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利用3D"克隆"国宝 传统技艺在冲击中寻找出路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国际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4-8 13:32:25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原标题:日本利用3D"克隆"国宝 传统技艺在冲击中寻找出路



释迦摩尼三尊像复制品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李轶豪):近日,日本东京艺术大学与“铸造之乡”富山县高岗市合作,依靠3D打印技术和铸造、雕刻等传统工艺,共同完成了奈良法隆寺国宝——释迦摩尼三尊像的复制。传统技艺在与最先端技术的合作中,既面临着挑战同时又拥有了新的机遇。


位于日本北陆地区的富山县高岗市是传统的铸造业聚集区。距今400多年前,该地藩主召集众多匠人,引入当时最前沿的铸造产业,打造了当地的工业基础,也形成了最初的城市雏形。明治时期(公元1868年至公元1912年),美术工艺品逐渐受到青睐,高岗的铸造匠人也因精湛的技艺享誉日本。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日本传统工艺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以铸造业为例,过去25年间,全国铸造作坊从4241家减少到1886家,萎缩了一半以上。高岗的铸造业同样面临人员减少、匠人老龄化的问题,多家制作所缩减规模甚至倒闭。不过,近日高岗区域经济的复兴出现了可能的转机。奈良法隆寺的镇寺之宝释迦摩尼三尊像,借助最先进的3D打印技术,被这里的匠人完美地“克隆”。此次3D项目负责人、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的伊东顺二教授说,之所以选择与高岗的匠人合作,是因为看重高岗的铸造传统和精湛技艺:“(在高岗)铸造街仍然保留,有很多技术高超的匠人,在这里(还原国宝)具有可能性。”


据记载,释迦摩尼三尊像建造于飞鸟时代(公元592年至公元710年),是由外国僧侣工匠所铸,堪称日本佛教美术史的开山之作。它是日本的国宝级艺术品,同时也进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平时鲜有公开展示。但此次的3D复制品不仅可以各地巡展,而且可以让观众近距离欣赏,甚至可以触摸。积极推动该项目的高岗市市长高桥正树认为,正是新技术同传统工艺的结合,才成功地复制出了1300多年前的国宝级文物。高桥正树说:“一个看点就是东京艺术大学最新的3D技术同传统的铸造、雕刻技术的结合。第二点是这些传统技艺再现了具有艺术价值的历史文物。”


高岗的传统手工艺匠人,一直都有参与各地古文物的修复工作。而3D打印技术除了对文物进行全方位的还原,还能对破损的部位进行修复,再加上匠人的制作、打磨,让复制品的精细程度甚至超过了“原件”。这种复制方法拓展了新的渠道,对传统工艺提出了更多的需求,给以铸造业为主的区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在参与该项目的匠人眼中,传统技艺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梶原制作所的社长梶原敏治说:“未来有3D介入的工作内容会越来越多,但是我不太喜欢,因为失掉了手工制作的特色。”


老匠人的坚持,改变不了后继无人的尴尬。如何培养传承之人,是高岗上至市长下至匠人师傅都面临的课题。据介绍,在当地的小学有开设铸造技术和铸造历史相关的课程;县立的工业高中有专门的专业;日本政府在当地的国立大学大学开设艺术文化系,授课内容主要以工艺品为中心,毕业之后有人跟随当地的“名家”继续钻研。高桥市长说,政府从财政、技术、人才培养各方面全力支持,目的是使传统技艺能够继续传承:“目前的匠人拥有着很高的技术,但同时后继乏人,匠人的总体数量在减少,培养拥有热情的年轻人,让他们在具有传统的高岗,成为下一代的匠人。”


先进的技术一方面冲击着传统工艺,同时又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东京艺术大学伊东顺二教授认为,新技术与传统的完美结合,才能让两者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对传统艺术的需求逐渐减少,人才也缺失,艺术的过程无法持续,为了克服这个问题需要引入先进的技术。同时,只依靠先进的技术并不行,要发挥两方面的优势,整体向前发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