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人为什么爱到处乱睡?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壹读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6-25 10:07:07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夏天来了,又到了打盹的季节。壹读君每天吃完午饭回来,都能看到好多壹读君齐刷刷趴在桌子上。


真是一群吃饱了就能睡的年轻人呢!


人们总是能为犯困找到各种理由(借口),比如“桑拿天”燥热、吃得太撑、上班路上时间太长乃至“昨晚熬夜写稿(看球)来着”,一不小心还能被领导误认为是勤奋工作的优秀员工,总之做到了一年四季无接缝地犯困。



然而日本人民才是把打盹做到了极致。无论在地铁、办公室、咖啡馆还是地下通道,不管站着坐着蹲着,11区的男女老少不分场合不分时间都能酣然入睡,吓坏了不少初来乍到的外国友人。这种全民习惯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24小时战斗吧!日本人!


嗜睡,如果不是身体原因,通常就是因为缺觉。外界总是把日本人和“勤奋”、“加班”联系到一起,这种刻板印象靠得住吗?


不同研究均表明,日本人的平均睡眠时间是世界上最少的,其次是韩国。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的调查显示,日本人平均每天只睡约6小时22分钟,而且只有8%的人能确保睡足8小时,1/3以上的日本人经常感到睡眠不足。


民间调查显示,东京居民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间仅为5小时46分,而上海人的平均睡眠时间可以达到7小时28分钟。总务省2012年发布的《社会生活基本调查》显示,日本的平均就寝时间是23点15分,东京等大城市是23点41分;起床时间全国平均为6点37分,大城市则是6点44分至6点52分。



并不是日本人天生具有少睡觉的神力。1941年,90%的日本人都在23点以前睡觉,到70年代,大部分日本人接近午夜才睡,2000年时甚至到了1点。但从1970年以来,人们的起床时间几乎没变过。


现代社会让大多数人被迫进入了“夜间模式”。


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正值泡沫经济的巅峰,人们的生活也处于高度忙碌状态,整天忙于工作和交际,睡觉要靠挤才有时间。一条能量饮料的广告语颇为流行:“谁能24小时不停战斗?商人!商人!日本商人!”


大概相当于“咱们工人有力量”。



“不睡觉、不休息”是许多日本人追求的目标。商务人士很少能在5、6点钟正常下班,工作往往会自动延续到加班之后的聚会,之后再坐很长时间的火车回家,住在公司附近对城市人实在奢侈。


勤奋是美德。在筋疲力尽或疾病缠身的情况下,仍坚持工作的人表现出的是勤奋、责任感和牺牲精神,是如假包换的正能量。所以,如果他们因为劳累或感冒而酣然入睡,别人会原谅他,并强行解释为“睡魔”袭来。


因此,人们也就习惯了在地铁里坐着或站着睡觉的上班族,不会有人把你揪起来给老人让座,前提是不至于在地铁里被挤成相片。 此外,政治家在国会上、公司老总在开会时打瞌睡都能被广为接受,老师也认为最勤奋的学生是那些深夜学习的,所以不会在课堂上把相约周公的学生叫醒。


日本政府甚至推荐国民在白天找机会小憩来恢复精力,建议中午时段午睡30分钟左右。在这一点上,前首相菅直人以身作则。


似睡非睡,睡中有醒,醒中有睡,天人合一


恰恰相反,在西方,工作时睡觉是很尴尬的行为,说明此人缺乏自制力。


而在日本,工作中打盹被认为是值得尊敬的,简直就是战士身上的伤疤,等同于“没时间吃午饭”以及“250封没来得及回复的邮件”。


对于这一现象,日语里还有专门的词汇inemuri,不同于“小憩”,它对应的汉字是“居眠”。其中,“居”意味着“当下、在场”,“眠”就是睡觉。翻译过来,大意就是“睡在当下”,指在“工作间隙短暂睡眠”。


可换个角度想,如果在床上多睡一会儿是懒惰,那开会或工作时睡觉就是勤奋?学生学到深夜是努力,第二天听课时却能补觉?英国人类学家布里吉特?斯泰格(Brigitte Steger)对这种矛盾意识产生了兴趣,在攻读博士期间专门研究了日本人“居眠”的文化含义。



