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日本天皇制终极之谜:继承有名无姓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搜狐读书频道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7-14 11:33:25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提要】不懂日本天皇制,就不懂日本的历史和文化。这是隐藏于难以用观念理解的黑暗深处的日本的一条不动的定律。日本天皇制是个魔方:你怎么转动,都不能走出终级;你怎么转动,谜还是谜。 搜狐读书频道《书见风云》第109期: 日本人为何需要天皇制 植根于日本的民俗和思维 1945年10月9日,《读卖新闻》以“人们期望什么”为题进行天皇制的调查。结果有95%的人支持天皇制,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去世,全国有5人为天皇殉死。日本天皇制是个魔方,权威和权力的二元构造。权力在血与火中不断交替,但权威依旧像黄牛拉车似的代代存续。 在日本关西,有许多代代存续的普通家庭,其特点是长男什么事情也不干,只负责亲属的冠婚葬祭等一切抛头露面的事,次男和三男则是拼命地干。这样的家庭有一种优雅的感觉,有一种小型天皇制的感觉,所以这样的家庭绝对长寿,家祖代传。 日本的文化深层还有一个隐居的制度。这个隐居的思想来自于印度,年轻人结婚生子养家,到了一定的阶段就离开这个家,与家庭断绝,成为游行僧。他们在大自然中彷徨寻求解脱,这是人的一生必需的轨迹。但日本的隐居是在家族的附近居住,出各种主意,抑制各种纠纷,属于市井的隐者。日本的天皇制与隐居制度很相似。 日本引进中国的儒学是众所周知的,但这里有被人忽视的一点。作为生活原理的儒学,日本人没有引进。不彻底的儒学,不彻底的佛教,不彻底的律令制,使得日本的天皇与中国的皇帝有很大的不同。 在日本,政治用原理无法驱动。日本人头上有一个空盘:需要的话,放入荷兰语;需要的话,放入英语;需要的话,放入技术……所以日本人没有耻辱的必要性,没有后悔的必要性。这是日本的一大特点,也是我们考察日本天皇制的一个切入点。 大军出动,最怕的是过河。历史上很多能征善战的将领,在陆地上驰骋沙场,却在江河上栽了跟头。 强渡汝河,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 天皇化身为神更有权威 无实权才能更长久 昭和天皇一生有两种活法,战前是“统治权的总揽者”和“大元帅”,战后是“象征”。 天皇在帝国宪法下的权能——统帅权、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恩赦权,在战后全部失去了,被允许的仅仅是仪礼的、形式的国事行为。这是革命性的变革。在帝国宪法下的天皇制,有两张脸:显教和密教。显教的解释体系是:天皇是具有无限权威和权力的绝对君主;密教的解释体系是:天皇的权威和权力是受到宪法和其他限制的限制君主。 从这层逻辑关系来看,战前与战后的天皇制,就是从显教的极大化到密教的极大化的转换。曾经作为密教的象征天皇制,成为显教;曾经作为显教的绝对君主制被否定,成为密教。 1946年(昭和二十一年)年初,昭和天皇发布诏书:朕与尔等国民之间的纽带,是用始终相互信赖和敬爱来连接的,并不是用单纯的神话和传说来连接的。这份诏书之所以被称为“人间宣言”并受到欢迎,就在于这里的“信赖”和“敬爱”,是对战前天皇制的显教(绝对君主)的告别,也是对战后天皇制的密教(限制君主)再出发的肯定。 12世纪末,天皇的权力开始衰退,武士时代开始。这个时期的天皇没有一点防卫力,没有一个士兵。所谓的御所,没有任何警卫设施,但天皇并没有发生任何不测,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原因何在? 恐怕是这样两点:一是天皇手中没有权力,因为没有权力,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加害了。二是宗教的存在。宗教是单纯的神道宗教。框定神圣的场所,框定洁净的场所,这或许就是天皇家所依附和遵循的原始神道的教义。所以乱暴的武士也好,饥寒不堪的盗贼也好,看到这样的御所,也放弃了进去行凶抢劫的念头。 无防备、无力化的 600多年,定型了天皇的本质。按照司马辽太郎的说法,天皇的本质就是比谁都无力。既不是皇帝,也不是君王,天皇家就这样代代承续了下来。 问题是在迎来了明治维新的春天后,天皇的本质发生了变化。这对天皇家来说,是非常不幸的事。随着明治国家的诞生,天皇取得了宪法上的权力,这对天皇家是巨大的讽刺。天皇家哪一天干过这样的事? 二战后的日本制定了新的宪法,天皇再次回到了“御门”的本质。天皇要更无力的存在,才会长久,这是本质。这是日本天皇制内涵的诉求。 天皇制:日本国情的稳定剂 不是信仰仅仅是心情 1946年 5月,日本有了新宪法,宣布天皇是国民统合的象征。日本历史的安定之轴,被暂时保持了下来。这对日本战后复兴与繁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新宪法对天皇政治机能的规定,与明治宪法有本质的区别,没有了天皇是元首的规定,没有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的规定,没有了像英国女王拥有的警告权。 