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提老年“门槛”,能否缓解老龄化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山东商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8 15:51:28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71岁潘迎紫,无论容貌还是身材都似少女;80岁王德顺精神矍铄,拍戏走T 台,完爆小鲜肉……其实,像这两位一样的“不老神话”不仅在娱乐圈里一抓一大把,平民百姓中也不少见。看着他们不免有些疑惑:到底该不该用年龄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已为“老年人”?究竟多大才算老?日本老年学会近日给出了答案:75岁以上才算老年人。 记者 刘庆英


究竟多大才算老年人?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心理学系教授布莱恩·卡朋特曾说,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家庭规模的缩小、战乱的减少……整个人类都在“长大”。


的确如此,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16世界卫生统计》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报告显示,2010年以来全球人均寿命已呈普遍增长趋势,日本人均寿命全球最高,为83.7岁,其次是瑞士83.4岁,新加坡83.1。排名前十的还有澳大利亚、冰岛、意大利、瑞典、韩国、加拿大等,他们的平均年龄都超过了80岁。


现在许多国家都是将60岁或65岁以上的人定为老年人,并以此来制定实施社会管理、保障规章制度。但种种事实却表明,究竟多大才算老年人还亟需重新定义。早在2015年召开的“上海论坛2015”高端圆桌会议上,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专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要重新科学定义“老龄”。


从长远来看,老年应该是一个流动性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而变化。在对年龄的传统测量中,人们往往只是将超过某一特定年龄(通常是65岁)的人定义为老年人。但美国科学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曾刊登一项研究称,寿命的快速增长并不一定会导致人群的快速衰老。该项研究的带头人、IIASA世界人口计划执行主任谢尔盖·谢尔博表示,随着人们过着更长寿、更健康的生活,老年人的定义也将继续发生改变。谢尔博还举例说:“现在60岁的人可能只是中等年纪,而在200年前,60岁已是非常年迈的年纪。”


2013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就确定了新的年龄分段,具体为: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60岁至74岁为年轻老年人,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由此可见,日本老年学会将65至74岁人群重新定义为“准老年人”,将“老年人”的定义上调至75岁以上,不光是建立在对日本国内死亡率以及有必要接受护理的老年人比例推移等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更是大势所趋。更何况日本国内一项意识调查显示,对将65岁以上定义为老年人持否定态度的意见占到大半。


寿命延长会减缓老龄化?


众所周知,世界各国目前均面临着社会老龄化问题。按照国际上公认的定义,所谓老龄化是指社会中 60岁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或 65岁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但如今人口寿命延长,60岁以上的人口在迅速增长,如果还按原来的标准来算,这就意味着老龄化无疑也在加剧。


但谢尔盖·谢尔博表示,如果认为一个人年迈与否的标准不是因为他已65岁了,而是还考虑了他剩下的寿命,那么人类寿命增加的越快,衰老的程度反而越慢,“之前传统的定义将很多人划进老年的行列,尽管他们具有很多更年轻的人所特有的特征。”


与谢尔盖·谢尔博一起进行研究的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研究人员沃伦·桑德森也表示,晚年开始的时间非常重要,因为它常被用作日益减少的劳动力的参考指标。他说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调整晚年开始的时间也至关重要,对于科学理解人口老龄化非常重要。


而日本老年学会也认为,随着医疗进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与10年前相比,体力及脑力活动能力都年轻了5—10岁。


从这一角度来看,重新定义老年人似乎已成为破解社会老龄化加剧的首要步骤。


也正因此,日本老年学会建议将前期老年人即65~74岁人群作为“准老年人”视作社会支柱,参加到社会活动中来,帮助实现充满希望和活力的老龄化社会。


而美国国会曾推出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老年人口的增加不会必然带来社会经济发展的衰退,因为这份报告发现老年的技术人才在创造生产力方面反而比年轻没有经验的劳动力有更多优势。当然,现在看来,美国国会的这份报告也是建立在65—74岁的人群继续参加工作的基础上的。


老有所为,不得已为之?


日本老年学会相关工作组组长大内尉义医生直言:“年轻劳动人口逐渐减少,被认为是老年人的人群有必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其实,去过日本旅游的人会发现,在很多工作岗位上都有老年人忙碌的身影。尤其是一些服务行业,如保安、清洁工、饭店服务员等。


在全球老龄化的当下,不仅日本在呼吁“准老年人”继续上岗,像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虽没公开号召,却也以延迟退休等方式来延长他们的工作年限。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谢韬曾撰文指出,英国老龄人口的就业率在欧洲属于较高水平。居住在北伦敦巴尼特区域的罗兰德·海勒就希望自己能一直工作。在他居住的小型商业区内,超市、花店、书店、邮局等店铺内,很多工作人员都属于“老龄人口”。但与罗兰德·海勒不一样,在日本,“准老年人”继续工作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一部分仅是为维持生活,他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悠然自得。


有人质疑,“准老年人”继续工作,会阻碍年轻人就业,挤压年轻人的发展空间。但有研究认为,从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如果75岁退休的话,便于年长者将自己拥有的技术传承给年青一代,也能防止日本技术水平的衰退。


但这些“准老年人”就业,真能解决眼前的老龄化问题吗?其中又有多少不得已而为之?许许多多的问题还有待日本政府乃至世界各国仔细思量。


(原标题:日本提老年“门槛”,能否缓解老龄化)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