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这才是日本:中国人对日本人的五大误解

作者:观点 文章来源:qing5.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26 15:18:03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或许是历史的原因,又或许是文化的原因,中国人仿佛和日本人很难“和谐”。实际上,这两个邻国之间有着太多的误会,例如,中国人认为日本人都非常喜欢看漫画书,尤其是日本中年人喜欢戴着口罩在便利店看情色漫画等等。



中国人对日本人还有哪些误会呢?以下盘点了五个方面。


误会一: 中国人认为日本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看漫画书。 尤其是中年人喜欢看情色漫画,公司职员西服革履在拥挤的电车上,左摇右晃手拿著漫画看得津津有味,年轻人更是漫画不离手,这几乎就是日本人的标志之一。


此番情景在20世纪90年代前的确如此,现在已经大不相同了。日本NHK电视台曾调查,现在日本的年轻人已经不爱看漫画了,他们都热衷於打游戏机。看漫画的多数是80后和前世代,但当这些人也逐步进入中年,随著年龄的增长,生活环境的改变,个人兴趣变化,对漫画的喜好也逐渐下降。


误会二: 中国人老是认为寿司和生鱼片是日本人的主食,而三文鱼寿司是寿司的代表,这种理解简直大错特错


日本近海不出产三文鱼,传统上根本就不吃三文鱼,近20年从海外传入后在日本流行。日本料理称为“和食”,寿司和鱼生是日本料理中两个品种。日本料理主食是米饭和面条,靠海多食用新鲜海产,和食以清淡著称,烹调讲究保留食材原味。多用以糖、醋、味精、酱油、柴鱼、昆布等为主要调料,重视食物的色香味形。日本料理烹饪方式简单,就是切、煮、烤、蒸、炸。代表性食物很多,如寿司,豆腐,天妇罗,拉面,生鱼片,饺子,饭团,纳豆,河豚,味增汤等等。


日本料理有本膳,怀石和会席料理之分。在日本西餐和中国菜也很流行,而且历史非常悠久,和食,洋食和中华料理,在日本被并称为三大菜系。日本家庭日常饮食也很多元化,中西日餐各种式样都有。为能吃到最新鲜寿司,日本家庭多到寿司店,最普遍就是回旋寿司。在家里通常是做简易的寿司卷,生鱼片则都是买回来吃,每天吃根本不可能,一周也就一次半次而已。


误会三:中国人认为多数日本人睡榻榻米,很多日剧场景也是如此


传统榻榻米是用蔺草编织成的草席和草垫,现在日本农村传统建筑仍然使用。日本人将房间式样分成“和室”和“洋室”,多数城市房屋都是洋式房间,高级公寓有时会保留一间和室。但所谓和室无非是在地板上,铺一层蔺草席而已,与传统制作的草垫分别很大。日本老年人还是习惯睡地铺,一般日本人都是睡床。传统制作榻榻米的工艺正在失传,日本的蔺草也是从中国进口的。


榻榻米草席不耐磨损不能受重压,所以不适合放洋式家具,只能放传统和室轻便家具,因此在生活上不太方便。在和室起居必须采用跪姿,长期压迫小腿之下,容易使女性大腿变粗,小腿则成为萝卜腿,所以城市年轻女性,一般都喜欢西式房间。日本多数人根本就不睡榻榻米,年轻人更是如此。


误会四:中国人认为日本人热衷工作,埋头苦干以公司为家,“过劳死”一词都是日本发明的,原因是过度工作导致死亡。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没有爆发前,不少日本职员的确工作压力过大,现在除部份服务业工时过长外,日本公司也是准时上下班,即便需要加班加点,晚上8点左右也走人了。


其实所谓过劳死除去工作量本身,日本人承受压力能力有限也是主因。与中国那些在工厂里为了少许加班费,拼命苦干的工人相比,日本人的工作强度差远了,而且普遍来讲效率低下,头脑死板应变能力不足。中国劳动者无论在能力、强度、速度、反应等方面,都要远强于日本工人,而且不止一个档次。况且中国人能吃大苦,承受巨大工作压力。


