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农村如何变成世外桃源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23 16:06:07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还有人向往乡村吗?


或者说,如果我们是农村走出来的,我们是否还愿意回去?再或者,我们还回得去吗?


说说我知道的两个人。


1993年,柴静考上大学,坐了30个小时的火车到湖南。清晨靠窗的帘子一拉,心里一惊,一个小湖,里头都是荷花——这东西在世上居然真的有?从此打定主意,再不回山西了。(山西拥煤自重,早在数十年前就常年被烟雾笼罩。)


贾樟柯也说过,他出生的小镇山西汾阳,几十年以前,当地的老师和北京的、上海的一样优秀,因为当地人在外面有多大的功名,都会落叶归根,回到自己的故乡,自然会参与到家乡的建设。而现在呢,农村的孩子很难考上好大学了。


经济发展牺牲了农村,并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国外也一样。但国外的乡村怎么样了,也如我们的一般凋蔽吗?


从最近上映的日本电影《你的名字。》或可略窥一二。虽然是动画,片中很多场景都是取自现实。日本农村是什么样呢:干净天然,绿树成荫,水清鱼游,花香鸟语,说世外桃源并不过分。


但日本的乡村并不是一直如此。那么以前什么样?和我们现在一样。


1950-1970年代,日本经济高度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传统的村落社会迅速崩塌。青壮年大规模离开,只剩下儿童和老弱病残。工厂排放着污染,养殖场散发着恶臭,村庄被垃圾包围,更不要提对当地产业、自然资源、文化遗产的保护了。


自然,居民的生活品质也愈加下降。1968年,当地报纸《北飞时报》看不下去了,决定发起了清理河川运动。为了表示维持水质的决心,人们还一起放养了3230条锦鲤。


在日本,锦鲤被称为“国鱼”,意寓吉祥欢乐,还象征着和平、友谊,常常出席各国的世界博览会。因为锦鲤的出现,当地居民们开始重视起濑户川的环境来,每户居民从自家门前做起,晨昏两次固定清理河中的垃圾。


到了冬天,大家还要一起把锦鲤打捞起来送到较深的水塘里过冬,籍此,居民会再次合力彻底清理水塘,待春天再把锦鲤放回。这样,养锦鲤成了当地居民共同的事务。


美丽的濑户川自然成了大家共同的骄傲,锦鲤图案也化身为古川町象征性的风景。观光海报、明信片等都要放。


濑户川的再造成为一个起点,水道周边的环境美化也顺利成章地展开,人行道、小桥、栏杆、座椅都开始变得美轮美奂。居民开始意识到,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大幅改善生活环境,1970年代,当地制定了《古川町市街地景观保存自治条例》,阻止古川町的不当开发。


1981年,濑户川旁有一座传统的酒厂仓库要改建,当然最经济实用的建筑方式是采用钢筋混凝土,但为了顾及濑户川的景观,老板不惜成本,采用了传统的“白壁土造”式作法,即墙壁涂成白色的土造仓库,这是过去富有人家建在住居旁用来存放杂物的,墙壁很厚实。


当地还有一个老规矩,居民的房舍高度不能超过城内町公所的三层小楼。但只是通过条例等来限制不当开发,并无助于积极性的提高。于是,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居民在整修房子时遵照当地传统,并给予补助。某户人家,就在两年内领了100万日元的补助款。1986年,政府还设立了“街道景观设计奖”。


于是,古川町的房屋大部分以古法建造,房屋结构通过榫卯衔接,不用铁钉,其出檐、格栅、斗拱等都保存了日本传统的木造工法,层次丰富且统一。


这样做的同时也振兴了当地传统的木匠产业,保护了手艺人不丢掉饭碗。飞驒地区山林资源丰富,林木相关产业过去一直是当地主要经济来源,而古川町的一个别号就叫“木匠的故乡”,全镇1.6万人口,有160多位木匠。


