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日本的小:从“一个人的学校”到“一个人的车站”
|
作者:谭山山 文章来源:搜狐文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3-27 6:28:3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北海道的雪国之中,一列孤独的列车,驶向它唯一的乘客。这样的画面,简直是动画或者电影中才会出现的场景。 文/谭山山 “我是这个车站的唯一乘客。” “感谢这个车站,一直保留到我高中毕业。” “每天从这里上下车,已经成为习惯。以后车站就没了,我会觉得寂寞的。” 日本高中女生原田华奈口中的“这个车站”,是北海道JR(即日本铁道公司)石北本线的旧白泷车站。从高一开始,原田华奈每天早晨7点16分从该站乘车,前往她就读的远轻高中;下午则坐返程的列车回家。 40多万中国网友送别“一个人的车站” 原田华奈所居住的社区,只有50人,她是其中唯一的年轻人,也是旧白泷车站唯一的定期乘客。有人曾建议关闭车站,但当地居民纷纷情愿,希望“至少运营到原田毕业为止”。3月,原田华奈即将高中毕业,巧合的是,3月25日,旧白泷车站宣布停止运营。 这一天下午,四十多万中国网友通过网络直播,围观了这个车站的关闭。 当地人及各地媒体记者前来送别旧白泷站。 在日本,像这样客流量稀少、一天只有几个人的车站非常普遍。但北海道这个“一个人的车站”因为承载了美好的想象和故事而名扬海外。首先是它勾起的美好想象:北海道的雪国之中,一列孤独的列车,驶向它唯一的乘客。 这样的画面,简直是动画或者电影中才会出现的场景。有人更因此联想到新海诚动画电影《秒速五厘米》中,13岁的贵志冒着大雪乘坐新干线去见明里的情景。 旧白泷站所在的石北本线,穿过北海道的雪原。 更打动人的是它所体现的人性关怀:今年1月,日本达人@林萍在日本发了一条微博:“JR北海道有个车站叫‘上白龙站’,因地处偏僻连年亏损,三年前JR计划关掉该车站,但发现还有个女高中生需乘坐它去上学,于是JR保留了这个车站。该站每天只有两班车,即女生的上下学时间。 2016年3月26日,女生将毕业,上白龙站也将被关闭。”这条微博正是“一个人的车站”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获得广泛点赞的源头。 当地人送别旧白泷站,至今它已为人们服务了69年。 根据腾讯网《较真》栏目的查证,@林萍在日本的这条微博存在一些事实性错误: 1,是“旧白泷站”,而不是“上白龙站”; 2,上白龙站每天的确只有两班车,但旧白泷站每天有四班车,只是上午的只有7点16分那一班而已; 3,故事的泪点即“车站为女孩保留三年”的说法,应该不是事实,车站也很难说是特意因女孩毕业才关闭。 确实,按照日本铁路公司的规定,有以下几种情况,居民均可申请保留车站:一天内有不少于两个人使用车站;车站周边有至少四个中小学生;有高中生有通勤需求。原田华奈高中毕业后,她所在的旧白泷站已经不符合保留条件。当然,也可由此反推,如果原田华奈没毕业,车站依然会保留。 因此,《较真》栏目的结论是:虽然存在一些细节性错误,总体来看,“一个人车站”的故事基本属实,车站的留存确实考虑到了“通学”因素。“如此温情的宫崎骏式故事背后体现的是日本人对孩子的关爱、对教育的重视。” 同样的故事,还有“一个人的学校”:自2013年3月起,佐藤隆志成为福岛市市立大波小学唯一的学生。 大波小学距2011年发生核泄漏事故的福岛核电站仅57公里。本来学校有41名学生,核泄漏事故后,新生大幅减少,旧生也纷纷转学,到2012年3月只有10名学生,一年后,更是只剩下佐藤隆志一个。 佐藤隆志的学校日常是这样的: 7:30,他穿着天蓝色的运动服来到学校,42岁的班主任大室圭和50岁的副校长佐藤和明会来迎接他,跟他说“早上好”。 8:30,第一堂课开始,60平方米的教室只有两张书桌,没有讲台,老师坐在身边对他进行一对一的授课。午饭时间,学校全体成员——包括佐藤隆志和五位教师,一起愉快地进餐。运动会也难不倒他们,以前的毕业生和当地居民会来为他们壮声威。而在教师后面的黑板上,贴着迁往各地的同学们的来信,告诉佐藤隆志,“你不是一个人”。 2014年3月,佐藤隆志小学毕业,学校为他举办了一个人毕业典礼。之后,学校关闭。 在日本,由于学校人数达不到标准而停办或并校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在执行时,往往会因一些特殊原因做出变通。在大波小学这一个案里,有条件的孩子都离开了福岛,而佐藤隆志爸爸是运送蔬菜的司机,家里还有年迈的奶奶,家里的经济条件使得他没法转学,只能留下。校方的态度则是:只要有学生,哪怕只有一个,学校也要办下去。 人们祝贺毕业生佐藤隆志。 这才是“一个人的车站”或“一个人的学校”令人感动的地方:某一方面上看,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反对者会说这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但另一方面,这些做法真正表达了对个体的尊重和关怀,不论是原田华奈还是佐藤隆志都能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并没有被抛弃。 正如一位网友的评论:“一个具体的人性关怀,比千万个空洞的口号,更能打动民众的心!”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