理想状态下,人们的生活状态似乎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从古至今,人类的睡眠习惯从来没有严格遵循过某种规律。在电灯出现前,古代城市存在宵禁,也有文献记录许多人深夜不睡,沉浸于喝酒、聊天和保健活动,这种夜不归宿是被众人批评的。


同时,人们普遍觉得挑灯夜读是美德,却没考虑过夜间学习的低效率、耗费的灯油以及凿壁偷光给别人添麻烦。另一方面,无论在儒家还是佛教的思想中,早起是绝对值得鼓励的,“晚睡早起”成为了有文化有品德的人的象征。


另一方面,东西方对于父母与子女同寝的态度也截然不同。在英国,父母让儿童从婴儿时期起就在单独的卧室中睡觉,目的是让他学会独立入睡,并建立有规律的睡眠习惯。然而,日本人主张父母与子女同寝直到上学年龄,理由是这样能消除儿童的紧张情绪,还有助于塑造独立和适应社会的人格。


斯泰格认为,这种习惯让日本成年人能在他人注视下安然入睡,尤其是狭窄的空间使日本人对噪音和忙乱不敏感。许多日本人也表示有人陪伴时的睡眠质量更好 ,比如2011年海啸袭击时,数百人不得不挤在避难所里,然而这么多人一起睡觉让他们更放松、更易入睡。



许多人都能在宜家商场安然入睡,图文无关


至于对学校和办公室里睡觉的广泛宽容,斯泰格提出,“居眠”完全不同于“打盹”和“睡眠”,重点在于“居”。虽然一名员工看似在闭眼神游、精神溜号,但在需要时,他们能立刻返回到所处的环境中来。


根据“融入社会环境”的理论分析,“居眠”可以看作是一种底层介入,溜号的人通过身体姿态、身体语言等方式保持符合可支配介入活动的印象。


壹读君给你翻译过来,就是不要睡得太深,达到一种似睡非睡、睡中有醒、醒中有睡的天人合一的混沌状态。


至于打呼噜或者脱衣服睡想都别想。


毕竟,居眠也要参照基本法


虽然在日本,工作中小睡一会儿是被广泛接受和理解的,但并不是说你可以在办公室睡得昏天黑地。


假如你刚来到一家新公司,就必须表现出自己的工作积极性,这个时候居眠就是不合时宜的。但如果你是混迹多年的老油条,而且眼下的工作或会议跟你不直接相关,这时候小憩一会儿无伤大雅。


而如果你已经荣升公司老板,就没人敢打扰你的美梦了。



另外,要注意居眠的姿势,奥义是表现出“尽力挣扎后不小心睡着”的状态。据斯泰格分析:“你得假装很积极地参加会议,做出很专注的样子。坐好,稍微低下头,好像你正心无旁骛地听着。”找一个稳固的姿势,便可以成功睡上5分钟、30分钟、1小时……别人要是和你说话,你需要醒来回答。最重要的是,要确定会议的哪个阶段可以睡觉。


这英国专家的良心,也是大大地坏了。


此外,东方社会高度崇尚谦虚,一般人不会到处吹嘘自己有多勤奋,这就需要一些巧妙方法获得认可。你看,我这么累,快病倒了,都是因为过去工作太努力了,这时候忍不住地小憩一番,表明我一直都很辛苦。而且虽然累得打瞌睡,但仍竭力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情绪。


一些欧美国家注意到了日本人这种短暂“离开”工作的休息法,开始讨论是否应当让员工有午睡时间。不过,首先需要改变的是“工作中打盹的人是懦夫”的偏见。许多知名公司,比如Nike、Google、《河粉屯邮报》都给员工提供专门的睡觉设施。许多日本公司也建立了专门的午休机制,东京则有不少提供午睡空间的咖啡馆和胶囊旅馆。



至于那些政治家、医生、经理等成功人士们宣称自己每天只需睡四五个小时的强大能力,壹读君觉得不要膜拜。拿破仑说“男人睡4小时,女人睡5小时,蠢人睡6小时”,结果自己总在马背上睡着;撒切尔夫人说自己睡觉从来不超4小时,最终在晚年患上了老年痴呆。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