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日本到底有多可怕!18年18人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hexu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0-11 14:33:32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融家。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导语: 没有梦,何来创新? 来源:金融家(ijrjia) 作者:麦濛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依然没有花落村上春树家,落在了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头上。 英国国籍、出生在日本的石黑一雄一直受到日本文化的耳濡目染,童年的启蒙文化不容小觑。 这是近18年来,第18位与日本挂钩的诺贝尔奖获得者。2000年至2016年,日本已经有17人获得诺贝尔奖,且全部为自然科学奖。 自2001年提出“50年拿30个诺贝尔奖”目标以来,按下快进键的日本迎来了诺贝尔奖的高峰期。 追求诺奖的这条路,日本早已不遗余力地苦苦追寻,特别是在自然科学奖上。 01 | 奋起而追 石黑一雄生于日本长崎,5岁那年随家人移居英国。离开时,他以为那只是短暂地居住,书包里还装着日语课本。 对一个回不去故乡的人来说,脑海中对故乡的勾勒源于父母的言行、漂洋过海寄来的书本与影片,丰富的内心世界就此开花。 得奖后,石黑一雄也承认因为家庭环境的原因,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艺术方法的很大一部分是日本的。 日本《产经新闻》称石黑一雄是继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之后,第3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日本出生的文学大师。 第1位是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川端康成,恰逢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开始把目光瞄向西方之外的文学作品,却苦于缺少西文翻译。 得到消息,时任日本驻瑞典大使的松井明给日本政府发出密电,力主日本文学家必拿诺奖。他不仅向西方推荐了川端康成作品的英文翻译,还出资帮助翻译了川端康成的小说。 可见,日本早就在执着地追求诺贝尔奖,然而直到2001年,总共719名诺贝尔获奖者中,当时号称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日本才9人,被美国甩下了三位数的差距。 那一年,日本政府提出“50年30名诺贝尔获奖者”计划,怒拨24万亿日元政府研究开发投资资金。 如果算上今年的石黑一雄,日本已有18人获得的诺贝尔奖,其中17个为自然科学奖。全世界都在目睹日本经历“失去的二十年”,却未发现日本已用不到三分之一的时间完成了一半的目标。 02 | 毫无后顾之忧 这一切,都与日本政府长期对科研的重视分不开。毕竟,科学大国比技术大国还是好听多了。 根据诺贝尔奖科研成果的周期,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时间大多数在二三十年以前,除了上帝的宠儿山中伸弥,从发现iPS到获奖仅仅几年时间。 政府在其中,提供了大量资金、人才、设备。有句话叫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搞科研。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著名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是“振兴科学技术的综合基本政策”。 日本提出提出要力争将国民收入的2%用于科研。这一比例,在2016年提出的目标中,为4%以上。 1975年,日本的研发经费总额2.62万亿日元,占国民收入的2.11%,超过了法英两国的研发经费总额。而现在,仅次于美国。 日本现在的成就,与上世纪的高速发展期有很大的关系,日本肯定不知道自己会成为“没落的发达国家”,不过这一对未来的投资还是显得很有远见。 伴随着科研投入增加的,还有科研人员的井喷发展。1985年-2000年,日本全国研究人员数由76.28万人增加到104.50万人。 这些人员又互相协作,不吝教学,诺奖人员带出诺奖人员,一条完美的人才培养链条产生。 而充足的经费,也就不需要有人担心没有需要的设备,也不怕科研会进行不下去 。 简单来说就是,你好好搞你的科研,钱不是问题,导师不是问题,设备也不是问题。 03 | “有没有用”不重要 与我们一向以攻克考试的模板不同,日本在教育改革中提出了个性化教育的原则。 想想我们的不要钱似地进补习班,堆积如山的课外作业,如果有人问你最擅长什么,回答肯定是学习。高考过后,放飞自我的学生们,还有几人记得课本上的知识呢? 在应试教育下成长的孩子,压抑到一定阶段,便会对学习失去兴趣。相反,从小就被鼓励创新的人,反而会在兴趣的推动下,保持着求知欲。 日本主张通过个性化教育调动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 日本的基础教育十分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小学暑假作业,可能只是种一棵植物,也可以呈现自己喜欢的东西。 去年获奖的大隅良典多次表示,希望现在的年轻研究者要有探索、开拓的精神,不要总去问“有没有用”。 大隅良典从小就在大自然中奔跑,拔野菜,采集昆虫。这份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与好奇心,正是成功的原点。 日本的家长也会留意子女的兴趣爱好,并且鼓励他们多观察,多学习。对比下来,中国的小孩只会在英雄联盟与王者荣耀的路上所向披靡时,家长应该有所反思了。 只有多接触其他事物,才能有更多做梦的可能,没有梦,何来创新? 04 | 失败可以,造假不容 日本整个社会对学术研究者的尊重是史无前例的。日元纸币上印的是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和科学家。 在日本,知识分子的地位很高,调查结果显示,在日本187种职业中,大学教师的职业威望的得分位居第二位,工资待遇也相当丰厚。 他们可以专心搞研究,不用担心生计,不会因为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科研成果而担心受到冷落或失去饭碗,不用花费时间去公关研究经费,他们才是真正有尊严的学者。 但是,日本对研究有着巨大的包容心,也同样有着明确的原则。 2014年,日本年轻的美女博士小保方晴子在世界最权威的《自然杂志》同时发表了两篇论文,称发现了STAP细胞。这被认为是生物学上的重大突破。然而,美国生物学权威保罗·纽泼勒就隔洋喊话,直指成果涉假。 通过调查,小保方晴子被认定在STAP细胞论文中有篡改、捏造等造假问题,属于学术不端行为。而她最终未能通过实验再现万能细胞,黯然离职,并被要求退还研究费中的投稿费用。 其导师笹井芳树,在8月间突然自杀。他在给传媒的一封电子邮件中称,自己以死来向社会谢罪。 学术研究有多被尊重,就需要多自律。恰恰是在这样包容性与原则性并存的日本社会,才有了这么多的原创发现。 目的性再高大,也不能少了谦虚与严谨作伴。 实际上,日本研究室团队对瑕疵基本不能容忍,不严谨的地方或者瑕疵都会被反复修改,这样,才能验证实验,也有底气面对社会的批判性。 05 | 国家亲 社会疼 当然,日本人身上的那股钻研精神也功不可没。 他们会专注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截至2013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全球最多。 中村修二的研究长期不受重视甚至引发争执;大隅良典也曾经历独自缩在小实验室长达九年无人问津的学术生活,但是他们都没有放弃,取得了不起的成就。 实际上,他们一开始没有远大的抱负,只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 这样的工匠精神,把技术大国的日本,又带入了科学时代。 水到渠来。有些风,你跟了会栽跟头,有些风口,你冲上去了会摔得很惨。我们该反省反省,根基不稳,何来大业。 我们在嘲笑日本经济倒退,日本却在为未来投资。日本的创新能力举国重视,日本的专利授权率相当高。 尽管五大知识产权局的专利申请规则不一。但是不得不承认,不管是在专利申请数量还是授权率,日本的创新意识远超我们。 他们活跃在各个地区,却又以不低的授权率走在世界前沿。承认他们的强大,不是站不起来,而是我们应该产生危机。 这是一个尊重创新的时代,也是一个科技竞争的时代。不要说这不过是日本曾经的投入而已,不要忘了,他们远没有止步! 对科研成果,我们不该嗤之以鼻,反而该有危机意识了!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