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各自的守望 中国人和日本人隔着海的拉面幻想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4-12 9:35:17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原标题:新井一二三专栏:拉面幻想 作家陈冠中先生带余奇夫人来东京度假,从中心区坐中央线电车老远到西郊我家来做客。我问过去几天在东京吃得好吗?未料,两位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对日本菜样样都很喜


原标题:新井一二三专栏:拉面幻想


作家陈冠中先生带余奇夫人来东京度假,从中心区坐中央线电车老远到西郊我家来做客。我问过去几天在东京吃得好吗?未料,两位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对日本菜样样都很喜欢。例如,寿司、天妇罗、荞麦、乌龙、炸猪排等等都很好。只有一种,我们吃不大惯,是‘拉面’。”



哎唷,这下子很有意思了。


他们继续道:“怎么现在日本‘拉面’的汤水都很浓、很肥,不像以前那样酱油味的清汤了?”我马上领会其意说:“啊,你们说的是九州博多式的‘豚骨(猪骨)拉面’吧?现在很流行的。但是我和女儿都不大吃那个, 太肥了嘛,虽然老公和老大儿子还蛮喜欢吃。”女儿直点头表示完全同意。


陈先生是上海出生、香港长大、美国留学、活跃于两岸三地的奇才,吃日本菜的经历该有几十年吧。太太余奇女士则从前就读过东京外国语大学,又算是一名日本老手。果然夫妇俩在东京,选食肆、点菜、拿起筷子享用都很顺利。再说,大家年纪也不小了,如果在年轻时候或许嫌太清淡的菜式,现在他们都能够接受,欣赏。然而,偏偏对“日式拉面”近年来的演变,摇头不解的样子。


我觉得很有趣。首先,“拉面”这种食品,日本人以为是中餐,华人倒以为是日餐。日本人一般都相信,到了中国什么地方一定会有“拉面”的原型。所以,去大陆旅行、出差、留学,结果找不到类似于“拉面”的当地食品,难免有被狐狸迷住了一般的感觉。然而,至少在今天的中国大陆,就是没有“拉面”的原型。它其实是日本人演绎的中餐。




据说,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横滨中华街,有跟着欧美人从香港转来的华人厨师,拉着摊车卖一种汤面,不无像台南的“担子面”,或者香港的“车仔面”,那才应该是“拉面”的起源。后来,东京浅草等地出现日本人开的铺子供应“支那荞麦”,乃从唐人街的华人厨师继承和面的技术,其他方面倒逐渐受日本传统面点的影响, 最后发展成了完全独特的式样,叫二十世纪后叶的华人普遍相信“拉面”是地道日本菜,而为了跟中式传统的“拉面”分别开来,特地加了“日式”两个字普及到各地去的。


对日本人来说,包括“拉面”在内,中餐的吸引力在于“肥”;而对华人来说,包括“拉面”在内,日餐的吸引力却在于“淡”。所以,如今日本男性爱死的超肥“博多拉面”,被寻求东瀛“淡”味的华人夫妇否决,只好说是无可奈何的结果。


记得一九九〇年代初,我住在香港金钟的时候,附近大楼地下的美食广场里有卖“日式拉面”的柜子。除了原味“拉面”、日本都有的“叉烧拉面”以外,还卖“炸猪排拉面”,而竟然是最受欢迎的。虽然人家打着“日式拉面”的旗帜做生意,可是由我看来,“炸猪排拉面”绝不可能是日餐。日本的伙食本来相当清淡,所以需要补充油分的时候,人们就光顾“拉面”店或者“炸猪排”店。这两者再加上韩国烤肉,乃在日本人眼里最能补充精力的三大食品。就因为如此,这三种食品也属于男性、体力劳动者。香港金钟的“日式拉面店”将两种补品合并起来出售,日本良民会觉得“补得夸张”,要导致出鼻血了。


不愧为既讲时髦又有深度的《号外》杂志创始人,陈先生对各种流行文化,包括饮食研究得很仔细。这一次来东京,他果然尝过各种面条,也在脑子里已有初步分析的结论。




[1] [2]  下一页 尾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