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起源于中国端午节的日本儿童节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5-5 9:23:43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日本儿童在公园里踢足球


人民网东京5月5日电(许永新)在日本,5月5日为“儿童节”(こどもの日),现在已不仅是儿童们的节日,而是被定为公休日,大人们也休假,是黄金周的一个组成部分,可见日本是很重视这一节日的。虽说是儿童节,却主要与男孩子有关,因此实际上称作“男孩节”似乎更为确切。当然,日本的女孩子们也有自己的节日,那就是3月3日的女儿节。同女儿节一样,儿童节也是一个受到中国影响形成的节日。


旧历5月5日是中国的端午节,这一节日在奈良时代(710年-794年)传到了日本。据说在中国的端午节习俗传到日本之前,日本曾经有过只有女人们参加的祭祀活动。5月是水稻播种的季节,年轻的女子们躲在家中沐浴净身,举行活动祈求丰收,并将菖蒲与艾草插到房檐以起到避邪的作用。这一活动与从中国传来的端午节相结合,便形成了端午节(端午の節句)的习俗。


从镰仓时代(1185年前后–1333年)开始,由于菖蒲与尚武在日语中同音,另外菖蒲的形状与剑相似,因此端午节开始被认为是男孩子的节日,用来祈求男孩子的健康成长。另外还在室内装饰盔甲、刀剑、武士人偶等。并且开始在院前悬挂鲤鱼旗,这一做法也是来源于中国的“鲤鱼跳龙门”(登龙门)的典故,也算是望子成龙的一种表达方式,从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开始全面普及。


日本明治政府自1873年开始废除旧历,采用公历纪年,于是端午节便从旧历5月5日移到了公历5月5日。1948年把这一天正式制定为儿童节。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