比如屋檐下斗拱的装饰——“云”,就是当地木匠的拿手绝活之一。走在古川町,各家屋檐下都装饰着雕刻成树叶、藤蔓等各式各样的云,云饰斗拱也成为木匠的签名,看到云你就知道这座房子是谁造的了。


1989年,古川町获得国家补助,决定兴建一座“飞驒木匠文化馆”,以保存和展示当地的木匠文化。整幢建筑也是最重要的展示之一,当地木匠就地取材,采用当地工艺制成,全部使用大木作毛榫接而成,没用一根钉子。


木匠文化馆产生的影响无远弗届,不仅让古川町传统木匠技艺得到保存和传播,还吸引全国各地的木匠和建筑师前来取经,也大大振兴了当地林木产业。同时,文化馆周边环境也大大改善,町公所在此规划了一个广场,成为新的市镇中心,也是当地居民最喜爱的公共空间。


随后,当地又陆续兴建了展现伐木产业的“山樵馆”;展现农业特色的“乡土民艺会馆”以及记录表现当地非物质文化“太鼓祭”的“飞驒古川祭会馆”等等。这些地方不仅是当地年轻一代了解传统知识的学习场所,也是外地游客的必去之处。


可以看出,传统是古川町社区营造的基础,但传统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传统的文化活动是将古川人凝结在一起的另一纽带。


比如每年的1月15日举行的三寺参拜,此时,外出务工的女性都会返乡,穿着漂亮的和服,沿着濑户川走向圆光寺、真宗寺和本光寺进行参拜。不仅会在濑户川放灯祈求良缘,濑户川沿街还会摆上上千座蜡烛,蔚为壮观。


每年春季四月的“飞驒古川祭”是古川町最热闹的日子,也是全日本的重要节日之一。九座大型祭台分属町内九区,“花车巡游”“起太鼓”等活动贯穿节庆,必须动用全町力量才能举行典礼。此时,大量在外地的年轻人都会返乡参加祭典,出钱出力共同操办。


4月19日深夜,所有居民一起参加“起太鼓”仪式,壮汉们敲打着太鼓提醒大家,“春天来喽~~”每年都会吸引数百万人潮。


白天还有狮子舞,会去各居民家门口讨钱,很燃的。


而与我们不同的是,古川町一路走来,并不是靠政府的指导摆布,而是由村民自己来民主决定的。村民组成了各种各样的组织,为建设故乡出谋划策,政府只是充当服务的角色。


有一次,当地一间印刷厂迁出,所在位置要改建成停车场。“木之国造乡协会”听闻后,担心停车场建在市街中心会破坏街道气氛,同时也会引来过多汽车。于是积极协调,最后,町公所出钱租下土地,建设了一家有地方风味的餐厅,这正好缓解了众多游客反映的没有较大餐厅聚餐的问题。


其他还有“青年会议所”,常年举办各种活动激发儿童对社区的认同;“街道花艺造景”组织,鼓励居民种植牵牛花,美化自家环境与市容;“日本生活学校”,推动生活环保等等。小到讨论自动贩卖机能不能放进社区,大到新建筑的型式与位置,每个人都有对社区的想法与意见。


“飞驒市观光协会”会长村坂有造还提到一件事,当初日本政府在兴建经过古川的41号国道时,古川的居民认为这关乎当地风貌的大事。古川人一番研究,向政府建言,决定在道路沿线种植榉木,这样可以便营造一条绿色的道路。“我们认为,榉木20年就可以长大,很快就可以达成我们的梦想,所以就去做了!”


这便是古川人的想法,家乡的营造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等上20年让树木成林;也不可能不犯错误,可以在漫长的时光中不断去修整,但粗糙鲁莽的大干快上往往是破坏力最大的。


东京大学教授西村幸夫在《再造魅力故乡》中文版序中说:在进行急剧社会变革的今日中国,理解这些如同绘画一般缓慢的社区营造,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