已知就有丰田、日产、马自达和斯巴鲁等车企确认其乘用车产品采用了神户制钢生产的铝制品。


还在崇拜日本制造?继高田气囊后神户制钢上演锈锈的“钢拳”


丰田公司发言人Takashi Ogawa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将神户制钢所的这部分造假材料作为原材料用在了汽车引擎罩和车门上,接下来将会迅速查明哪些车型可能会受到影响,同时要求神钢公司提供有关不合格产品的详细信息,以便在进行确认过程中方便审查和做出对策。如果涉及汽车性能和安全,将引发大规模召回。Takashi Ogawa认为,神户制钢所此举违反了契约精神,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


日产表示,神钢的问题产品,也用在了旗下一些车型的发动机盖以及车门的部分零件中,由于发动机部位关乎到行人保护性能的问题,所以更加不容忽视,目前正在确认对于性能的影响。


还在崇拜日本制造?继高田气囊后神户制钢上演锈锈的“钢拳”


斯巴鲁也已经确认使用神钢的铝制品,而且问题比较严重,因为汽车和飞机(包括零部件)均有使用。日前斯巴鲁表示,正在确认目标车型、飞机的型号、部件的种类以及对汽车和飞机的安全性的影响等细节。


对中国市场影响


与“高田气囊”不同,中国钢铁产业十分庞大,国内汽车主机厂的钢材通常来自于宝钢,鞍钢等大型企业,远在日本的钢材造假风波对中国的影响不会太大,丰田等车企也已经声称造假涉及车辆仅限日本国内。


还在崇拜日本制造?继高田气囊后神户制钢上演锈锈的“钢拳”


但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角度出发,国内面对这一事件也应该积极进行调查,针对各个汽车企业所需的材料以及与神钢产品的往来状况进行调查,这才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同时国内车企应以更透明的方式让消费者有更多的知情权,这也是一次提升形象的大好机会。


最后神户制钢造假事件,对我国的钢企来说简直是国庆献礼,神户专门生产顶级钢材,如果声誉受损、业绩下降、股价下跌、客户集体索赔,最终步高田后尘,那真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个时候中国企业可以做两件事。一是学习人家的强项,比如核心技术,能买就买,能学就学,二是分析其制度上的缺陷,坚决不那么干。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