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美国的年轻人穷,日本的年轻人丧,中国的年轻人跟他们都不一样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hexu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7-7 8:17:11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封面新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因为我们 又穷又丧 !!! 先别说这太悲观,真相如此。 如今美国的年轻人比20年前穷了不止一点半点。 年初,Young Invincibles发布了《美国年轻人财务稳健报告》,把美国25岁~34岁的千禧一代,跟“婴儿潮一代”(1955~1954年出生)在同年龄段的收入做了个对比,结果发现: 2013年,千禧一代40581美元的平均年薪比婴儿潮一代在1989年的平均年薪少了20%,如果再考虑到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等因素,千禧一代的穷只会更触目惊心。 接着,当把千禧一代的房子、汽车、存款、理财等个人财产加起来一看,29530美元的平均值更是比婴儿潮一代少了52%。 所以,除了外国的月亮没有比较圆,美国的年轻人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有钱。 但比穷到认清这个世界的现实还要现实的是,学历越低,越难翻身。 Pell Institute是一家高等教育调研公司。它的一项研究表明,越是高等学历家庭的孩子,他们的大学毕业率越高。1970年,高收入家庭孩子的毕业率是低收入家庭的6倍,现在则是8倍多。 换句话说,寒门难出贵子的说法并非危言耸听,而在越来越多的应验。 日本的年轻人就更不轻松了,随着经济的不景气,他们已经进入了“低欲望”时代。 不想买车; 拒绝工作聚餐; 远离父辈热衷的高尔夫和滑雪运动; 越来越少去居酒屋小酌两杯,而是回家喝罐装啤酒; 不买比优衣库更贵的衣服,甚至开始觉得优衣库都是贵; 也不热爱去大商场,而是喜爱去百元店; …… 在本该变着法子花钱的年龄却对一切失去了兴趣,真的不要太丧了喂! 日本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这本书中把讨厌消费的年轻人构成的日本社会称为“低欲望社会”。 而低欲望除了表现在消费上,还体现在人际交往中,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人有了孤独终老的觉悟!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2015年,平均4个男性中就有1个在50岁前都没结过婚,女性则是每7个人中有1个“终身未婚”。 日本广告公司博报堂的调查网站しらべぇ编辑部对日本 20 到 60 岁的 692 名未婚男女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 一旦过了30岁,超过一半的人会认定自己将孤独至死。 跟他们比起来,中国的年轻人真的不太一样。 《经济学人》在2016年7月的一篇文章中,把中国中产阶级的家庭年收入划定在7.66 万~28.6万人民币之间,并且说,中国有大约2.25亿人满足这个标准。 可按照某理财应用发布的《2017年轻人消费趋势数据报告》所揭露的2016年全国年轻人月均6726元的收入来看,绝大部分年轻人都是7.66万元年收入的门槛附近,好比是王者荣耀里的“倔强青铜”。 穷吗?穷! 但中国的年轻人显然更爱花钱,他们眼中的“有钱/没钱”也不仅是收入要达到多少,而是从生活品质的角度来衡量,所以挣一万花两万、只为更好生活的情况比比皆是。 证据是在支付宝的2016年全民账单中,80后人均网上支付的金额是12万元,上海、浙江、北京、福建、江苏5个省的人均支付金额都超过了10万元。同时,在1亿花呗用户中,80后和90后这两个群体占了86%。 这些钱,绝大部分都以“消费升级”为名贡献给了各种标榜着能提升生活质量、营造生活品质、感受轻奢生活的商品,以及一种叫“买买买”的“病”。 所以,中国的年轻人的穷不叫穷,而叫“中产阶级生活方式”! 但中国的年轻人对买买买的痴迷何尝不是一种丧。 正是因为生活的不如意和现实的压力,才让中国的年轻人不停地寻找抵御焦虑、鼓励前行的手段。 只不过,长辈们的成功学和暴力鸡汤,在我们这儿行不通了。 我们更喜欢草东、葛优瘫、马男、《感觉身体被掏空》、《逃避可耻但游泳》这些“小确丧”的乐队、表情跟影视作品。 拿草东的这段《大风吹》的歌词来说: 哭啊、喊啊、叫你妈妈带你去买玩具啊,快、快拿到学校炫耀吧,孩子,交点朋友吧。哎呀呀,你看你手上拿的是什么啊,那东西我们早就不屑啦,哈哈哈 歌词本身很直白,透露出一种自暴自弃的态度。 如果在长辈眼中,它属于不够积极,应该少听的那类歌。 我们也承认这首歌不属于正能量,但它的神奇之处在于,我们会被歌曲传递的一种迷人气质所吸引,进而感受到一种生猛。换句话说,热血少年无法征服世界,小丧青年倒更能认清现实,享受人生! 于是,既然这么穷了,还不能买点东西抚慰下自己嘛! 传说中的负负得正!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