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天皇家族何以延续千年?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6-21 6:13:45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最近,日本天皇正式确定退休时间,引发了大家对这个千年皇室的好奇。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古代日本的皇室传奇。


*****


相传开天辟地之初,日本列岛还不存在,有一天,众神俯瞰苍茫大海,觉得美丽的海中既无海岛,也无人烟,实在寂寞。于是,掌管万物生灭的女神召来伊耶那岐、伊耶那美兄妹,命他们到下界治理海洋。


他们先后生下8个儿子,也就是四国、九州、本州等8个岛屿,总称“大八洲国”。伊耶那美生完8子,坐起身时,又生6岛。接着,她又创造了岛国的山川草木。



既然创造了日本列岛,为什么不再生一个天下之主呢?于是,伊耶兄妹又生出了“日神”,即“天照大神”,她一出生就光芒四射。二神很高兴,将她送到天上。后来,天照大神派孙子带着3件神器统治下界。他死后,后代彦火火出见尊统一日本列岛,公元前660年登基,成为大和民族的最高统治者,被尊奉为神武天皇,也是“开国之神”。那3件神器从此成为历代天皇标榜正统的“三大神器”。


神武天皇的故事主要记载于公元8世纪日本皇室授意编写的《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两部史书中。由于历史久远,其真实性已不可考。学界基本认为,神武天皇并不存在。这个神话模仿了中国皇权天授的故事,强调皇权神授,为天皇血脉的正统性和“万世一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真实的日本天皇究竟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根据中国史书记载,在南北朝时期,日本先后有5位大王来华要求册封。那时,日本还没有称天皇,只是称大王。


7世纪初,“天皇”的称号正式出现了。提出这一称号的是日本第一位女皇、第33代天皇推古天皇。推古天皇592年登基,628年去世。一般认为,这是有日本信史可查的最早的天皇。她在位期间,中国建立起统一的隋朝;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强大起来,占据汉江、洛东江流域。周边形势的变化引起了推古天皇和她的侄子、摄政王圣德太子的注意。他们也试图建立中央集权体制,开始了一系列改革,树立天皇是国家最高统治者的观念,还重视中日邦交,向中国派遣留学生。



不过,他们不愿再臣服于中国。公元608年,推古王朝在给隋朝的国书中,首称“东天皇敬白西皇帝”,即推古女王称自己为“天皇”,称隋炀帝为“皇帝”。这是日本在对外交往中第一次正式使用“天皇”称号,意在挑战华夷秩序,与隋朝平起平坐。


*****


公元629年,舒明天皇即位。642年,其皇后即位,称皇极天皇。在舒明、皇极两朝,贵族苏我氏大兴土木,劳役人民,暴虐骄横,甚至藐视和排挤皇极天皇。朝廷上逐步形成反对苏我氏专权,主张学习中国唐朝制度的改革集团。这个集团的核心人物就是舒明、皇极二人的儿子中大兄皇子。他求教于留学隋唐归来的学生和僧侣,立志革新政治,增强王室权威。645年,他精心策划了一场“清君侧”的宫廷政变——


那年6月12日,权臣苏我入鹿上早朝,在殿门前遇见了一位歌舞伎。歌舞伎嬉闹中,苏我入鹿解下佩剑。走进宫门后,大极殿的12道大门立刻悄然关闭上锁。大殿上的早朝如期进行,中大兄皇子等人手执武器藏在大殿旁,气氛极为紧张。突然,中大兄皇子率先冲入大殿,刺伤苏我入鹿。苏我入鹿跑近皇极天皇的御座。皇极天皇也很惊恐,问儿子发生了什么事情。中大兄皇子回答母亲说:“苏我入鹿尽灭天宗,将倾日位。”听罢,女王默默退殿,不加制止,苏我入鹿随即被杀。



苏我入鹿的父亲苏我虾夷得知儿子被杀后,企图反扑。中大兄皇子立即展开政治攻势,宣传“天地开辟,君臣始有”,揭露苏我入鹿专横跋扈、违君之道的罪行。苏我虾夷的部下纷纷“解剑投弓,舍此而去”。众叛亲离的苏我虾夷烧宅自焚而死,权倾一时的苏我氏退出了历史舞台,权力重归天皇。


*****


清除了苏我氏后,皇极天皇打算让位给儿子中大兄皇子。但中大兄皇子为避闲言,不受皇位,由舅舅轻皇子即位,这就是孝德天皇。


孝德天皇是位博学之士。《日本书纪》说他尊崇佛教,“为人柔仁好儒,不择贵贱”。他博览中国典籍,对远自黄帝和尧舜,近至汉唐诸帝的治国之术颇有了解,一直想改革日本陈腐的政治。



孝德天皇上台伊始,立中大兄皇子为皇太子,辅佐政事。他还仿照唐代官制,任命阿倍内麻吕为左大臣,苏我石川麻吕为右大臣,中臣镰足为内大臣,又任命从唐朝留学回国的僧旻、高向玄理为国博士,组成了改革的智囊班底。


645年6月19日,孝德天皇宣布年号为大化,取自中国的《尚书》“施教化,大治天下”之意,这是日本第一次效仿中国使用年号。646年1月1日,孝德天皇发布《改新之诏》,开始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废除世袭氏姓贵族制度,确立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体制;废除贵族私有的土地制度和部民制,将土地、部民全部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国家每6年一次,把田地平均分给农民;统一租税。


大化改新让日本正式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天皇成为最高权威,自诩为神的代言者,把全国的土地和人民控制在自己手中。


