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主妇的现状也许是中国全职太太的未来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华商网-新文化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7-27 14:13:0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今年夏天,《我的前半生》火了。这部电视剧的女主角罗子君原本衣食无忧,从结婚起就每天过着“买买买”和相夫教子的全职太太生活。然而,结婚8年后,她却遭遇丈夫“劈腿”,接着是离婚、找工作、争夺孩子抚养权……剧火了,也让很多全职太太慌了:自己为家庭放弃事业,辛辛苦苦生儿育女,到头来,一旦遭遇婚姻失败,一切就都没了。全职太太是否真成了“高危职业”?全职太太的权益保障果真如此脆弱?(据7月25日《法制日报》)


对于中国来说,全职太太是个“新鲜事物”,如果不是因为电视剧热播,我想也很难作为一个公共话题被讨论。我个人分析,全职太太的诞生,得满足这么两个条件,首先是丈夫一个人的收入足可以养活全家,其次是除了夫妻双方就没有其他人帮忙看孩子了。全职太太盛行的美国和日本都是这样,作为发达国家,他们一个人的收入水平足可以养活全家。而他们那里可没有老人帮助子女带孩子的传统。如果请保姆的话,妻子的工作收入就都给保姆了,那还不如直接在家带孩子呢,还能有个陪伴孩子成长的收获。


反过来再看我们这边。两口子想想房价和学费脑袋就大了,哪敢辞职在家带孩子?好在我们这还有老人帮忙带孩子的传统,让夫妻都能够安心上班。所以在我们这里,经济水平和文化习俗没给全职太太提供土壤。不过这两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全职太太的土壤貌似产生了,尤其是在北上广深地区。2014年,某网络平台曾发布《中国全职太太生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全国已有28.6%左右的已婚女性选择成为了全职太太。这个数字挺吓人,也不知道够不够权威。


那么我们国家有没有对全职太太的保障措施呢?我国婚姻法第四十条规定,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予以补偿。然而这条法律要想生效有个前提,就是夫妻要书面签署约定,也就是所谓的分别财产制。然而这么伤感情的事中国人很少去做,所以实际上这一条就很难生效。


而在实行夫妻分别财产制的英美法系国家,都引入了家事劳动评价理论,逐渐建立了复合型财产制,并通过补偿性扶养费的给付来弥补分产制在离婚时对当事人一方造成的不公,保障从事家务一方当事人的经济利益。而在全职太太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现象的日本,法律对于全职太太权益的保障更是非常完善。在日本,不仅政府在所得税法的制定上推行“配偶减税”政策,而且日本很多企业为了弥补雇员妻子养育子女带来的家庭收入损失,特别给这种员工发放家属津贴。


在我们固有的印象里,日本女性在社会上处于从属地位,尤其女性在职场上生存不易,不得不回归家庭成为家庭主妇。但如果具体到每个家庭,日本女性的家庭地位却是非常高的。日本家庭往往是女性掌握财政大权,丈夫所有收入包括奖金,加班费,报销费都悉数上交,然后再从妻子那里领取午餐费和零花钱。而做完家务之余,和苦哈哈工作的丈夫相比,妻子则可以真正享受人生,去各种消费,去学习各种附庸风雅的茶艺、花道活动。而随着家用电器越来越普及,家庭主妇其实早已经被解放了。


让人羡慕的还在后面。在一篇描述安倍女性经济学的文章里介绍,日本有一种“熟年离婚”现象:“特指在丈夫拿到退休金之后离婚,此时日本女人50岁多点,而且日本社会没有带孙子的习惯。退休的老头往往被老婆看做无用、难看而又碍事的粗大家什(原意为不再具有使用价值但不又不能随便处理的笨重家具或家用电器),在家没有地位,连狗都不如,离婚也是正常。而熟年离婚后日本女人开始享受人生的 第二个春天 。”既然日本全职家庭主妇的生活这么滋润,而在职场中又那么受挫,所以想让日本女性走出家门成为职业女性的“安倍经济学”也就玩不转了。


我们常常感觉,日本的现状就是我们的未来,经济发展状况、老龄化问题似乎也都印证了这一感觉。那么未来我们会不会走入日本式的家庭模式呢? 不好说,但这不妨碍我们借助他山之石畅想一下。全职太太盛行的日本社会,夫妻双方似乎也没有哪一方占了太多便宜,或者从各自的角度看过去,都感觉自己一方吃亏了。但有一点,全职太太辛苦半辈子,到头来一旦婚姻失败就一无所有,这样的情况是不可接受的,在这一层面日本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


本报评论员牛角



(原标题:日本主妇的现状也许是中国全职太太的未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