皇室首现历史性的孤独。元首不被认可,只是孤独的象征、空洞的象征。这个时代的天皇,必须是一个空洞的存在吗?一个虚无的存在吗?作为权威的天皇,过去也是在权力之上的一个空洞,但是像这样深刻的空洞,是以前任何时代所没有的。皇室能安泰吗?天皇制能永久吗?对日本人来说,为什么天皇制是必要的?也就是说,为什么天皇制是日本人无法逃脱的宿命? 脑科学研究者角田忠信通过对日本人脑结构的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日本人的大脑分工不同于欧美人。 一般来说,人脑分为左脑和右脑,机能各异。左脑处理语言、计算等理性和逻辑方面的问题;右脑则分管音乐等感性的非语言世界。欧美人左右脑分工明确,左脑为理性的世界,右脑为感性的世界。而日本人则是左脑将理性认知与感性认知混为一体来处理,无论是元音发音,还是笑声、哭声、风声、虫声等,都首先进入左脑。但对西方人而言,情感音都首先进入右脑。 可以这样说,日本人的多半行动判断都是通过左脑来决定的。这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呢?在体质上容易发生歇斯底里症,身心容易接受新宗教,即文化认知上的差异。如,本来天皇制是个理性思考的问题,而日本人则把它看成了感性显现的问题。所以在日本人的内心深处,对天皇制这种高深的观念,没有多少人会从是否赞同的角度加以思考,而是在无意识中认为天皇是自己生活乃至生存的中心。这样天皇制就转换成了一种心情,一种没有会感到寂寞有了也不会感觉到什么的心情。 所以,天皇制对日本人来说,不是一种信仰,也不是一种精神支柱,而仅仅是一种心情,一种非常奇妙的心情。 心情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就是不稳定,有晴有阴,有好有坏。所以日本人对天皇制也是有晴有阴,有好有坏。心情晴朗的时候,就说天皇制是富士山,远远眺望就安心。心情阴湿的时候,就说天皇制作为象征的存在,就是“性感缺失症”的表现。心情是可以转换的。昨天心情不好,不等于今天心情不好;今天心情好,不等于明天心情好。所以,天皇制就在“要”与“不要”、“好”与“不好”的心情转换中存续。 虽然天皇制意识形态在今天的日本已经死去。天皇制对日本人再没有神圣可言,但仍受尊敬。虽然每年元旦有成千上万的日本人聚集在皇宫广场向天皇朝贺,但日本人对天皇已经不再敬若神明。因此如果要问:对日本人来说为什么天皇制是必要时,虽然见仁见智,但生理(脑)构造的不同,生出一种非常奇妙的心情,是最接近正解的。 天皇制终极之谜:菊花作家徽 血统继承有名无姓 樱花是日本国家的代表,菊花是日本天皇家的代表,樱花和菊花表达了日本人不同的心绪。樱花是日本的本土文化,表达的心绪也是日本式的——天底下再美的东西也会寂灭;菊花是日本的外来文化,输入国为中国,但表达的心绪并不是中国式的。中国人喜欢菊花,是因为喜欢它的精神,玩的是傲骨;日本人喜欢菊花,是因为喜欢它的高贵,玩的是优雅。 日本天皇家为什么要取菊花为纹章?天皇家是看中了菊花外表的高傲,还是看中了菊花内涵的杀伐之意?这就令人想起菊花与刀的构图。菊花总要凋谢,佩刀总要拔出,拔刀杀人的瞬间,恰好照应了菊花的凋谢与死亡。 菊与刀,向死而生,为生而死。这是一种诡秘的神权信仰?或者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象征?因此,日本天皇家选定了菊花作为自己的家徽。 天皇是日本的概念,皇帝是中国的概念,两者完全不同。天皇必须是天照大神的子孙,是血脉的继承,也就是说血统第一;皇帝不讲血脉继承,只讲德,也就是说德统第一。所谓德就是拥有统一乱世的能力,只要有这种能力,谁都可以当皇帝,即便不是前皇帝的皇子也不要紧。所以,中国的皇朝总是在不断更新换代。皇朝名不同,其血源也不同。 和中国的天支配皇帝不同,在日本,天皇是支配天神的一族,绝对条件是血脉的相连。所以皇朝交替、易姓革命,基本没有发生的可能。 1一个常识的常识:日本天皇家没有姓。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能转换成另外一个问题:大和朝廷的祖先从哪里来?如果大和朝廷的祖先从朝鲜半岛来,那么其子孙如果没有姓,是不可思议的。中国也好,朝鲜半岛也好,从帝王到庶民都有姓。当然,朝鲜半岛也有天孙降临的神话,帝王的祖先也是从天而降,但是他们都有姓。 仔细思考的话,在氏族制社会里,姓是表示祖先由来的符号,所以自称天孙的氏族没有姓,是极为奇妙的。那为什么只有日本是例外呢? 思考点恐怕在这里:原本是有姓的,但是后来隐蔽了起来,当时的日本是后进国,朝鲜和中国是先进国,从先进国来的氏族称霸日本,那日本人为什么一定要隐名埋姓呢? 天皇没有姓,但有名,而且有一个现象很突出,用“仁”字的很多。最初用“仁”字的是第 56代清和天皇,他的名字是惟仁,到今天的明仁天皇, 70代天皇中有 49代用了仁字。仁是儒教的根本理念,对一切事物抱亲和感是天皇家采用这个汉字的根本原因。本策划摘自《大皇宫:日本天皇家史》,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