但大化改新没有给孝德天皇带来平静。他原本与自己的外甥、皇太子中大兄皇子关系密切,政见一致,携手改革。但在改革过程中,两人出现了不同看法,日渐失和。


651年,孝德天皇改年号为白雉,第二年又将政治中心从奈良县的飞鸟移至难波(今大阪)。这一切似乎都是为了摆脱中大兄皇子。当时,新政不断受到贵族和旧势力的抵制。中大兄皇子既是为了控制残余的守旧势力,也是为了个人的权柄,要求孝德天皇迁都回飞鸟。孝德天皇不肯接受。653年,中大兄皇子毅然率领皇室贵族和朝廷大臣返回飞鸟,大半臣子也随他而去。孝德天皇独自留在难波,成了“孤家寡人”,第二年就在抑郁之中去世。


孝德天皇死后,皇极太上天皇于655年重新即位,称齐明天皇。中大兄皇子668年正式即位,是为天智天皇。在即位前,他颁布了日本历史上第一部正规法典《近江令》,将大化改新的成果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


大化改新没能让天皇家族地位永固。中大兄皇子登基后,赐给大化改新的功臣中臣镰足一个姓氏:藤原。此后,藤原氏长期受天皇赏赐,拥有大量土地和财富,于9世纪下半期建立起摄关政治,开始独揽朝政。


“摄关”是摄政和关白的合称。天皇年幼时,由太政大臣代理行政事务,称为摄政;天皇长大亲政后,另设关白一职,辅助天皇总揽政事。按规定,摄政应由皇室成员担任,但自从藤原良房在866年自称摄政后,这个职务就落入权臣手中。11世纪中叶,藤原氏的庄园已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十几分之一。既有摄关两职在手,又有庞大经济基础,藤原氏便能随意废立天皇了。


11世纪中叶以后,藤原氏的专权日渐受到皇室和官僚的反对。1086年,白河天皇为抵制藤原氏,让位给年仅8岁的堀河天皇,成为太上天皇。他在自己的住处建立“院厅”,任命官吏,挑选武士保卫太上天皇和院厅,国政事务都归院厅处理,“院政”由此诞生。


太上天皇真正掌权的时间不长,仅有100年左右,即后三条、白河、鸟羽、后白河4位太上天皇统治时期。


在各方反对藤原氏的时候,新兴武士阶层登上历史舞台。为了从外戚手中夺回皇权,朝廷不得不借助于武士集团的力量。源氏武士团是成长最快、最强的武士团之一。1192年,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与朝廷相并立,形成了双重政权结构。



源赖朝去世后,幕府实权落入他的妻子北条氏家中,他们与皇室的矛盾日趋尖锐。1221年,矛盾终于激化,京都的皇室和贵族发动了声讨幕府的“承久之乱”。当年5月15日,皇室向全国发令讨伐幕府。得到消息的幕府立即进行反击总动员,“军中只闻将军之令,不闻天子之诏”,迅速集结19万大军,由北条时房、北条泰时率领,兵分三路进军京都。发兵的同时,北条义时还写信给后鸟羽太上天皇说:“今派19万大军,请见情迎战。若仍感不足,我将亲率20万大军赴京都。”此时,皇室的兵力只有1.7万骑。6月5日至6日,两军在杭濑川相遇,皇室军不战而溃,幕府军进入京都。后鸟羽太上天皇大惊失色,投降时推卸责任说:“此次事件并非是自己策划,而是谋臣的计划。”


平乱之后,幕府对皇室进行了严厉的惩处,废掉了年幼的仲恭天皇,停止了太上天皇的院政,将两位太上天皇后鸟羽和顺德流放,拥立后堀河天皇登基。


13世纪下半叶,为争夺皇位,皇室分裂成两个系统。以后嵯峨天皇的长子后深草天皇为首的,称持明院系统;以次子龟山天皇为首的,称大觉寺系统。两派争相讨好幕府,以求获得支持。


*****


1467年,日本进入战国时代。在幕府之下,出现了众多拥有土地和武士的大庄园领主,称为大名。大名的出现和战国的到来,成了摇摇欲坠的天皇家族的救命稻草。因为,大名要在乱世中扩充势力,巩固地位,除了兵权和土地,还渴望获得朝廷授予的官位和荣誉称号,以显得自己名正言顺。为此,大名们从经济上纷纷资助皇室,而经济拮据的天皇就靠着卖官鬻爵维持生计。


16世纪后半叶,两个声名赫赫的大名——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为了利用天皇压服其他大名,对天皇和皇室都表现得非常尊重。可怜的天皇对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的“尊皇”行动受宠若惊。正亲町天皇竟然称颂织田信长是“大宏量”“大广智”“大无欲”“大慈悲”。



继丰臣秀吉之后,大名德川家康战胜群雄,结束了战国时代,于1603年2月开创江户幕府时代。此后的200多年里,天皇的皇位继承,除了因病、因亡者外,几乎都受到江户幕府的干涉。如果有天皇对江户幕府的干涉稍稍表露出不满,就会受到迫害,甚至被杀。比如后光明天皇、桃园天皇、后桃园天皇等人,都是死得不明不白。


在德川家族的江户幕府统治下,天皇的自尊和权威丧失殆尽,天皇的地位跌落到了历史的最低谷。能够延续其血统,不被彻底推翻,已是天皇家族的万幸。就在这历史的谷底,日本迎来明治天皇,开始了现代化里程。


作者:宋志勇、龚娜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