误会五:中国人通常认为日本女性不仅温柔体贴,而且服从丈夫照顾家庭,都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在家庭里男性是所谓一家之主,但这只是在名义上,实际上家庭大小事务,男性根本无权过问,完全由女性掌控,丈夫孩子都得听妻子的。家里大事小情也是妻子决定,然后与丈夫知会一下。丈夫每月工资年度奖金,都必须一分不少交给妻子,作为家庭日常开销,然后每月从妻子那里,领取3-5万日元(1万日元约合81美元)的零花钱。这点钱只够吃个午餐饭盒,喝瓶饮料而已。日本妻子婚后通常不再工作,丈夫为养家除将全部收入上交也别无他法,根本不可能有小金库的存在,丈夫没了经济支配权,很难在家里抬起头来。


日本女性表面顺从丈夫,不会对丈夫的意见明确表达反对,但很容易从她的态度表情,反应上感觉到她对某些事物的看法。如果她对某事表示反对,她会采取间接不合作的态度,最后总是男性做出让步。日本女性其实性格相当倔强,有时甚至是固执己见,只是表达方式比较婉转,多数给男性留点面子,可是最后还是得听她的。如果认为日本女性性格软弱,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正好相反,她们相当强硬,甚至不达目的不甘休,只是表达方式上比较柔性。日本妻子在表面上对丈夫顺从,实际则紧握家中的绝对权力,严格掌控家庭财政大权。


之所以形成以上的误解,根源在于中日之间的文化差异。


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特点,其特点都有浓郁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分不开的。中国自古是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势众,民族复杂,文化多元。这些造就了中国人的个性。因为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势众,古代史来都是个首屈一指的强国,因此中国人有着自大甚至是自恋的心理。对外没有危机感和压迫感,因此中国的文化大多都是对内的思考,对人的自省。


日本人身居岛国,民族单一,地小人多。为图自存,造就了日本人奋发图强,崇尚集体主义,坚韧不拔的个性。但因为是岛国且民族单一,日本人的文化缺乏内涵,缺乏包容与博大,缺乏理性的思维和对世界终结关怀的博大精深。因此日本人很容易偏激,因为过于执著往往会变得偏激,而且往往会自不量力,殊死一搏。


由于和日本的社会性质不同,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价值取向也完全迥异。中国由于过去特殊的历史原因,丢失了很多民族特有的价值取向,而是随着改革开放,吸收西方文化后诞生一种融合的价值取向。一方面应该看到中国人在全面接触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后对新鲜事物有了很强的学习欲,个性开放指数也比计划经济时代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非常非常值得肯定和鼓励的。但同时必须提醒的是由于之前的历史原因,中国人的性格中同时掺杂着传统思想和西方社会的价值观。以上种种造成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的不稳定和易动摇。


有人曾说过中国人就像一盘散沙。中国人喜欢讲集体主义,但却是最没有集体主义精神的民族,取而代之的是家族的小团体主义。而家族式的小团体主义必然面临着分崩,即家族的基业逐渐被子孙瓜分,力量只会减小不会增大,而且以血缘关系的为纽带的集体往往重人情轻纪律。但大一统的思想还是深入人心的,当对外无忧 时,中国人擅长窝里斗。当面临外强时则会很快的团结起来维护整个集体。因此也有人说,当中国被外在压力压的透不过起来时,则会紧紧团结起来,碾碎外来侵略。


至于日本人的价值取向,可以说比较“纯”众所周知的原因:二战后的日本百废待举,一切归零。也许在很长的美国管辖时间里,他们遭受着文化侵略。但是,这样的文化清洗同时也是使之脱胎换骨。日本的文化,由于战后的历史,使其在本身的资本主义背景下得到了更强有力的血液。甚至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兼并下走出了自己独特的道路。因此日本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地域窄小的日本要想不被挤压出资本主义的大客车,只有积极,进步,强大。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