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为何中国丢了工匠精神 日本却没有?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凤凰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3-29 9:54:17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工匠精神”,这个带着古早味的词语,被写入了中国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历史上,工匠延绵不绝。技艺精湛的鲁班,“游刃有余”的庖丁,一直都是工匠的代表。往近了说,2015年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里,也介绍了不少拥有顶尖技艺的一线技术工人。最近的热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那些从事珍贵古漆器、镶嵌、织绣、木器、青铜、瓷器、书画修复的技术人员,也都有手艺人的特质——耐心,缓慢,坚持,少量。



中国有悠久的手工业传统,工匠不曾消失,但工匠精神却成为当今中国社会最稀缺和最呼唤的东西。



(叶纹铁瓶,明治初期龙文堂名人安之介作。在日本的铁壶堂号中,“龙文堂”被誉为日本第一堂号)


中国人对工匠精神的追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强烈过。中国游客去日本爆买,目光早已从电饭锅马桶盖等流水线产品,转向了手艺人一刀一锤一丝一线打造出的手工业品 。有次的厨刀,南部铁器的急须(茶壶),甚至一把剪刀,一个便当盒也要从日本带回来。


为什么日本没有丢失工匠精神?日本民艺学家柳宗悦说:“我认为工艺之美,最终还是秩序之美。如果没有正常的社会环境,也就不会有工艺之美的存在。美的兴衰与社会之兴衰在历史上是同步的,对工艺的救助就是对社会的救助……丑陋的工艺是丑陋社会的反映。”


一.工匠精神就是用手到达极致


要了解日本的工匠精神,可以从下面这些细节看起。



和伞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