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常温与低温之争 为什么日本少有不冰的牛奶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6-7 6:38:58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没到中国之前,我从来没喝过不冰的牛奶。”曾经作为交换生在中国留学的日本女生以仓理步介绍说,回日本就职数年后,依然能够记得当年在中国超市货架上花样繁多的牛奶产品。 或许有人会觉得好奇,以食品安全管理严格著称,各种食品花样的日本,为什么会令日本人认为乳制品的花样不及中国多。在日本多个超市及便利店可以看到,与中国超市好几个冷藏货架陈列着鲜牛奶、酸奶,常温货架陈设着不同花样的常温奶、进口牛奶不同,虽然是公认的喝奶大国,但日本乳制品却远远没有我国的乳制品品种多。 乳制品种类各不相同 “在我的印象里,从小到大喝的牛奶都是冰的,没来中国之前,从来没有喝过不冰的牛奶。”以仓理步说,“可能市场上也有类似中国的常温奶产品,但数量很少,至少我没注意到有这些产品。” 日本至今已经开展了10年的食育制度,该制度是为了保证日本人对食物和营养有足够的认识。食育制度由日本政府推动,其统筹的范围很广,包括对小学生午饭营养摄取比例制定标准内容事无巨细。比如,该制度建议父母陪同小孩吃饭,培养一起吃饭的观念;给出咀嚼食物的次数标准,建议咀嚼食物20—30次最为适宜,“因为通过咀嚼,可以及时发现食物中不好的东西。同时,咀嚼延长了吃饭时间,让胃部有足够的时间给大脑反映吃饱的信号。另一方面,咀嚼一定次数也能帮助小学生促进血液流动,使得他们变得更聪明。”日本神奈川工科大学教授乡场直美表示。 牛奶的提供,也是日本食育制度中的一个内容。以东京都为例,日本政府每年都会支出一笔费用用于小学生午餐费,按年级高低有所不同,每月每人的费用在4170—5590日元(约合人民币246—330元)之间,牛奶也包含其中,是每天必备的饮品,且均为低温巴氏鲜奶。 “牛奶是由东京都指定供应商供应的,每天必须提供,但也不会强迫学生喝完。”日本东京都港区青南小学校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在这种制度下,“以仓理步们”从小接触的牛奶产品都是以低温牛奶产品为主,也会培养人们对牛奶制品最初的认识和选择标准,从而潜移默化地形成市场喜好。其实,他们也与大部分中国人一样,并不知道低温奶与常温奶有多大的差别,“感觉味道是一样的,不知道营养会不会有差别,没留意过这些。”以仓理步表示,在中国留学时,自己经常尝试不同类型的乳制品,“中国超市的牛奶品种真的好多,我最喜欢的是老酸奶。”她感叹道。 在日本市场中,大部分牛奶制品多是低温奶、酸奶制品,只看到一款常温奶产品,但也被放置在低温货架中与低温奶一同销售。而在一般常温货架中,并没有发现牛奶产品。即便是乳饮料,也是以低温乳饮料的形式存在于市场当中,这类产品不仅要求低温冷藏在10度以下的环境,在饮用时间上也有较为严格的规定,时间一般在一个月之内。 不难看出,日本乳制品市场的构成与中国超市大片的常温奶货架、日益暴增的进口常温奶现状,有着明显差异。 乳业发展路径略有差异 “日本最初其实跟中国一样,没有什么乳制品,20世纪5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决定发展奶业,采取的策略是保护本国的乳制品行业,鼓励人们喝本国奶,给本国奶一定的政策保护,巴氏鲜奶便是在那时候发展起来的。”乳业专家宋亮表示。 宋亮介绍说,日本的乳制品发展轨迹与我国相似,开始的时候都没有牛奶,只在部分地区提供低温鲜奶。后来随着行业慢慢发展,开始有常温奶,培养了消费者的饮奶习惯。之后,随着城市化发展以及消费者对乳制品的要求越来越高,逐渐由低温乳制品代替了常温乳制品,“中国现在也在走类似的道路”。 中国乳业市场一直存在南北差异,北方产奶较南方多,常温奶便成了当年培育中国消费者喝奶习惯的“妙招”,来自内蒙古的伊利、蒙牛便是通过全国销售常温奶一跃而起,成为国内乳业巨头。 其实,日本经历从常温奶转喝巴氏奶的过程也持续了十余年,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引导起了至关重要作用。 “日本人一开始喝牛奶也是喝常温奶为主,但为了保护本国乳业的发展,开始鼓励孩子喝巴氏鲜奶,之后又有相关的政策鼓励老人喝巴氏鲜奶,最后引导了民众以喝巴氏鲜奶为主的消费习惯。”宋亮表示,低温食品工业代表了食品先进的一面,不光是鲜奶制品,日本很多食品都是低温保存。 在日本超市的常温饮料货架上,饮料种类以百分百果汁、矿泉水以及碳酸饮料为主,低温货架则提供鲜奶、乳饮料、酸奶以及不同功效的功能性饮料,无论是品种、数量,都远远少于中国超市货架上陈列的相关品类。以巴氏鲜奶为例,日本超市提供可选择的品牌不超过5个,而在中国超市,可提供的品牌数量甚至会超过10个。 中国奶业协会加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顾佳升表示,参考日本乃至其他国家的乳品行业发展经验,中国乳业一直在强调国情特色,未来国内乳业发展的趋势也是两者(指常温奶、低温奶)并存的。 “目前来看,相比日本市场,中国在科学消费乳品的宣传上还不足,比如在政府层面对喝奶教育、乳制品认知的宣传力度仍然不足。”宋亮表示,目前在乳制品方面的公益宣传主要由行业协会负责,这些宣传仍未上升到政府层面,因此在教育推广上未达到一定的高度。此外,在乳业危机事件发生时,处理协调上也略有欠缺。政府层面上多做宣传教育工作,乳业出现危机时,消费者才会有辨别真伪的能力。(陆琨倩)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